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由于全篇太长,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展示,无需笔者报这篇唐诗的名字,大家也猜到这是哪首诗的出处:春江花月夜,这是初唐诗人张若虚写的,当初张写的这首绝冠古今的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那么这个诗人笔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由于全篇太长,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展示,无需笔者报这篇唐诗的名字,大家也猜到这是哪首诗的出处:春江花月夜,这是初唐诗人张若虚写的,当初张写的这首绝冠古今的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的,那么这个诗人笔下的“春江”又是哪里!为什么又说它:孤篇压全唐,其诗的绝妙之处又在何处了。今天就来解读一下这首名垂千古的唐诗。
可以肯定是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初唐时期,因为张若虚出生的到去世就是时间,也就是公元660年到720年之间。张若虚是江苏扬州人,张曾经当一个不大不小的军官,就是兖州兵曹 ,按照现在对等职务,相当于团参谋,就是负责制定军事策略和计划,管理军队后勤杂务,相当于副团级干部。张虽然官不大,但是才气大,和当时著名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就是因为一篇《春江花月夜》而名声大噪,为其代表作,又被后人誉为唐诗开山鼻祖,从而奠定张若虚在唐朝诗坛中的绝对地位。
古往今来,只要是有钱有文化的人,基本上都喜欢游山玩水,玩的不仅仅是情操品味,更是一种闲暇时间对身心的陶冶。张若虚的文化功底非常深,知识也非常广博,写诗的造诣也非一般人可比。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在评价这首《春江花月夜》诗 ,曾不无感慨道:诗中之诗,顶峰中的顶峰。张若虚创作的诗不少,但所存量不多,仅仅两首,对于张而言,这是一个莫大的遗憾,这首《春江花月夜》被张若虚是写得淋漓尽致,意境深远而脍炙人口,抒写得感人的离绪以及丰富多彩哲学人生。该诗语言高雅朴实,词语之间清新优美,韵律宛扬,无粉妆艳抹之虚伪,无矫揉造作的造次,给人的感觉清新自然。
令人读后荡气回肠,久久不忘。
有人好奇的会问,说了这么多,春江花月夜诗里春江在何处?对于诗中春江取景地,后世流传有几种说法,有人说:是浙江的富春江,还有人说:曲江,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是张若虚故乡,扬州的大桥,还有扬州对面的镇江:瓜洲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似乎各人说的都有理,本着正本清源实事求是的观点出发,那么小编就从张若虚的故乡说起,张是江苏扬州人,诗中“春江”其实就是扬州发生的。根据诗中的描述,扬州地区地形比较平坦,扬州古往今来又是交通要道,水陆通衢,烟花富庶之地,秋高气爽之时,江枫渔火肯定少不了,由于扬州城在江北,晚上肯定灯火璀璨,那么这时张若虚站在江边,看月光莹莹,江水波光磷磷,岸边花色幽香,此情此景,花月春江,一派幽深寂远,所流露出诗情画意的境界,有感而发一首千古绝唱,应运而生。
这首诗经过诗人的熏陶,每一景每一句都被赋于离愁伤死。如果以抽丝剥茧眼光去分析,可知其韵味。水景月光,离愁相思,被诗人描述的如痴如醉,令读者阅后如痴如醉,不能自拔。
由于环境气候的改变,秦汉时期,长江上的广陵潮便已是一大名胜奇观,当年潮涌广陵城南曲江段时,因水道弯弯曲曲,且又受江心沙洲牵绊,形成波涛汹涌之势。其波澜壮阔之景象,使无数骚人墨客回肠荡气,如今时过境迁,再难见到,学者一般认为,广陵潮完全消失在公元766到779年唐代大历年间。所以说当时广陵大潮和浙江钱塘江大潮有的一比,可以说广陵潮是当时一个著名旅游胜地,据说张若虚在观看这一胜景后,在结合自已亲身感受,一气呵成也不是没有可能。
还有人说是浙江富春江,有没有道理,有,钱塘的富春江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也是非常令人悦目旅游佳地,该处江水清碧见底,水色绝佳著称,极具张若虚笔下春江花月夜的所叙那样,“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根据历史资料,虽然“诗如其地,景如其致”,但是历史资料,并没有明确记载张若虚曾经亲身到此,也没有在此地为官过,涉足旅游过,所以虽景描述相似,但事实却不是这个地方,只不过后人臆想罢了,所以不足为凭,所以说诗中春江为张若虚家乡扬州广陵,还是比较贴近现实的!
来源:传统文化之经典读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