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被捧上神坛,接着又被狠狠摔下,经历了“造神”到“祛魅”的那一番反转,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里面有多辛酸。
先被捧上神坛,接着又被狠狠摔下,经历了“造神”到“祛魅”的那一番反转,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里面有多辛酸。
即便被捧为“天才少女”,全红婵还是一早就开始担忧:
“要是我没拿冠军,不练了,他们还会喜欢我么?”
出乎她意料的是。
伴随着群攻反噬的,不是她成绩变差,而是大家开始盯着她发胖的身材看。
大学新生第一课,竟是面对“网暴”?
“妈老怕我文化底子差,上了大学她这心才放了。”
全红婵一说这话,网友们心里的那股心疼感,还真没淡呢。
眨眼间,全妹以大一新生保送生的身份,踏入了暨南大学的校园报到。
虽然报到那天,全妹穿着白T恤戴着帽子,显得特别低调,还是被好几个同学认了出来。
她有点害羞地快步走了几步,显露出不想引人注意的样子。
不过,冠军的待遇她想再低调也抹不过去。
开学那天,全红婵作为新生代表登台,正好站在C位戴上校徽,一开学她就成了全校的“小明星”。
进了大学,全妹报考了体育学院,主攻运动训练专业。
况且体育学院的院长,还正是她的“老相识”,短跑高手苏炳添。
从一起奔赴奥运的“战友”到如今学院的“领导”,全妹这靠山算是牢靠了。
有些网友本来还觉得不服气,毕竟全红婵拿了冠军,完全能挑个更牛的大学去。
可以看暨大给她配的课程表,众人才算真正安心,不再多说啥了。
这课程简直就是给她量身打造的!不仅有运动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包括心理学课程,最牛的是,竟然还有媒介应对训练。
之前全妹去巴黎奥运会,媒体那边折腾得她挺不容易,闹出不少风波。
她接受媒体访谈,话十分直白,记者问她:别人都在关心你飞多高,可你到底累不累?
她真不来虚的:这话说得,谁不累啊,你上班难道不累吗?
当年她老爱说那句“小小巴黎,拿捏”,结果被国内媒体批评说这话太不够谦虚,没啥礼貌。
记者问她,“拿捏”用英语咋说,会不会?
她没扭捏:自己不愿意动。
你瞧她拿着金牌给德国运动员展示,结果直播间的记者直呼她疯疯癫癫,不肯学外语,跳水也不行,简直就跟白chi似的。
大部分都是记者素质出了问题,可这事一闹开,居然还是有人给她扣上“情商差、不懂圆滑”的帽子。
多亏了这媒体应对课,以后全妹碰上采访,也能更从容不迫了。
就算学校安排得再周到,也没想到全红婵开学的第一堂课竟然是应对“网络暴力”。
说来也怪,这次开学露面,乖乖,全妹的身材明显胖了不少,眼睛都能看出来。
休赛期间,改了训练安排,再加上正值生长期,她整个人看上去比以前壮实了一圈。
肩膀脖子和胳膊上的肉肉,躲在那件亮黄T恤底下,可一点儿都掩盖不住。
于是有人开口批评,说她放纵吃喝,缺乏自制力。
她休息天的点滴都被人拿来挑剔,吃根辣条就被嘀咕,戴个手镯还被骂是在显摆,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
有人甚至开始唱衰,说她大概铁定回不去了,多半会走向退役那条路。
果不其然,比起敌人的兵器,更刺骨的竟是自家人嘴里打造出来的“利刃”。
官方护犊子!央视新闻力挺
全红蝉身材变化,真全是因为“嘴馋”惹的祸吗?
这显然不是那么回事。
你瞧瞧全家爸爸妈妈,再看看兄弟姐妹的身材,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种爱长胖的体质就是遗传基因惹的祸。
全妹她老妈和大哥身材都偏壮实,小的时候看不出来,等到长身体那会儿,这家族特有的体型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全红婵的妹妹全红桃和弟弟全进鹏,俩人都因为发育状况,纷纷离开了跳水这行。
十来岁的时候,她们就长得又高又胖了,明显不合适继续搞跳水了。
就算他们不吃晚饭,午饭就吃点西瓜充饥,管得很紧,还是逃不过父母遗传下来的体质限制。
妹妹全红桃职能转变跑道,成了跳水队的助理教练。
弟弟全进鹏在本地高中念书,有时候会跑哥哥直播间帮忙当助播。
毕竟跳水对体型的要求特别严格。
体重一多1公斤,起跳高度就会掉2厘米,空中翻身时重心也会跑偏,水花的精准度自然跟着往下掉。
全妹从东京奥运会一结束起,发育关键期就已经开始了。
身高涨到1.6米,原来是1.43米,体重大了,从38公斤到48公斤。
她那标志性的207C动作,也因为这个,完成得没以前那么给力了。
东京奥运那阵子,场均得分还能破95分,可到了2025年比赛,竟然一度掉到了64分。
面对各种难以应付的变化,不仅完成不了自个儿的期望,还得顶着外头的质疑声。
所以,这么小年纪的全红婵才会沉甸甸地吐露心声:我也曾年轻过,可就是怎么也找不回那份年轻的味道了。
尽管这样,全妹一直没打算认输。
没人看见的地方,她天天坚持6个钟头的高强度训练,除了锻炼核心力量,还要练习水里的动作。
她还得控制体重、穿着跑步服跑步、用桑拿甩水,还有低热量的饭菜吃,每天引体向上的次数从3个涨到8个。
一直盯着体脂率,还要努力增加肌肉量。
天天坚持那真不容易,受伤倒是常常发生。
今年五月份,全红婵因为腰椎劳损,没能参加全国冠军赛,到了七月份,脚腕老毛病又犯,世锦赛也没去成。
接连错过俩大赛,外头的声音就没断过。
不过一个月后,她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自己的训练照片,脸蛋通红、汗水淋漓,背后的衣服也湿透了。
发育这段时间,教练陈若琳一直细心照顾着她,不光对饮食要求严苛,还经常陪她加练到深夜。
全妹跟她敞开了心扉,说自己压力大到半夜醒来,害怕“跳不好”,陈若琳听了心里可不是滋味。
如今全红婵进了暨南大学,学校有开心理课,这样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得到心理疏导。
她在大学的日子里,会努力在学业和运动间找到个适合自己的节奏。
学校破例为她开了绿灯,实行弹性学制,比赛和训练密集时,学业最长可以拖到8年才拿毕业证。
学分方面,线上课程、假期集中训练、比赛成绩啥都能算进去。
至于外头那些“退役”的传言。
显然,全妹压根儿没打退堂鼓,学校这边撑着她,教练也跟她一起扛过发育期难关,她自己更是拼命努力没喊累。
现在她正火力全开,瞄准2025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紧锣密鼓地冲刺2026年亚运会双冠目标。
人民日报两会为她发声,怒斥网络暴力“不能放肆到没底线”,说青春发育是自然现象,身体健康比奖牌更关键。
这回全红婵入学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这些主流媒体,都陆续送上祝福和鼓励,这不就是另一种方式的“撑腰”么?
跳台上的水花可能会散去,可那汗水铸就的成长徽章,却永远亮堂堂。
咱们得的,就是信她一回。
来源:策略喜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