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43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48岁的林阿姨,过去三年体检报告上的“高血脂”一直没有改善。她不是没注意饮食,也不是不运动,但血脂就是居高不下。
直到今年,她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了一个关键细节:吃对食物。不过短短三个月,她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4.1 mmol/L降到了3.0 mmol/L,甘油三酯也回到了正常范围。
主治医生感慨:“控制血脂,药物不是唯一出路,吃对东西,比什么都重要。”这四种被称为“血脂刮油机”的食物,很多人每天都能吃到,但却不曾真正重视它们的“降脂力”。
血脂高,说白了就是血液里“油太多”。最常见的是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坏胆固醇”)超标。
血脂升高初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但它在身体里像“油垢”一样,一点点地堵住血管。时间一长,就可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甚至猝死。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0%以上的成年人存在血脂异常,而很多人直到心梗或中风后才发现。
林阿姨原本以为,控制血脂就是“少吃油、少吃肉”,可是节食一年,血脂指标却没什么变化。医生一看她的饮食记录,发现问题出在两个地方:
第一,她忽略了“刮油”的食物。每天吃得清淡,却没有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植物固醇等有助于清除血脂的营养。
第二,她过度限制脂肪,反而导致营养不均衡。好的脂肪同样重要,比如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坏胆固醇”有积极作用。
医生给她重新制定了饮食计划,重点推荐了四种“血脂刮油机”食物。
燕麦里的β-葡聚糖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它能像“海绵”一样,吸附肠道里的胆固醇,减少其被吸收入血。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显示:每天摄入6克β-葡聚糖,8周内可使总胆固醇降低5%—10%。
林阿姨每天早餐用燕麦片代替米饭,坚持三个月后,胆固醇水平明显改善。
怎么吃?用纯燕麦片煮粥,或者加入酸奶、豆浆中,不加糖,效果更好。
菠菜、芥蓝、油麦菜这些深绿色蔬菜,富含叶酸、镁和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代谢脂肪、稳定血脂。
它们还能促进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这种物质一旦积累,也会伤害血管。
林阿姨每天中午和晚餐都保证有一盘深绿蔬菜,炒、凉拌、清蒸轮着来,血脂控制得更稳定了。
别看坚果油脂多,但里面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反而是保护性的。尤其是核桃、杏仁、腰果,富含ω-3脂肪酸和植物固醇,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每天摄入一小把(约30克)未经加工的坚果,有助于控制血脂。
林阿姨原来怕坚果“太油”,从不敢碰。后来医生让她每天吃几颗原味核桃,三个月后体检,血脂指标反而更好了。
黄豆、黑豆、毛豆等富含植物蛋白和大豆异黄酮,既能替代动物蛋白,减少胆固醇摄入,又能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
研究表明,每天摄入25克大豆蛋白,可使总胆固醇平均下降6%。
林阿姨现在每周三到四次吃豆腐、豆浆、煮毛豆,不仅血脂降了,整个人精气神也好了不少。
很多人控制血脂的第一反应是“少吃”,但长期节食反而会导致身体代偿,脂肪代谢更紊乱。正确的做法是:
用对油:少用猪油、棕榈油,多用橄榄油、亚麻籽油。
吃对肉:选择鱼肉、鸡胸肉、兔肉等低脂高蛋白食材。
搭配合理:每餐有蔬菜、有主食、有蛋白,营养均衡才能让身体代谢正常。
医生提醒,控制血脂的关键不是“吃得少”,而是“吃得对”+“坚持动”。林阿姨能在三个月内逆转血脂,靠的不是偏方,而是科学饮食加生活习惯调整。
除了饮食,林阿姨每天还坚持快走40分钟,保持作息规律,不熬夜。医生说,她的血脂恢复正常,不是因为“吃了什么神药”,而是长期坚持了科学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的体检报告也出现了“血脂异常”,不妨从今天开始,试着吃对这4种“刮油”食物,调整好作息和运动节奏。血脂的改善,不在一朝一夕,但每一个小改变,都会积累成大进步。
参考资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 《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Diet and Lifestyle Recommendations
《燕麦β-葡聚糖对血脂影响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
来源:科学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