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出海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专家为知识产权助力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4:48 1

摘要:“在全球多边体系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政府仍然愿意实质性地推动多边知识产权体系的发展,全球知识产权体系在这种大环境下表现出了独有的韧性。”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知识产权助力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题论坛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高级顾问白

知识产权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助力国际化市场探索的支撑保障作用如何更好发挥,正是当下中国民营企业出海共同关注的话题。

□ 本报记者 张维

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重要资产,其全球布局与有效保护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全球多边体系受到冲击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政府仍然愿意实质性地推动多边知识产权体系的发展,全球知识产权体系在这种大环境下表现出了独有的韧性。”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知识产权助力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题论坛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高级顾问白光清带来这样的利好消息。

知识产权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助力国际化市场探索的支撑保障作用如何更好发挥,正是当下中国民营企业出海共同关注的话题。

欢迎中企海外知产布局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支持的态度毋庸置疑。

“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我们发现,接近三分之一的专利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息息相关的。知识产权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工具。”白光清说。

中国的创新能力让白光清印象深刻。白光清特别提及,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申请了接近70%的专利,在科技论文的出版方面也跟美国并驾齐驱。

多国政府代表在论坛上表示了对中国企业的欢迎。大韩民国驻中国大使馆知识产权特许参赞姜泽中专门介绍了中国企业在进入韩国时需要了解的韩国知识产权制度。

姜泽中提醒中国企业,中国和韩国在专利申请程序方面存在差异。

“在韩国,申请人可以提出复审然后进行修改,并且继续进行审查程序。对于有意愿在韩国开展知识产权布局的企业来说,外语申请制度等为申请人提供了便利。此外,申请人可以提交不论形式的申请书,例如PDF格式、PPT模式等电子格式。”姜泽中给予的建议详尽而务实。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马德里信息与推广司传播与信息事务官贝努瓦·阿佩尔塞为中国企业带来了“马德里体系可以提供一个经济、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解决方案”的信息。目前,马德里体系支持英、法、西3种语言,可以在13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商标保护,帮助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和司法管辖区进行商标注册。

白光清对海牙体系助力中国设计全球保护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海牙体系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面向全球提供的一个服务体系。目前,海牙体系推出电子平台“eHague”,续费、管理、转让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完成,非常便捷。“程序集约带来的是手续更加便捷,时间成本也更加节约,同时便于集中管理,一次申请可以覆盖很多国家。在费用上来讲,海牙体系也能够大大节约费用。”

白光清补充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网站上提供了友好的客户互动,有关海牙申请的问题都可以到平台上进行咨询。为及时给中国用户提供第一时间的响应,有关部门组织了服务群。今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借助AI工具开发了海牙体系系列短视频讲座,持续提供海牙体系的讲解服务。

知识产权创新赋能行业

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走向海外,曾经从知识产权赋能自身发展中尝到甜头的他们,也期待着在国际化市场中仍能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获益。

追觅科技,作为一家初创型民营企业,从最初攻克高速数字马达这一核心技术,到如今覆盖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等多品类,“其成长历程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坚持技术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生动缩影。”追觅科技知识产权总监贾光奇深有感触地说。

“企业需要认识到,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一个成本,而是一项很长远的投资。知识产权工作同样需要守正创新,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不仅应该成为企业的守护屏障、壁垒,为企业作出创新贡献,更要在坚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为行业进行创新赋能。”贾光奇说。

宁德时代专利合作部副部长张頔也有类似的感触。在张頔看来,知识产权强保护可助力制造业发展。“中国制造业发展想要打破内卷,必须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竞争,而价值的来源就是创新和差异化,这一切都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激励。”

张頔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三重价值:一是保障创新回报,形成创新、回报、再创新的正向循环;二是优化产业格局,引领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竞争;三是塑造国家竞争力,助力中国制造业攀升至全球价值链的顶端。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诉讼事业部专利诉讼处处长柳冀说,中国民营企业走向海外的步伐并没有减慢,而且进入全新的阶段。企业从传统的产品的输出者逐渐过渡到了技术品牌及创新的全球贡献者。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也从过去附属的工具逐渐过渡为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是出海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冀晓恺说,“一带一路”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了很多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协定和战略协定。良好的环境带来技术落地的信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政策背景下,把目光聚焦在“一带一路”国家寻求发展空间、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上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实现制度从跟随到引领

中国民营企业在出海中,如何提升自身知识产权价值,如何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如何有效应对知识产权风险,是热议不断的话题。

知识产权风险在企业出海过程中不可避免。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研究室主任王亮亮认为,在应对出海风险方面,企业在战略层面要把标准跟法规政策纳入同一个体系来进行管理。自主品牌企业在遇到知识产权风险问题时,要提升自身应对能力,摆脱只依赖外部的惯性思维。很多企业虽出口产品,但在专利的布局和投资上意愿不强,提前开展专利布局是做好有效防范或者交叉许可的基础,此外还要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和应对。

“做了这么多年知识产权工作,很多时候是做国际规则的追随者、学习者,在知识产权的2.0甚至3.0时代,如何能够实现知识产权制度从跟随到引领,是我们这一代知识产权从业者的责任。”王亮亮说。

OPPO公司知识产权总监马冬新认为,专利布局不仅要有法律的视角、技术的视角,还要有商业的视角、产业的视角,更要有国际的视角。在专利资产打造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商业策略决定自身的专利策略,在专利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专利生命周期的每一个节点对其进行价值评估等,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到高价值专利打造上。

“企业在考虑专利布局路线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是否要在建壁垒、固生态方面采取更多举措,选择能持续长期投入的领域并不断迭代技术。”马冬新说,企业还可以重点考量在专利对抗方面怎么可以有效地进行反诉,保证产销;如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如何建立壁垒,把企业的竞争优势最大化。

柳冀说,企业出海通常面临海外诉讼费用高、程序复杂,展会维权、临时禁令等风险,一方面要加强风险预警,另一方面要建立快速反应制度,除了加强律师的储备以外,企业内部的制度应该足够灵活,以应对紧张的程序。

冀晓恺建议,根据出海目标国法治健全程度、执法力度和执法效率三方面的评分进行组合布局的策略制定,明确技术出海目标,判断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与此同时,利用海外知识产权决策智能模型,从市场价值、竞争强度、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宏观角度考虑在哪个国家做什么样的保护。

来源:青海普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