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搞错了” 但是没关系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5:23 1

摘要:它就是被称为“会上错菜的料理店”,在这家店里,负责点餐的人是医学上的认知障碍患者*,因为他们有认知障碍,上错菜成为时常可能发生的事情。

有这样一家店:无论是谁,都无法预测自己点的菜是否能如愿端上来。

它就是被称为“会上错菜的料理店”,在这家店里,负责点餐的人是医学上的认知障碍患者*,因为他们有认知障碍,上错菜成为时常可能发生的事情。

那这样的店,是怎么出现的?在世界阿尔兹海默症日(9月21日),分享一个关于他们的故事。

首先是普通人,

然后才是认知障碍患者

2012年,电视节目制作人小国士朗在对一家护理中心采访时,体验到的一个“错误”。

在这里,时任护理中心总经理的和田行男先生秉持“认知障碍症患者作为普通人,应该像常人一样,按照自己想法活到最后” 的理念,鼓励生活在这家护理中心的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自己能解决的事情。

这种理念,与他进入护理行业的20世纪80年代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一旦患上认知障碍症,许多行为就必须受到限制——他们常常被迫卧床、被安置在椅子上、甚至被关在房间或护理机构中。

“他们首先是一个普通人,然后才是认知障碍患者。”

在和田行男眼里,认知障碍症就像是“一条粘人的小虫”,患者身上只是多了认知障碍这条粘人的小虫,但他还是他,这点不会改变

当第一次和认知障碍症“打交道”的小国士朗看到生活在这里的患者,有的在打扫卫生、有的在洗衣服、有的去一起买菜并讨论“今天做什么菜啊”的画面时,被震惊到了。

“我惊讶地张大着嘴,看着这一切。”

在此之前,他和很多人一样,以为患上认知障碍之后,会忘掉很多事,会导致迷惘,言语粗暴,产生幻觉。

“总而言之,我以前觉得这是一种相当可怕的病,更坦白一点讲,我以前甚至认为,患者搞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是一个有点危险的人群。”

拍摄了几天之后,小国士朗渐渐开始从多方面认识认知障碍症。他们确实会记不住一些人,就连每天都会见面的和田行男,偶尔也会被问出“初次见面,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在拍摄间隙,护理中心的老爷爷和老奶奶也会时不时做饭招待来这里拍摄的工作人员。

有一天,听说当天的菜是汉堡牛肉饼,可是摆在桌子上的却是饺子,而且只有馅,没有皮。

小国士朗心里一直想问“啊,今天的菜不是汉堡牛肉饼吗?”,但还是没问出口。因为他觉得如果自己说出了这句话,就会把和田行男先生以及老奶奶、老爷爷们建立起来的这种「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打破

只要好吃,上错菜又有什么关系呢?

然而过往很多“必须按章操作”的规定,让认知障碍症患者一定要按照固定模式去做某些事,进而把“僵化”和“封闭”变成了护理模式的代名词。

在和田行男的观念里,护理应该是“引导患者在TA活下去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必要的地方。”

小国士朗觉得自己此次拍摄,明明就是为了采访想要改变这种困境的和田行男而来的,却还在为“汉堡牛肉变成饺子”这样的小事而纠结。也是这个时候,“会上错菜的料理店”这个名字“啪”的一声闪现在他的脑海

会上错菜的料理店

“我被自己的这种念头弄得异常兴奋,像老房子着火一般,扑都扑不灭,同时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开始想象可能会发生的场景。”小国士朗说。

终于,在2017年的6月3日、4日这两天,一家能容纳12个人的小小的餐厅,开始试验性营业了。之所以称为“试验性”,是因为小国士朗想看看这种构想的料理店是否能被人们接受。

而负责点餐和送餐的六位员工,都是从和田先生的护理中心中挑选出的、有意愿参与工作的长者。

八十二岁的秀子奶奶就是其中之一。她被确诊认知障碍症已有七八年,有时走到客人面前,会突然忘记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当客人轻声提醒:“您是不是来帮我们点餐的呀?”她才一下子想起来,笑着说:“对啊,可不是嘛”,随后呵呵呵地吐了吐舌头,笑了起来。

就像近山知史(TBWA/博报堂)团队所设计的那个俏皮吐舌头的LOGO一样,在这份工作中,偶尔的“错误”不再令人尴尬,反而成了充满童真和温暖的瞬间。

:“上错菜了,对不起哦”,说着吐了吐舌头。

在制定菜式之前,“实行委员会”的成员们优先考虑了菜品价格的设定。毕竟在一个“会上错菜的料理店”,送错菜品或许还可以接受,但若涉及价格差异——比如客人点了800日元的菜,却上成了其他价位的菜品——就难免会引起不满。

因此,统一所有菜品的价格成为首要任务。最终,在“提供超乎客人期望的餐食”这一理念下,餐厅在三家知名企业的协助下,开发出三种套餐:

a. 特制缤纷比萨

b. 烤汉堡牛肉饼配炖牛肋

c. 手工虾饺套餐

负责点餐的老奶奶老爷爷们只需在点餐单上勾选所需份数即可,对应到每张桌子都放有桌号牌,但它们似乎并没起到太大作用——菜还是经常被送到错误的桌上。有时,本是去为客人点餐的他们,却不知不觉和客人聊起了天。

现场虽然看起来有些忙乱,客人们却显得乐在其中。根据后续问卷调查,约60%的客人经历了点餐环节的差错,但并没有人因此生气或不悦,甚至90%的客人表示愿意再次光顾。

“给我上了两次沙拉,但是没有上汤。不过我想,哎呀,也行吧。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也可以。”

“在一般的餐厅里,我可能会生气,不过在这里我可以笑着接受。”

“这里的氛围,让人觉得即使出错也没关系。”

“总觉得他们出错的样子很可爱,便原谅了。”

“会上错菜的料理店”只在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三点营业四个小时。即便这样,对认知障碍患者来说,这份工作也并不轻松。因为很多常人习以为常的知识或流程,对他们来说可能已经模糊或遗忘,即便是通常毫不费力的事情,他们也需要花费更多力气去处理,甚至更容易感到紧张。

因此,餐厅从一开始就不追求效率,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他们宁愿预留更宽裕的时间——比如原本预计60分钟完成的事,会做好花90分钟的准备。

结果,在点餐服务中,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温暖画面:有的员工会在客人面前兴致勃勃地讲起自己的往事;有的看到带孩子的顾客,还会自然地逗一逗小朋友。

最终,每服务一组客人,实际花费的时间70到90分钟之间。

试营业结束后,来工作的认知障碍患者,每个人每天得到了三千日元(145元人民币)的谢礼。在工作人员的手记里,秀子奶奶小心翼翼地将这三千日元谢礼放入了裙腰处。

在构想这家餐厅的初期,小国士朗就清楚地知道,并非所有认知障碍症相关的问题都能在这里得到解决。但他更希望通过这样一家店,向更多人传递一种新的价值观:“接受可能发生的错误,并且享受它”

因为只要被周围的人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认知障碍患者是能够融入普通社会生活的,也能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忘了,搞错了

但是没关系呀

到了临近世界阿尔兹海默症日的9月16日-18日,“会上错菜的料理店”在东京六本木再次开业,这次,参与到工作中的患者数量达到了18位。

在很多企业的参与下,店里推出了很多新的菜品:印度乳酪鸡排、无汤担担面以及虎屋为他们特制的印着“害羞舌头”的点心。

因为在反复强调:不能把出错当作目的,这次的错误率从试营业期的60%左右,降到了30%,客人的数量则从80人增加到了300人。

第三天快结束营业的时候,和田先生站在小国士朗旁边,对每一个客人说“谢谢”并鞠躬相送,送走最后一个客人之后,他喃喃自语道:“当事人的态度,是真的能够改变社会风气啊。”

在他刚做这份工作的时候,完全没想到有一天这样的事情会发生。

如今,八年过去了,“会上错菜的料理店”在日本多地举办过活动,也在新加坡有关老龄社会的研讨会上摆过摊。

今年,日本约有800万婴儿潮一代将进入75岁以上的高龄阶段,其中,约12%的65岁以上老年人被诊断为认知障碍症——如果算上轻度认知障碍(MCI),那每3人中就有1人有认知功能相关的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小国士朗说,“如果能召集一群满怀热情的伙伴,在全日本创造出一个大家都能相互体谅、觉得‘算了,没关系’的日子,就好了。”

怀着这样的愿望,小国士朗发出了倡议,结果很快就得到了响应,从北边的北海道到南边的冲绳,有30多个团体举手说:“我们想参加”。

“认知症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法治愈的,那我觉得,真正需要改变的,可能不是患者本身,而是我们,是整个社会对他们的接纳方式。”

小国士朗说:“即使偶尔出错,也能‘嘿’地一笑,俏皮地吐吐舌头。如果这种‘嘿嘿一笑’的精神能从一家餐厅扩散到整个社会,那我们就能拥有一个更宜居的社会。”

左:和田行男;右:小国士朗

当然,不是每天都会出错,也不是每次周围的人都会原谅。只是,如果有一天,全国各地都能有那种“算了,没关系呀”的轻松氛围,就已经很棒了。

编辑:萝卜 运营:小石 yidan 监制:Algae

来源:Len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