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1点,我缩在出租屋的角落,手机屏幕的光刺得眼睛生疼。微信群里疯狂刷屏:“为了钱脸都不要了!”“这种钱都赚,不怕遭报应?”“现实版樊胜美,真下头!”
副标题:“当尊严成了赚钱的绊脚石,我选择把它踩进泥里”
凌晨1点,我缩在出租屋的角落,手机屏幕的光刺得眼睛生疼。
微信群里疯狂刷屏:
“为了钱脸都不要了!”
“这种钱都赚,不怕遭报应?”
“现实版樊胜美,真下头!”
手指颤抖着划到聊天记录顶端——
3小时前,我发了条朋友圈:
“接情感树洞服务,50元/小时,陪骂前任/代写分手信/假装新欢气人,给钱就演。”
我妈第一个打来电话:“赶紧删了!亲戚群里都在看笑话!”
我蹲在地上,听着厕所水管漏水的滴答声,突然笑出了声。
原来“不要脸”三个字砸在身上的感觉,不是疼,而是饿。
饿到能听见胃里有个声音在嘶吼:
“你要穷死,还是要活?”
被骂的那晚,我翻遍大学哲学课本,终于懂了——
“道德是穷人最后的体面,却是富人随手可撕的标签。”
你看:
王思聪骂网友“屌丝”,评论区高呼“老公真性情”;我赚50块挨骂,他们说我“拜金”“堕落”;马云说“996是福报”被捧成励志金句;你请假半天看病,主管暗示“不够狼性”。这个世界早就写好了潜规则:
穷人的尊严必须洁白无瑕,富人的道德可以随意充值。
当我第一次收钱替客户骂出轨前夫时,手抖着打了三遍才发送。
客户却秒转账500元:“妹子够狠!下次还找你!”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
“当你穷到揭不开锅时,社会给你的唯一体面,就是安静地饿死。”
心理学有个“乖孩子诅咒”:
越是顺从规则的人,越容易被规则吞噬。
闺蜜小琳的故事:
985毕业进大厂,每天加班到10点,朋友圈全是“加油打工人”。
直到某天晕倒在工位,HR却说:“自愿加班无赔偿”。
她哭着问我:“为什么我越努力,越像个傻子?”
我拉她入伙时的对话堪称经典:
她:“假装小三劝退原配?这太缺德了!”
我:“原配委托费2万,你半年加班费多少?”
她:“……1万8。”
我:“你骂我缺德,老板骂你便宜,选一个。”
三个月后,小琳的转账截图:
“收到客户感谢红包8888元”
配文:“去他妈的道德,我要当富婆。”
“狼吃肉之前从不征求羊的同意。”
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而我要说:“他人即钱袋。”
我的第一桶金操作指南(阴暗但有用):
痛点掘金:在离婚律师群潜水三个月,发现70%女性客户需要“情绪替身”;立马包装服务:“职业绿茶,专治渣男,原配必备武器”。反向造浪:把骂我的聊天记录打码发抖音:“我被300人网暴,只因说了真话”;当晚直播间涌进5000人,成交23单,赚够三年房租。套娃收割:学员问:“怎么做到不要脸?”反手推出《颠覆式搞钱心法》课,单价1999元,文案写着:“如果你还怕被骂,说明你穷得不够彻底”
“当你把挨的骂明码标价,世界突然变得讲道理了。”
✅ 给前任群发“点赞收费1元”
✅ 直播读恶评:“感谢黑粉加热度,骂1句涨粉100个”
✅ 把亲戚的嘲讽截图打印,贴满墙头当燃料
“唾沫星子淹不死人,但穷可以。”
案例:95后男生专盯广场舞大妈,
卖“百万富豪相亲群”门票,
文案:“跳一辈子舞不如嫁对一次人”,
月入17万被骂上热搜,
他笑着回应:“她们骂完还是乖乖交钱。”
“当你站在金山上,所有的骂声都是礼炮。”
去年同学聚会,曾骂我“下贱”的班长搓着手问:
“你那还招人吗?我房贷快断了……”
我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字:
“这里不养好人,只收野兽。”
看着曾经高傲的学霸低头哈腰,我突然想起——
那个在出租屋发抖的夜晚,
水管依旧在漏水,
但我的胃不再叫了。
因为现在,
我吃得起任何想吃的东西,
包括当年那份被碾碎的尊严。
转发这条给所有骂过你的人
配文:“谢谢你逼我长大,
现在轮到我来定价这个世界。”
来源: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