摘要:9月17日,在西安举行的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上,《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正式发布。本届大会从全球数百个申报项目中遴选出40项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优秀案例,“探元计划2024”成功入选案例集。在探元计划的创
9月17日,在西安举行的2025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上,《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正式发布。本届大会从全球数百个申报项目中遴选出40项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和推广价值的优秀案例,“探元计划2024”成功入选案例集。在探元计划的创新资助项目中,“龙门石窟微痕浅浮雕三维建模及纹饰图案的自动理解与建库检索”“基于数智技术和长城遗产价值挖掘与多场景阐释方案”以及“天然缪子成像技术赋能云冈石窟大遗址保护”三项成果亦共同入选案例集,进一步彰显探元计划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数智技术融合方面的系统性与前瞻性。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中“探元计划2024”新疆克孜尔石窟项目和香港九龙城项目同步亮相,集中展示了探元计划的多元探索与整体成果。
图 1 世界互联网大会官网发布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
图 2 探元计划及其共创项目入选文化遗产方向优秀案例“探元计划2024”由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导,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腾讯研究院、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联合发起。该项目汇聚文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等多方力量,聚焦“防、保、研、管、用”文博场景共性需求,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太赫兹时域光谱、人工智能大模型、多模态交互等数字技术,在壁画修复、丝织品复原、浅浮雕建模、陶瓷数字化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与场景化落地。此外,探元计划携手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联动全国多家文博机构与技术企业,构建起跨域共享的文化数字化融合共创空间,共同探索“技术普惠+双价值导向”的创新路径。
图 3 “探元计划 2024- 培育数字技术协同文博行业创新应用示范”案例龙门石窟研究院申报的“龙门石窟微痕浅浮雕三维建模及纹饰图案的自动理解与建库检索”项目成功入选。该项目在腾讯探元计划创新资助与共创孵化机制下,腾讯提供启动资金、技术、专家、创新模式等支持,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武汉大学,聚焦龙门石窟微痕浅浮雕,针对传统三维建模精度难以满足微痕特征提取要求、纹饰图案结构复杂难以自动解析等技术瓶颈,在龙门石窟魏字洞、莲花洞等典型洞窟开展技术研发应用。这种创新方式提升了石窟寺的保护和利用水平,实现采集设备成本大幅降低及采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的优势。
图 4 “龙门石窟微痕浅浮雕三维建模及纹饰图案的自动理解与建库检索”案例天津大学申报的“基于数智技术的长城遗产价值挖掘与多场景阐释”项目,在腾讯探元计划等项目的创新资助下,聚焦长城这一大型线性文化遗产,通过无人机低空航测技术解决山脊、沙漠等难抵达区域的数据采集难题,获取超200万张高清图像及厘米级三维数据;依托WebGIS搭建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实现海量数据有序管理;引入目标检测、图像分割技术自动提取遗产空间特征,结合史料挖掘隐含价值,最终通过多场景应用实现价值阐释,形成覆盖遗产保护、研究、利用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填补大尺度线性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框架空白。
图 5 “基于数智技术的长城遗产价值挖掘与多场景阐释方案”案例入围的“天然缪子成像技术赋能云冈石窟大遗址保护”项目由腾讯探元计划、云冈研究院、兰州大学三方共建,探索解决云冈石窟内部深层结构检测问题,从而推动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云冈石窟面临风化、渗水等病害,传统探测技术存在破坏性或局限性,亟须无损探测手段。本项目围绕天然缪子成像技术在云冈石窟保护中的应用展开,该技术利用宇宙射线缪子的强穿透性,实现非侵入式三维密度成像,类似给文物做“CT”。这种基于天然射线的成像逻辑,既规避了传统钻探、测井等技术对文物的破坏性,为大型文物内部结构探测提供了全新技术范式。
图 6 “天然缪子成像技术赋能云冈石窟大遗址保护”案例探元计划及其创新资助的三个项目同时入选,其意义远超单个技术项目本身,更在于系统性地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路径:一是创新协同机制,构建融合发展生态计划创新性采用“场景方+技术方+平台方”共建模式,联动多方资源,打破领域壁垒,形成可持续的跨界协作生态。这一机制不仅高效推进了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更为文博行业与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系统化的合作范式。二是突破关键技术,形成标准保护方案围绕新疆克孜尔石窟、龙门石窟、景德镇陶瓷研究院、湖南博物院、香港九龙城等典型场景,系统攻克AI虚拟修复与数字孪生、高精度采集等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壁画智能辨识、浅浮雕三维建模、陶瓷光学级数字化及丝织品毫米级复原等多项可复用、可适配的标准化数字保护解决方案,显著提升文物保护科技水平。三是拓展多元价值,实现可持续社会赋能项目成果广泛惠及文化传播、公共教育与产业创新:屡次获得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多个项目受邀参加文博会、法国博博会、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等,部分成果落地中国香港,推动文化认知与自信;通过APP、视频号等多终端提升可视化和国际传播力;数字文化成果已进入中小学与高校教学,使文物成为可交互的知识载体;同时带动数字文化等相关科技企业发展,实现文化保护与产业创新的双向赋能。探元计划系列成果入选本次案例集,充分证明以协同创新为机制、关键技术为支撑、多元赋能为目标的数字化路径,能够有效破解文物保护与活化的共性难题,为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具体案例集介绍详见以下网址: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案例集(2025)
来源:腾讯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