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挥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
千年驼铃摇醒丝路记忆,万里长风激荡时代新声。
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挥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枢纽、大通道。
交流合作的空间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升。从驼铃古道到开放前沿,“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景象,正在甘肃精彩呈现。
4月2日,兰州-塔什干国际定班全货机航线2025年首航成功。
提升对外贸易质效
花开时节,位于甘肃天水的天水嘉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有序忙碌,新鲜的苹果正在装箱。
“这是即将发往越南的鲜苹果,今年我们接到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订单翻番,甘肃鲜苹果已经成为畅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金果果’。”天水嘉威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闫刚说。
随着甘肃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占据贸易产品互补优势的甘肃特色产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总值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产品搭上贸易快车。
我省通过优化调整甘肃省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商务厅牵头构建外经贸“1+5+N”工作机制,先后出台《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 着力推动甘肃外贸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甘肃省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工作措施》等政策措施。一系列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政策措施的出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便利。
兰州海关立足辖区产业特点,持续畅通关企协调机制,优化为企服务流程,提供定制化全流程便捷通关服务,助推我省开辟跨境电商出口新通道,拓宽共建“一带一路”出口路径。
围绕“稳存量、扩增量”,省商务厅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组织参加广交会、进博会、链博会、东盟博览会等重点展会,赴韩国、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国家开拓外经贸市场,推动优势产品出口。
我省累计设立国际营销网点和海外仓128个,机电产品、装备制造、农产品、金属冶炼制品、化工产品、动植物产品、消费品、食品等2480余个品种陆续出口,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标识。2024年,农产品、化学品、外贸“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27.8%、40.6%和331.1%,“甘味”农产品远销113个国家和地区。
甘肃建投集团建设的加纳卫斯理大厦。
同时,我省积极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向纵深发展。2024年,全省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3亿美元,投资项目涉及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建筑业、制造业、采矿业等诸多行业。
金川集团在印尼开发的一系列镍资源项目,质量高、效益好,进一步提升了我省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海默科技通过境外油田、天然气开采设备销售等项目,有力提升了我省国际产能合作水平;
中电建甘肃能源公司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运维项目,是我省企业在“建营一体化”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甘肃地质工程公司近两年来在赞比亚全国完成589眼水井钻探,维修658眼水井,占据了赞比亚打井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小而美”项目广受赞誉;
……
如今,刚果(金)、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塞拉利昂、塞尔维亚、加纳、肯尼亚、白俄罗斯、南非、老挝、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都有了甘肃企业的身影。
我省以高水平招商引资牵引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利用兰洽会、药博会的重大活动,加大外贸主体内培外引,新认定7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外贸供应链服务。2024年,我省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39家,有实绩外贸企业达到875家。
加快建设兰州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金昌国家级经开区有色冶压加工项目获批国家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深入推进兰州、天水两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入驻企业达445家,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11.3亿元。
全省培育建设苹果、种子、新型材料、石油装备、洋葱等6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及玉门化工、静宁红牛、兰州新区专业化工、岷县中药材等3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产贸不断融合,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2024年,全省实现进出口总值615.4亿元,增长25.2%,高于全国(5%)20.2个百分点,增速全国第一。我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7.7%,占全省外贸总值的77%。
兰州海关所属平凉海关关员了解鲜苹果出口情况。
搭建货畅其流通道
3月28日,一列满载着183辆国产汽车的JSQ中亚图定班列,在兰州海关所属金城海关完成申报和监管放行流程后,从兰州东川铁路口岸驶出。该班列将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预计4天后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全程约3000公里。
自2024年10月17日起,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正式开启JSQ图定班列,实行一周一列稳定发运。
这里正逐渐发展成为西北最大的商品汽车物流集散地。
近年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依托多式联运物流园、铁路口岸、整车口岸等多个功能区,在省内率先开辟了中欧、中亚、南亚、中吉乌、西部陆海新通道、陇海大通道六个方向国际贸易通道。
“现在,我们的货运班列已经通达20个国家30多个城市。”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累计发运国际货运班列1631列,占我省始发国际班列的50%以上。
截至目前,我省已陆续开通运营中欧、中亚、南亚、陆海新通道、“中吉乌”中亚新通道、东部海港铁海联运等“四向多条”国际货运班列,线路覆盖欧洲、亚洲、非洲等20多个国家。全省共发运国际货运班列3093列121420车,货重264.28万吨,货值50.61亿美元。
一列列国际货运班列,正在拉近甘肃和世界的距离。
嘉峪关-莫斯科首趟中欧钢材班列成功发运。
2月27日,南美洲秘鲁的矿产品海外仓正式挂牌运营;3月21日,“定西-日照港-台湾”物流新通道,将定西的中药材发往我国台湾省;4月2日兰州-塔什干国际定班全货机航线2025年首航成功……今年以来,甘肃国际物流集团充分发挥开放平台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释放“通道+平台+产业”联动效应。一季度,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7%、物流收入同比增长10.3%、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25.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5%。
在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甘肃物流集团发挥兰州新区节点枢纽、区港联动、产业集群优势,推进“物流带动贸易,贸易带动产业,产业反哺物流”的生动探索,协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形成以电子产品、进口粮油、进口木材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多业态发展格局。
兰州新区国际货运班列自2015年7月从这里首发以来,已实现到发班列1095列。兰州新区至中亚、欧洲、南亚的国际货运班列汇聚于此,与俄罗斯、德国等近40个国家开展了经贸合作,近20家本地企业产品销往全球。
甘肃物流集团路港物流公司、甘肃省民航航空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还依托兰州新区交通枢纽地位,建设国际航空港、铁路陆港、综合保税区、铁路口岸、航空口岸国际物流大通道保障基地,构建“空铁海公网”多式联运格局。
目前,兰州新区多式联运业务已辐射近60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涵盖铁矿石、氧化铝、电解铜、木材、棉纱等基础原料,机械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工业产品。
2024年,我省航空口岸国际客货运量实现“双增长”,兰州航空口岸完成出入境8.96万人次,同比增长1.3倍。敦煌航空口岸新开通敦煌至韩国、泰国2条国际客运航线,完成出入境8338人次,创年度新高。新开通兰州至奥克兰、塔什干、香港、大阪4条国际(地区)货运包机航线,完成国际航空货运量4848吨,同比增长99%,创历史新高。
前不久,兰州被国家确定为中欧班列节点城市纳入西北区域中欧班列集结网络,我省国际货运班列建设迈入发展新阶段。
为推动兰州新区综保区高质量发展,我省出台了《支持兰州新区综保区高质量发展十四条措施》《加力推进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有效促进绩效评估整改提升措施》等政策措施,2024年兰州新区综保区内新增注册企业46家,活跃企业63家,完成进出口31.4亿元。
甘肃“一带一路”黄金大通道火起来了、动起来了。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
缔结民心相通纽带
“敦煌景色”独具魅力、“丝路印记”深厚多元、“甘肃元素”多姿多彩……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省推动形成了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新格局,绘就出浓墨重彩的“甘肃画卷”。
近年来,甘肃文旅积极搭建文化交融桥梁,与6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遗产管理、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
我省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取得重大突破,获取英、法等国藏敦煌文物高清数字图像10.3万余幅,初步建成敦煌学研究文献库,实现30个洞窟高清图像和6500余份藏经洞文献上线和全球共享共用。
据介绍,敦煌研究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访交流63次,在新西兰、法国、美国等国及港澳台地区举办石窟艺术、数字敦煌等精品展14场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30余场次。
石窟保护、遗产管理的敦煌经验、敦煌标准、敦煌模式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敦煌画工“神笔张”、女儿“英娘”和波斯商人伊努斯患难与共、生死相交……我省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演绎出古丝绸之路上友好往来、民心相通的动人情谊。
《丝路花雨》出访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弘扬着“友好通商、互惠共融”的精神。
同时,我省积极构建敦煌文化国际传播媒体矩阵,打响“敦煌文化周”“敦煌文化环球连线”等外宣品牌,敦煌研究院海外社交媒体账号覆盖120个国家(地区),数字敦煌国际共享覆盖78个国家、2300万访客,敦煌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第七届敦煌文博会,我省邀请来自5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800多名嘉宾参会,在文化交流、成果展示、国际传播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太昊伏羲祭典”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举办与海峡两岸共祭伏羲大典34届,成为海内外华人拜谒祖先、寻根祭祖的盛会,促使全球华人文化根脉情感更加浓厚。
敦煌文博会、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已成为我省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平台。
2024年,我省积极参与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欢乐春节”“部省合作”等活动,开展对外人文交流活动123项。在荷兰、意大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甘肃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活动,受到广泛关注。举办国际青年汉学家研修班、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联盟大会等系列活动,“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入境市场增长135%。
甘肃文创产品“出圈”海外。
医药卫生领域合作是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省卫生健康委依托我省中医药资源优势,全力推动中医药走出去,甘肃中医药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通过自建运营、借助国家项目、援外医疗、与外方医院合作等多种模式,我省在巴西、吉尔吉斯斯坦等12个国家建设16家岐黄中医中心或学院,培训海外中医人员4000余人次,开展各类中医诊疗32万余人次,中医针灸、中医理疗等传统中医技术受到广泛欢迎。
每年,我省选派省内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互访和在海外中医中心驻点工作,宣传推介陇药品牌和产品,开展科研合作和中医服务。先后吸引来自俄罗斯、巴西等国300余名海外医务人员来甘进行中医药参访、3000余名学员接受中医药培训。
甘肃-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积极为当地民众开展高质量全方位的中医药服务,荣获匈牙利“国民健康特别奖”和“价值与质量”两项大奖,匈牙利岐黄中医中心注册的“DR.CHEN”(陈博士)商标被欧盟GMP标准认证,中医药在中东欧市场广受欢迎,有力扩大了甘肃中医药的影响力。
从黄河之滨到中亚草原,从陇原大地到欧洲大陆,我省正以奋进之姿,架起开放合作的“钢铁驼队”,铺就高质量发展的“金色丝路”,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来源:兰州新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