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是恐怖片,是日本真实发生的事。一个90多岁的老爷子发烧去看急诊,医生戴着口罩给他看病,因为老人耳背,俩人凑得很近说话。谁能想到呢,老爷子体内的病毒,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传给了医生。
就隔着30厘米聊了15分钟天,医生就被感染了。
这不是恐怖片,是日本真实发生的事。一个90多岁的老爷子发烧去看急诊,医生戴着口罩给他看病,因为老人耳背,俩人凑得很近说话。谁能想到呢,老爷子体内的病毒,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传给了医生。
两天后,老人去世了。九天后,医生开始发烧头疼,一查——中招了。
这个让医生都防不胜防的病,叫SFTS,中文名叫重症热性血小板减少症候群。听起来拗口对吧?简单说,就是被带毒的蜱虫咬了之后,会发烧、血小板骤降,严重的直接要命。
这玩意儿,比芝麻粒大不了多少,喜欢趴在草丛里等着过路的人和动物。一旦叮上你,它会把头埋进皮肤里吸血,顺便把病毒注射进去。最可怕的是,被咬了你可能都不知道,因为它会释放麻醉物质,让你感觉不到疼。
日本这位医生的遭遇,打破了大家的认知——原来不光是被虫子咬会感染,人传人也能中招。
"我当时真的很震惊,"这位医生回忆说,"我确定自己没碰过病人的血液,也没被蜱虫咬过。可能是在给病人看病或者处理遗体的时候,不小心接触到了什么。"
这事儿在日本引起不小的震动。要知道,2024年日本报告的SFTS病例创了历史新高,而且感染地区还在不断扩大。以前大家觉得只要不去野外、不被虫咬就没事,现在看来,医院里也得格外小心了。
长崎大学的感染症专家泉川公一教授说了句大实话:"普通家庭不用太紧张,人传人的概率很低。但医护人员就不一样了,现在哪个医院都可能遇到这种病人,必须提高警惕。"
说白了,就是该戴护目镜的时候别省,该穿防护服的时候别嫌麻烦。
这种病毒其实挺狡猾的。刚开始症状跟感冒差不多,发烧、头疼、没力气,很多人根本不会往这方面想。等到血小板开始狂掉、皮肤出现出血点的时候,病情往往已经很严重了。
更要命的是,这病目前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医生能做的,就是对症治疗,帮病人扛过最危险的时期。死亡率呢?说出来挺吓人的——在某些地区能达到30%。
蜱虫最活跃的季节是春夏,也就是每年的4月到10月。它们喜欢潮湿温暖的环境,草丛、树林、公园的草坪,都是它们的地盘。农民、园艺工人、喜欢户外活动的人,都是高危人群。
防护其实也不难。去野外的时候,长衣长裤是标配,最好把裤腿塞进袜子里,虽然看起来土了点,但管用啊。驱虫剂该喷就喷,回家后仔细检查身体,特别是头皮、耳后、腋下这些隐蔽的地方。
万一真被蜱虫咬了,千万别用手硬拽。这虫子的口器像倒钩,你越拉它咬得越紧,还可能把它的体液挤进你体内。正确做法是用镊子夹住虫子靠近皮肤的部位,垂直向上拔,然后赶紧去医院。
对医护人员来说,这个日本医生的案例是个警钟。以后遇到不明原因发烧的病人,特别是从农村来的老年患者,多个心眼总没错。该戴的防护装备一样都不能少,保持安全距离也很重要。
这病毒让人防不胜防的地方在于,它不光通过蜱虫传播,病人的血液、体液都可能带毒。虽然人传人的概率不高,但谁也不想成为那个倒霉的例外。
科学家们还在研究这个病毒,希望能尽快找到疫苗或者特效药。在那之前,咱们能做的就是小心再小心。
野外活动做好防护,医院看病注意防范,这不是恐慌,是必要的谨慎。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次疏忽,就跟这个要命的病毒打交道。
生命只有一次,该重视的时候,真的不能大意。
来源:古今妙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