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视防控工作中,家长和医生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视力数据和防控手段,却容易忽视近视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影响。事实上,不良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还可能间接加重近视问题。” 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杨秋艳,在长期诊疗中发现,心理疏导已成为近视防
“在近视防控工作中,家长和医生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视力数据和防控手段,却容易忽视近视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影响。事实上,不良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还可能间接加重近视问题。” 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杨秋艳,在长期诊疗中发现,心理疏导已成为近视防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她通过 “视力干预 + 心理疏导” 的双重模式,帮助近视孩子改善心理状态,更好地配合防控工作。
近视孩子的常见心理困扰:自卑、焦虑与抵触
“近视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多种心理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表现有所不同。” 杨秋艳主任分析道。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刚佩戴眼镜时可能会觉得自己 “和别人不一样”,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抗拒佩戴眼镜;对于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随着学业压力增大,若近视度数增长过快,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担心近视影响未来升学和生活;还有部分孩子因家长过度关注近视问题,频繁被提醒 “不要看电视”“不要玩手机”,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反而故意增加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杨秋艳主任曾接诊过一名 9 岁的男孩小宇,刚上三年级就近视 150 度。佩戴眼镜后,小宇总觉得同学会嘲笑自己 “四只眼”,变得越来越内向,甚至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家长发现孩子的变化后十分着急,带孩子来医院复查时,希望我们能帮忙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杨秋艳主任说。
此外,她还遇到过一名 14 岁的女孩朵朵,因近视度数每年增长 100 度,担心自己会发展为高度近视,影响未来报考心仪的专业,每天焦虑不安,学习注意力也无法集中。“这些案例让我意识到,近视防控不能只关注‘眼睛’,还要关注‘心灵’,只有帮助孩子摆脱心理困扰,才能让他们更积极地配合防控工作。”
心理疏导:化解困扰,让防控更顺利
“针对近视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疏导方式。” 杨秋艳主任表示。对于因佩戴眼镜产生自卑心理的低年级孩子,她会用亲切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近视和眼镜:“很多科学家、艺术家都戴眼镜,眼镜是帮助我们看清世界的好帮手,并不是‘不好看’的象征。” 同时,她还会建议家长多鼓励孩子,告诉孩子 “戴眼镜也很可爱”,并为孩子选择款式新颖、轻便舒适的眼镜,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对于因近视度数增长过快产生焦虑情绪的高年级孩子和初中生,杨秋艳主任会详细为孩子和家长解读近视防控知识,让他们了解通过科学的防控手段,能够有效减缓近视进展,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我会告诉孩子,只要坚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近视度数增长是可以控制的,不会影响未来的梦想。” 她举例说,针对朵朵的焦虑情绪,她不仅为朵朵调整了近视防控方案,还定期与朵朵沟通,了解她的心理状态,鼓励她积极面对近视。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朵朵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学习状态也逐渐好转。
对于因家长过度干预产生抵触心理的孩子,杨秋艳主任会建议家长改变教育方式,避免过度限制孩子的用眼行为,而是通过与孩子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用眼计划。“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同时多陪伴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她解释道,过度限制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平等沟通和共同参与,能让孩子更愿意遵守用眼规则。
家校联动:营造良好氛围,助力孩子身心健康
“近视孩子的心理疏导,不仅需要医生和家长的努力,还需要学校的配合,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杨秋艳主任说。她建议学校通过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普及近视防控知识,让学生正确认识近视,避免嘲笑近视的同学;同时,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近视孩子的学习状态,比如为近视孩子调整座位,保证他们能看清黑板,减少孩子的学习压力。
去年,杨秋艳主任与南昌某中学合作,开展了“关爱近视学生” 主题活动。活动中,她为学生们讲解了近视的成因和防控方法,还邀请了几名近视学生分享自己的防控经验,让其他近视学生感受到 “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同时,学校还制定了 “近视学生关爱计划”,为每个近视学生建立视力健康档案,定期提醒学生复查视力,并在班级中倡导 “不嘲笑、不歧视近视同学” 的良好氛围。
“通过家校联动,不仅帮助近视孩子改善了心理状态,还让更多学生了解了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形成了良好的校园防控氛围。” 杨秋艳主任欣慰地说。
“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兼顾孩子的视力健康和心理健康。只有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积极地配合防控工作,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控效果。” 杨秋艳主任表示,未来她将继续推动 “视力干预 + 心理疏导” 模式的普及,帮助更多近视孩子摆脱心理困扰,拥有清晰的视力和健康的心灵。
#眼科专家杨秋艳#
来源:不二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