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首个真空室模块吊装就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3 12:43 1

摘要:4月10日,位于法国南部卡拉达舍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标段(SMSA)首个真空室模块(7号模块)顺利完成吊装并精准就位,成为SMSA(Sector Modules Sub-Assembly)中首个进入托卡马克堆坑的核心扇段模块。

4月10日,位于法国南部卡拉达舍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真空室模块组装合同标段(SMSA)首个真空室模块(7号模块)顺利完成吊装并精准就位,成为SMSA(Sector Modules Sub-Assembly)中首个进入托卡马克堆坑的核心扇段模块。

国际ITER组织总干事巴拉巴斯基博士致信包括中核工程联合体在内所有参与者,盛赞此成就凝聚了项目各方人员卓越的专业能力、非凡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中核工程联合体作为该项目的承包商,团结联合体内中、法、意和各大分包商的力量,在业主和监理公司支持和配合下,完成了这一壮举,彰显了中核工程联合体团队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推进聚变国际合作的新成就。

ITER 真空室模块组装是将托卡马克最重要的三项设备,真空室、真空室冷屏和环向场线圈等大型设备精准组装成一个模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前所未有的工程实践。既需要缜密的技术开发,又需要精心的施工组织和高技能的产业工人,涵盖组装、大件吊装、焊接、精密加工等众多专业领域。在项目投标的关键阶段,团队经过缜密研究,组成了一个汇聚中、法、意三国共8家企业的联合团队。这支联合团队凭借卓越的专业能力和对项目的深刻理解,成功博取各家之长,脱颖而出,于2024年2 月底顺利拿下这个意义重大的安装合同,为项目的正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进工程技术团队所在的大办公室,一幅充满活力的国际合作画面映入眼帘。办公室里20余位成员来自不同国家,拥有各种肤色,他们操着不同口音的英语,却有着共同的目标——推动ITER项目的顺利进行。每天早上7:30,办公室便开始热闹起来,一直持续到下午6:00。这里时刻回荡着各种声音,有紧张激烈的会议讨论声,有两三人围绕技术难题的小声交流探讨声,还有此起彼伏的电话沟通声。在这个多元融合的空间里,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大家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为项目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在项目现场,高效的协同合作更是无处不在。每周一早上9:00,业主、监理公司和承包商中核工程联合体的管理层都会准时集中开会。他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展望本周的工作安排,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这种定期的高层沟通机制,确保了项目方向的正确性和决策的及时性。每天早上 7:00,施工团队与业主、CMA 的支持团队也会准时碰面,协商当天的工作安排。施工团队详细汇报前一天的工作进展,提出当天可能遇到的困难;业主和支持团队则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各方资源,为施工团队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这种高频次、近距离的沟通协作,项目现场的各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确保了项目进度按计划推进。

此次ITER 真空室模块的成功落位,较原计划提前了三周,充分展现了良好国际合作的巨大潜力。本次吊装总重达1368吨,对精度控制、协同作业及安全保障提出了极高要求,打破了ITER项目施工部件吊装多项记录。中、法、意的工程技术人员密切合作,自主研发并实施了精细化的吊装方案,成功攻克了吊装姿态控制、毫米级对位及高强度结构同步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确保SM7模块安全、精准、稳定就位。管道焊接、仪表安装、精密加工等诸多关键工序研究与实施也在中外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技术突破,保证了质量、优化了工期。

中核工程联合体团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同行的沟通与交流,拓展合作空间;积极争取与各国优秀企业合作,共同开发ITER新合同,推进ITER项目取得更大进展。

来源:中核集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