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竹马阻止我参加选秀,原来是为了让他妹妹做太子妃,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9 14:01 1

摘要:“回娘娘,民女确是楚清韵,家父楚怀瑾。”我抬起头,声音清晰却带着悲愤,“民女奉旨参选,途中遭人设计劫掠,被囚于深山,险遭贩卖至北狄!九死一生方逃出生天,日夜兼程赶回,只为面见天颜,陈诉冤情,揭发国贼!”

终于,皇后念到了最后一个名字,合上册子。并没有我的名字。

殿内一片寂静。我能感觉到陆明轩的妹妹,秀女陆婉婷投来的得意一瞥。

就在此时,我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跪倒在地:“民女楚清韵,叩见陛下、皇后娘娘!”

全场哗然!所有目光瞬间聚焦在我身上。

“楚清韵?”皇后蹙眉,翻看名册,“名册上并无此人。你是何人?为何擅闯宫闱?”

皇帝也投来审视的目光。太子萧景宸(未来的)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回娘娘,民女确是楚清韵,家父楚怀瑾。”我抬起头,声音清晰却带着悲愤,“民女奉旨参选,途中遭人设计劫掠,被囚于深山,险遭贩卖至北狄!九死一生方逃出生天,日夜兼程赶回,只为面见天颜,陈诉冤情,揭发国贼!”

语惊四座!皇帝猛地坐直身体:“竟有此事?!你说你遭人劫掠?是何人所为?可有证据?”

“民女指认宁远侯世子陆明轩!”我声音铿锵,“他假借护送之名,行劫掠之实,欲将民女卖与北狄王为妾,以换取其妹陆婉婷入选太子妃位的便利!民女有人证物证!”

陆婉婷脸色瞬间惨白如纸。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信口雌黄!”一个勋贵模样的男子出列(应是宁远侯),怒声道,“陛下明鉴!此女分明是途中延误,怕受责罚,故而编造此弥天大谎,污蔑我儿!请陛下治她欺君之罪!”

“是否欺君,一查便知。”一个清冷的声音响起,竟是七皇子萧景珩,他不知何时也来到了殿中,面色依旧苍白,但身姿挺拔。他拱手道:“父皇,儿臣可作证,儿臣在京外静养时,遇袭重伤,幸得这位楚姑娘相救。当时亦发现有不明势力在山中搜寻楚姑娘,形迹可疑。儿臣已命人拿下几名活口,并截获关键证物在此!”

他一挥手,常内侍立刻捧上那个从河里捞起的铁盒!

宁远侯父子看到那铁盒,脸色骤变!

皇帝目光锐利如刀:“呈上来!”

内侍打开铁盒,取出密信和账册。皇帝只翻看了几页,脸色便越来越沉,最终猛地一拍御案!

“好个宁远侯!好个陆明轩!通敌卖国,戕害官眷,买卖人口!罪无可赦!”皇帝雷霆震怒,“来人!将宁远侯父子拿下,打入天牢!彻查侯府!陆氏女剥夺选秀资格,一并收押!”

御林军立刻上前,不顾宁远侯的喊冤和陆家父女的瘫软,将三人拖了下去。

殿内鸦雀无声,所有秀女都吓得瑟瑟发抖。

皇帝的目光落回我身上,神色复杂:“楚卿之女,你受委屈了。你临危不乱,智勇双全,更兼救驾有功(指救了萧景珩),朕心甚慰。特许你重入选秀名册。”

“谢陛下隆恩!”我叩首谢恩,心中巨石终于落下。

第一关,我赢了。

---

经此风波,选秀暂歇一日。我被单独安置在一处宫苑休息,待遇明显不同于其他秀女。

当晚,皇后召见。

凤仪宫内,皇后娘娘屏退左右,只留我和她二人。她仔细打量着我,目光锐利却不失温和。

“今日殿上,你胆识过人。”皇后缓缓开口,“但后宫之地,并非仅有胆识便可立足。陆家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可知你已身处漩涡中心?”

我垂首:“民女明白。但民女别无选择,唯有直面。”

皇后微微颔首:“景珩那孩子,向你说了他的身份了?”她似乎默认了我和萧景珩关系匪浅。

“回娘娘,七殿下并未明言,是民女自己猜到的。”我谨慎回答。

皇后笑了笑,带着一丝深意:“他是个心思重的孩子,身体也不好,难得他对你颇为上心。今日在殿上,他不惜拖着病体为你作证,倒是让本宫意外。”

我心中微动,不知皇后此言是试探还是其他。

“七殿下仁厚,念及救命之恩罢了。”我恭敬道。

皇后不再多言,只赐下一些赏赐,又提点了几句宫中规矩,便让我退下了。

接下来的几日,是正式的选秀过程,考察礼仪、女红、才学、德行。我凭借着过往的教养和空中文字时不时的“提示”(如【皇后不喜过于艳丽的刺绣】、【陛下欣赏有见地的女子,论政时可谨慎发言】),表现得体而不失亮点,频频引来赞赏的目光。

太子萧景宸也明显对我产生了兴趣。几次借故与我说话,询问我被劫细节以及“如何从重重围困中逃脱”,言语中探究之意多于关怀。

【太子多疑,勿言及细节,可推说运气及熟悉山林。】 文字提示恰到好处。

我依言应对,只说是趁看守不备,侥幸逃脱,对于萧景珩和空中文字只字未提。太子虽笑着点头,但眼中疑虑未消。

我能感觉到,他并非真心欣赏我,而是对我身上的“秘密”和可能带来的“价值”感兴趣。这让我更加警惕。

而萧景珩,自那日大殿之后便很少露面,据说旧伤复发,在宫中静养。但我偶尔能收到他派人悄悄送来的小东西:一本孤本医书,一盒上好的伤药,或是几句简单的问候纸条,提醒我“小心”、“慎言”。低调而体贴。

这日,最终入选的名单即将公布前,皇帝突然召见所有秀女,论及北方旱灾及流民安置问题。

多数秀女要么茫然无措,要么只会说些“陛下仁德”“开仓放粮”的套话。轮到陆婉婷(她因家族罪责已被除名,但此次召见仍在列),她倒是说了一些,但多是纸上谈兵。

皇帝眉头微蹙。

当我被问及时,我沉吟片刻,想起空中文字曾提示过【陛下重实效】。于是,我结合前世模糊的记忆和今生的思考,谨慎开口:

“民女以为,开仓放粮为治标,以工代赈或可治本。可组织流民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既可缓解旱情,亦可让其凭劳力换取食宿,免生事端。再者,可鼓励富户乡绅设粥厂、施医药,朝廷可酌情给予捐纳者名誉或税赋上的褒奖,调动民间之力……”

我说得条理清晰,注重实际操作性。皇帝听着,眼中渐渐露出赞赏之色。

“好!以工代赈,调动民间之力!此言甚合朕意!”皇帝龙颜大悦,“楚怀瑾教女有方!”

此举无疑将我推向了风口浪尖。入选已是必然,甚至位份都不会低。但我能感觉到来自太子、以及其他落选秀女及其背后家族更深的忌惮和审视。

当晚,我被正式册封为“婕妤”,赐居“揽月轩”,品级仅次于同期入选的几位高门贵女,圣眷优渥。

然而,住进揽月轩的第一晚,我就收到了一份“大礼”——一条被藏在枕下的毒蛇。

幸好文字提前预警:【枕下有异,勿动。】我唤来宫内侍卫处理了毒蛇。

风波被压下,查无实证。但我知道,这深宫的暗潮,才刚刚开始涌动。陆家虽倒,但它的残余势力、以及其他视我为威胁的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

入住揽月轩后,我处处小心,饮食用具都仔细检查,夜间亦不敢深睡。空中文字成了我最大的依仗,常常提前预警一些小的陷阱和流言蜚语。

皇帝因旱灾策对我颇为赏识,偶尔会召我去御书房问话,甚至让我帮忙整理一些无关紧要的奏章。这更引来了六宫侧目。皇后待我依旧温和,但多了几分审视。太子频频示好,我却始终保持距离。

萧景珩依旧深居简出,我们极少见面,但他通过常内侍这条线,与我保持着隐秘的联系,时常传递一些外界信息和必要的提醒。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宫中突然爆出惊天谣言:楚婕妤入宫前被匪人掳去多日,早已非清白之身,欺君罔上!甚至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我如何“失贞”,谣言不堪入耳。

同时,先前被打入天牢的陆明轩竟突然翻供,声称是我勾引他不成反诬陷,并拿出所谓的“证物”——一件我“赠”与他的“贴身衣物”。

谣言和“证物”瞬间将我推上风口浪尖。在这个时代,女子的清誉重于性命。即便皇帝先前信我,在此等“铁证”和汹汹谣言下,也难免动摇。

我被暂时软禁在揽月轩,等候查证。皇帝派来的老嬷嬷验明我仍是处子之身,但谣言并未止息,反而有人说我定是用了什么方法遮掩了过去。

形势对我极其不利。陆家残余势力显然在做最后一搏。

我冷静下来,知道必须找到谣言源头和伪造证物的证据。

【散谣者,洗衣局宫女春桃,受永巷管事张公公指使。张公公与宁远侯府旧部有联系。】

【伪造衣物之绣娘,家住京城西市柳条巷,右手有烫伤疤。其子嗜赌,近日得巨款还债。】

文字给出了关键线索!

但我被软禁,如何查证?

当夜,一条黑影悄无声息地潜入揽月轩,是萧景珩的一名暗卫。 “殿下命属下听候娘娘差遣。”

我心中一定,立刻将线索告知,让他速去查证并控制关键人证。

同时,我请求面见皇帝。

皇帝在御书房见我,面色沉郁:“楚婕妤,你还有何话可说?”

我跪地,神色坦然:“陛下,清者自清。民女确系处子,太医嬷嬷已验明。至于谣言与那所谓证物,皆是构陷。请陛下给民女两日时间,民女必能自证清白,并揪出幕后主使!”

皇帝凝视我良久,或许是我过往的表现让他还存有一丝信任,或许是他也想看看我如何破局。最终,他沉声道:“好,朕就给你两日时间。若不能证明,数罪并罚,你当知道后果。”

我谢恩退出,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

暗卫效率极高,第二天夜里,就将洗衣局宫女春桃、管事张公公,以及那名右手有烫伤的绣娘,全部秘密拿下,并取得了他们的口供和赌坊的账本记录。铁证如山,指向了已被囚禁但仍不死心的陆明轩(他通过旧部遥控指挥)以及……宫中一位份位不高但家世与陆家牵连甚深的李美人。

第三日一早,我请求皇帝召集相关人等,当场对质。

在人证物证面前,春桃、张公公和绣娘崩溃招认。李美人面色惨白,抖如筛糠,最终也承认是受陆明轩旧部蛊惑和威胁,散播谣言,并提供我的衣物样式给绣娘仿制。

皇帝勃然大怒!当即下旨: “陆明轩罪上加罪,即刻处斩!宁远侯府满门抄家,男丁流放,女眷没入官婢!” “李美人褫夺封号,打入冷宫!” “一干涉案人等,一律严惩不贷!”

至此,陆家势力被彻底连根拔起。

风波过后,皇帝看我的眼神更加不同,除了赞赏,更有一丝倚重。他当着后宫众人的面,不仅恢复我的名誉,更晋升我为“昭仪”,赏赐无数。

经此一役,我在后宫彻底立住了脚跟,再无人敢轻易挑衅。所有人都看到了我的手段和陛下对我的维护。

是夜,我站在揽月轩的庭院中,望着空中皎月。

萧景珩的身影悄然出现在月门下。他身体似乎好了些,月光洒在他身上,镀上一层清辉。

“恭喜昭仪娘娘,绝地反击,肃清奸佞。”他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

我转身,对他微微一笑:“若非殿下暗中鼎力相助,清韵此次恐难翻身。殿下又一次救了清韵。”

“是你自己足够聪慧和勇敢。”他走近几步,目光深邃地看着我,“我只是……做了我想做之事。”

四目相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深宫冰冷,但此刻,却仿佛有了一丝暖意。

然而,我们都清楚,更大的风浪,或许还在后面。太子的猜忌,其他皇子的观望,朝堂的纷争……但这时的我,已不再是那个刚入宫时忐忑无助的少女了。

我,楚清韵,将在这九重宫阙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陆家倒台,我在后宫的地位愈发稳固。

皇帝因我献策解决旱灾流民问题卓有成效,加之我处事公允、不结党营私(至少表面如此),渐渐开始让我接触一些更为实际的事务。

起初是协助整理奏章,分门别类;后来偶尔会询问我对某些不太紧要的政事的看法。

我深知后宫干政乃大忌,每次皆谨言慎行,只就事论事,提出建议也多以“陛下圣明,或可考虑……”、“臣妾愚见,或许能……”

这般谦逊的口吻,且多依托于空中文字的精准信息和前世模糊的记忆碎片,给出的方案往往切中要害,务实有效。

【北境军饷运输损耗过大,可试行“盐引兑付”法,令商人运粮至边关,换取盐引。】

【南方水患,堵不如疏,可借鉴前朝“束水冲沙”法,加固堤坝同时深挖河道。】

【吏部考核过于注重文章道德,可加入“民生实效”考评,由御史暗访核查。】

一条条看似不经意提出的建议,被皇帝采纳施行后,竟都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国库压力缓解,灾情得到控制,吏治也稍有清明。

朝堂之上,开始悄然流传“楚昭仪乃贤德才女,有辅国之能”的说法,当然,其中也夹杂着“牝鸡司晨”的非议。

皇帝对我愈发倚重,甚至允许我在偏殿设一小书房,偶尔召见一些低阶女官或民间有才学的女子,了解民生疾苦。

我利用这个机会,暗中培养了一些自己的人手,当然,这一切都做得极为隐蔽。

萧景珩的身体在我的暗中调理(借助文字提示的医术和药方)和常内侍的精心照料下,竟然慢慢好了起来,不再似从前那般病弱。

他开始更频繁地出现在御前,参与政事讨论。

他见解独到,性格沉稳,与太子的急躁冒进形成了鲜明对比,渐渐吸引了一些务实派官员的靠拢。

太子萧景宸对此感到了极大的威胁。他原本并未将这个病弱的七弟放在眼里,但如今,眼看萧景珩声望渐起,再加上我这个明显偏向萧景珩的“贤内助”(虽然他并未抓到实质把柄),他的焦虑与日俱增。

他几次三番试图拉拢我,甚至暗示若他日登基,必许我贵妃之位,都被我不卑不亢地回绝。

我也因此遭到了东宫势力更隐晦的打压和排挤,但在皇帝的默许和萧景珩的暗中保护下,总能化险为夷。

我与萧景珩的关系,在这种微妙的局势下,愈发紧密。我们时常在小书房“偶遇”,讨论政事,交换信息。

他欣赏我的智慧与坚韧,我钦佩他的谋略与担当。

一种超越合作的情愫在心照不宣中默默滋生,但我们都深知,在尘埃落定之前,这份感情必须深藏。

这日,边境传来紧急军情:北狄因陆家倒台失去内应,老北狄王又病逝,新王即位,为立威竟大举进犯边境,连下两城!朝野震动!

主战主和两派争论不休。太子主战,欲请缨亲自挂帅,以挣军功。但皇帝犹豫,毕竟太子从未经历过战阵。

【北狄新王骁勇但冒进,其粮草补给线过长。可派良将固守险关,坚壁清野,遣精锐骑兵绕后断其粮道,不出三月,其军必乱。】 文字给出了最佳的战术方案。

我在适当的时候,将此策以“翻阅古籍所得”的名义,委婉告知了皇帝和萧景珩。

萧景珩立刻出列,主动请缨:“父皇,儿臣愿前往边境督军,不破北狄,誓不还朝!”

他没有争抢主帅之位,而是求督军之职,既展示了担当,又避开了与太子直接冲突。

皇帝看着日渐成熟稳健的七子,又看看急于求成的太子,最终做出了决定:任命老成持重的镇北侯为主帅,七皇子萧景珩为监军,采纳“固守扰粮”之策,即刻出征!

临行前夜,萧景珩冒险来到揽月轩外。 月光下,他一身戎装,英气逼人。

“清韵,”

他第一次直呼我的名字,“等我回来。”

我看着他,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殿下保重,务必平安归来。我……在宫中等你佳音。”

他深深看了我一眼,转身融入夜色之中。那一刻,我知道,我们的命运已紧紧相连。

---

萧景珩走后,我在宫中更是如履薄冰。太子一党因萧景珩掌了军权而愈发忌惮,将更多怒火对准了我。

宫中流言再起,说我与萧景珩有私情,甚至诬蔑我利用邪术魅惑皇帝。

但我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我沉着应对,一边利用手中的资源和皇帝的信任巧妙周旋,一边通过萧景珩留下的暗线和空中文字的提示,密切关注前朝后宫的动向,并将一些重要的信息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给远在边境的萧景珩。

边境战事正如文字所料,镇北侯固守关卡,萧景珩则亲率一支精锐,冒险深入敌后,屡次奇袭北狄粮草车队,烧毁无数粮草。北狄大军补给困难,军心涣散,果然开始后撤。

捷报传回京城,龙心大悦。皇帝对萧景珩大加赞赏,对我这个“献策之人”也更是另眼相看。

然而,太子一党狗急跳墙,竟兵行险着。

他们买通我宫中侍女,在我日常饮用的茶水中下了剧毒!那毒无色无味,若非文字提前预警:【茶盏边缘有异样粉末,切勿饮用】,我几乎中招!

我将计就计,假装中毒昏迷,生命垂危。皇帝震怒,下令严查。太子党羽自以为得计,放松了警惕,在暗中处理证据时,被早已埋伏好的暗卫和人赃并获!

严刑之下,下毒之人供出了幕后主使——太子萧景宸!

与此同时,边境再传惊天消息:萧景珩在最后一次截粮行动中,遭北狄高手埋伏,身受重伤,下落不明!

消息传到京城,举朝哗然!皇帝听闻爱子失踪兼之中毒真相,急火攻心,竟一病不起!

京中瞬间大乱!太子虽被软禁东宫,但其党羽仍在。

部分朝臣欲拥立太子,另一部分则支持七皇子。

双方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奇迹般”地“康复”了。我强撑着来到皇帝病榻前,与皇后一起稳定后宫,同时通过常内侍联络支持萧景珩的朝臣和老将,稳定京城局势,严防太子党铤而走险。

【萧景珩未死,被边境山村猎户所救,藏于黑风山山洞中。速派心腹接应。】 文字给出了最关键的信息。

我立刻派出最得力的暗卫,持我的手令和信物,日夜兼程赶往边境。

十日后,就在太子党即将发动宫变的前夜,萧景珩回来了!

他不仅活着回来了,还带回了北狄新王因粮尽援绝、内部生变而被迫递上的降书!他是在途中接到暗卫,得知京中剧变后,不顾伤势,率亲兵轻骑简从,千里奔袭赶回的!

他及时出现在混乱的朝堂上,一身风尘,伤痕累累,却目光如炬,手持降书和太子勾结北狄残余势力欲害他的证据(在截获的通信中发现)!

铁证如山,太子罪行累累,通敌卖国,谋害兄弟,毒害宫妃,甚至欲逼宫篡位!

皇帝在病榻上下旨,废黜太子萧景宸,贬为庶人,终身圈禁。

一干党羽,尽数清算。

经此大变,皇帝身心俱疲,病情加重。他深知朝廷亟需一位强有力且得人心的继承人来稳定局面。

一月后,皇帝下旨,册封七皇子萧景珩为太子,入主东宫。

同时,册封楚昭仪为太子正妃,待太子登基后,即册封为后。

圣旨下达,无人再有异议。无论是赫赫战功,还是平定叛乱,萧景珩的能力和威望已无可指摘。

而我的智慧和在这场风波中展现出的冷静与魄力,也赢得了朝臣的尊重。

---

半年后,皇帝驾崩,萧景珩登基为帝,改元“永熙”。 登基大典后,便是封后大典。

我身着凤冠霞帔,在百官命妇的注视下,一步步走向那至高无上的位置。

萧景珩,不,现在是永熙帝,站在龙椅旁,向我伸出手,眼中是无限的柔情与坚定。

携手共立于高台之上,接受万众朝拜。回首来时路,坎坷荆棘,步步惊心,终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是夜,坤宁宫中红烛高照。 永熙帝执我之手:“清韵,这一路,若无你,绝无我之今日。这江山太重,陪我一起,可好?”

我望进他深邃的眼眸,微微一笑:“江山为重,百姓为重。臣妾愿与陛下,同心同德,共筑太平盛世。”

我们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登基后,永熙帝励精图治,改革吏治,发展民生。

我则尽力辅佐,利用空中文字的提示和自己的智慧,在内宫倡导节俭,设立女学,鼓励女子读书明理;在外朝,则通过皇帝,推行了一些改善女子地位、保护弱势群体的政策。

我们既是夫妻,更是并肩作战的伙伴。虽前朝后宫依旧不乏风浪,但我们已经能从容应对。

一日,我于梦中见一辉煌神殿,殿中悬浮着一枚光芒四射的玉玺,周围环绕着无数闪烁的文字。

一慈祥而威严的声音在我脑海中响起: “天命之女,承吾血脉,启吾慧识,辅佐明君,泽被苍生。此乃先祖守护,望尔慎用,永葆仁心。”

醒来后,我发现掌心多了一个淡淡的玉玺印记,空中文字愈发清晰灵动,不仅能提供信息,甚至能偶尔预示一些未来的吉兆。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金手指,竟是血脉中的先祖馈赠。

从此,永熙帝后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帝后情深,共开盛世,史称“永熙之治”。

而关于楚后拥有“天授之才”的传说,也流传于后世,成为一段佳话。

来源:冬瓜看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