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刷到特朗普告《纽约时报》的事儿,一眼看到 "索赔 150 亿美金",当时就愣了:难道特朗普的名誉遭到了重创吗?这哪是打官司啊,分明是一场演给全美国看的政治大戏!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瞬间。刷到某条新闻时突然停下手指,不是被内容的劲爆惊到,而是心里猛地冒个问号:这媒体说的,到底是在讲事实,还是在替谁 "说话"?
昨天刷到特朗普告《纽约时报》的事儿,一眼看到 "索赔 150 亿美金",当时就愣了:难道特朗普的名誉遭到了重创吗?这哪是打官司啊,分明是一场演给全美国看的政治大戏!
咱先掰扯掰扯这 150 亿是啥概念,《纽约时报》整个公司的市值似乎才 96 亿,把它连根拔起打包卖掉,都不够填这个窟窿!这哪是 "索赔",这简直是 "狮子大开口" 到没边儿了!
为啥突然闹这么大?还不是因为《纽约时报》戳了他的 "痛处"!先是两名记者写了本《幸运的失败者》,直接揭穿他 "白手起家" 的谎言,说他从老爸那继承了至少 4.13 亿美金,还靠虚假公司架构、税务欺诈撑着自己的商业帝国。
说他那所谓的 "地产帝国",根本就是 "财务操作加公关包装" 的产物!更让他炸毛的还在后面:9 月 10 号《纽约时报》又发了篇报道,说他 2003 年给已故富商爱泼斯坦送过带性暗示的生日贺卡,还有他的签名!
这报道一出来,全天下人都在猜:特朗普和爱泼斯坦之间,到底藏着多少不能说的秘密?特朗普急得跳脚,一口咬定 "字不是我签的,卡不是我送的",骂人家 "恶意造假",还放狠话 "要让《纽约时报》付出代价"。
可你知道吗?特朗普跟媒体 "开撕" 根本不是第一次了!2018 年告《纽约时报》的税务调查报道,说记者跟他侄女合谋报复,结果呢?输了官司还赔了 40 万律师费。
2020 年说人家报道他竞选团队 "通俄",又告,法院一句 "缺乏宪法依据" 就给驳回了;2021 年又告,说记者与侄女非法拿他的纳税申报单,还是输。
2024 年更离谱,告《华尔街日报》报道 "伪造信件",一开口就要 100 亿,同年跟 CBS、ABC 和解,还各花了一千多万美元的 "封口费"。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特朗普这官司应该赢不了。美国 1964 年就有个 "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定了个 "真实恶意" :得证明人家 "明知是假还发",或者 "根本不管真假"。
特朗普要告《纽约时报》,不仅得证明报道是假的,还得拿出人家 "故意构陷" 的证据。
可《纽约时报》那些报道,全是记者查出来的公开文件、税务记录,之前揭露特朗普税务问题还拿了普利策奖,人家能随便让他抓住把柄?
可特朗普在乎吗?他才不在乎赢不赢!他要的从来不是法律上的 "正义",而是舆论场里的 "支持"!你看他一宣布起诉,支持者立马在社交媒体刷 #SaveTrump#,24 小时内阅读量就破了 5 亿。
当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喊着 "为正义而战" 时,那激昂的口号背后,是对自由本质的悄然篡改。美国曾将自由镌刻在立国的基石上,把它视作精神图腾,可如今这两个字早已在权力的游戏中变了味。
自由本应是让每个声音都能被听见的土壤,而非党派争斗的武器。可现实中,它成了政客们挂在嘴边的口号,却在民众真正需要时躲躲闪闪。当政治极化像毒藤般缠绕社会,当不同立场的人相互攻击、彼此噤声,那所谓的自由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温度。
真正的自由,从来都与责任相伴相生。它不是为所欲为的借口,而是理性对话的保障;不是煽动对立的旗帜,而是凝聚共识的纽带。
当自由被分割成 "你的自由" 和 "我的自由",当它沦为权力博弈的筹码,那个曾经被标榜的理想就成了镜花水月。
特朗普的呐喊再响亮,也像没根的回声,飘在风里落不了地,盖不住自由精神一点点褪去的底色。自由本该是扎进生活里的实在,是普通人敢说真话不被噤声,是不同立场能坐下来好好对话,现在全被口号裹成了空壳。
行动早被表演偷换了概念,真诚更是成了政治舞台上的稀罕物,当每一次 “为自由发声” 都藏着选票算计,每一场争议都成了闹剧的素材。
美国曾经攥在手里的那份骄傲,早就在吵吵嚷嚷的拉扯里,被磨掉了原本该有的实在和温度,只剩个虚晃晃的影子,再也找不回从前的模样。
特朗普这次又能成功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来源:夙夜玖歌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