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再版 自由与组织 (英)罗素著/陈瘦竹 陈瘦石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3 04:03 2

摘要:罗素从拿破仑下台、维也纳会议失败,讲到一战爆发,通过详细探讨塑造了19世纪的主要力量和重大事件,描绘了19世纪历史上两种决定性力量——自由和控制——之间的斗争,生动地呈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包括马尔萨斯、密尔、边沁、杰斐逊、杰克逊、林肯等,在这些人的思想付诸实践的

商务印书馆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初版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月再版

罗素追溯了1814年—1914年这一百年来政治变革的主要原因,认为它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经济技术、政治理论和某些重要人物。

罗素从拿破仑下台、维也纳会议失败,讲到一战爆发,通过详细探讨塑造了19世纪的主要力量和重大事件,描绘了19世纪历史上两种决定性力量——自由和控制——之间的斗争,生动地呈现了众多历史人物,包括马尔萨斯、密尔、边沁、杰斐逊、杰克逊、林肯等,在这些人的思想付诸实践的过程中审视了美国体制的建立。

最终,其目的在于追溯19世纪变革的两大原因的对立和相互作用:自由主义者和激进分子对自由的信仰,以及通过工业和科学技术产生的组织的必要性。

伯特兰·罗素(1872—1970),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1890年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两度在该校任教,1908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罗素一生致力于探讨教育、伦理、历史、政治、婚姻、社会改革以及和平运动等问题,著述颇丰,其文字有一种独特的幽默机智,因其“以丰富而重要的著作为倡导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所作的贡献”,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此外,他也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反战人士、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

陈瘦竹(1909—1990)原名定节,又名泰来,笔名瘦竹。 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1933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历任南京国立编译馆编译,内迁四川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师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郭沫若研究学会理事,江苏美学研究会顾问,中国田汉研究会副会长。九三学社社员。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长篇小说《春雷》,短篇小说集《奈何天》、《哥女行》,译著《康蒂旦》(三幕剧)、《欧那尼》,专著《现代剧作家散论》、《论田汉的话剧创作》、《戏剧理论文集》,中篇小说《灿烂的阳光》、《声价》等。合著《论悲剧与喜剧》(获1984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理论著作奖)。

陈瘦石,江苏无锡人,生于1908年,新中国成立后,陈瘦石在中国银行总行国外局工作。陈瘦石的名字以及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知晓,其译本的传播范围有限。

荣盛会

来源:回看欧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