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在老师家补课遇停电,女老师摸索着打开抽屉:要看看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9 12:56 1

摘要:父亲很快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孩子,每周会给他打一笔生活费,附带一句“好好学习,别惹事”。

01

李默的家,不能算是一个家。

那只是一套一百二十平米,装修好了就再没人费心打理过的房子。

钥匙在他脖子上挂了五年,从初一挂到高二。

五年前,父母离异。

父亲很快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孩子,每周会给他打一笔生活费,附带一句“好好学习,别惹事”。

母亲去了深圳,据说也过得不错,每半个月会和他通一次电话,内容永远是“钱够不够花,天冷了多穿衣服”。

他们都爱他,以一种省时省力的方式。

李默也懂事,从不给他们添麻烦。

他自己上下学,自己用微波炉热速冻饺子,自己开家长会。

时间久了,他变得有些沉默寡言。

不是叛逆期的那种故作深沉,而是真的没什么话好说。

在学校,他是个“隐形人”。

成绩中等偏上,不拔尖也不垫底。

性格不内向也不外向,有几个能一起打球的朋友,但从不深交。

他不惹事,也不出风头,老师们对他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哦,那个挺安静的男生”。

安静,是因为没人可以倾诉。

独立,是因为没人可以依靠。

每天放学,穿过热闹的街道,打开那扇冰冷的防盗门,迎接他的,永远是一室的清冷和寂寞。

他习惯了在黑暗中摸到开关,习惯了电视机嘈杂的背景音,习惯了泡面和外卖的味道。

他也习惯了心里那个巨大的空洞。

空洞里,风呼啸而过,带着十七岁少年不为人知的敏感和渴望。

他渴望被关注,渴望被理解,渴望一份不掺杂任何附加条件的,纯粹的温暖。

直到高二开学,他遇到了他的新班主任,陈舒。

02

陈舒是去年才从师范大学毕业的。

二十三岁,教英语,第一次当班主任。

开学第一天,她穿着一条白色的连衣裙走进教室,自我介绍的时候,脸上带着一点点紧张的红晕。

“大家好,我叫陈舒,从今天起就是你们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了。”

“我年纪比大家也大不了几岁,所以你们不用太拘谨,可以叫我陈老师,也可以叫我舒。”

她的声音又轻又软,像春天里的风。

底下的男生们一阵小小的骚动。

高中生活是枯燥的,突然出现这样一位漂亮又温柔的年轻女老师,就像往一杯白水里加了一勺蜜。

陈舒很快就用她的方式,征服了班里所有的学生。

她的英语课,从来不死板。

她会放最新的英文电影片段,教他们唱热门的英文歌。

她鼓励大家上课用英语辩论,哪怕语法错误百出,她也总是笑着说“Great try”。

她没有老教师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子。

下课了,她会跟女生们讨论哪个牌子的护肤品好用。

也会在篮球场边,为进球的男生们鼓掌喝彩。

她记得班里每一个人的生日,会在那天给寿星送上一张小小的贺卡。

她似乎有无限的耐心和温柔。

学生们都很喜欢她,尤其是男生们,私底下会偷偷讨论,说陈老师是他们见过最美的老师。

李默也是喜欢陈舒的。

但他和别人不一样。

别人看到的是陈舒的美丽和活泼。

而李默,却从她偶尔的眼神里,捕捉到过一丝与自己相似的,不易察觉的孤独。

他曾无意中看到过一次,放学后,喧闹的校园归于平静,陈舒一个人坐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看着窗外的晚霞发呆。

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她的侧脸很美,但眼神里却带着一种淡淡的迷茫。

那一刻,李默觉得,这个总是被热闹和追捧包围的陈老师,或许,也和他一样。

只是一个,刚离开家,独自在这座陌生城市打拼的,孤独的人。

03

陈舒注意到李默,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

那天是周一,早上第一节就是她的英语课。

她正在讲台上讲解一道完形填空,突然听到教室后排传来“咚”的一声闷响。

全班同学都回头看。

只见李默从座位上滑了下去,脸色苍白,嘴唇上一点血色都没有。

陈舒吓了一跳,赶紧跑过去。

“李默,李默,你怎么了?”

李默的意识还有些模糊,他旁边的同桌说:“老师,他好像是低血糖,早上就看他脸色不好。”

陈舒一摸他的额头,冰凉一片,全是冷汗。

她立刻让两个男生把他扶到办公室,又跑去小卖部买了一瓶葡萄糖水和一块巧克力。

看着李默小口小口地喝着糖水,脸色慢慢恢复了红润,陈舒才松了口气。

“你是不是没吃早饭?”

李默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

“为什么不吃早饭?你家里人不管你吗?”

问完这句话,陈舒就后悔了。

她看过李默的档案,知道他父母离异,一个人住。

李默低着头,没有回答,只是把手里的巧克力捏得更紧了。

陈舒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地刺了一下。

她放缓了语气,像是在哄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孩。

“好了,老师不是在批评你。”

“只是身体是自己的,以后一定要记得吃早饭,听到了吗?”

李默抬起头,看着陈舒那双写满关切的眼睛,轻轻地“嗯”了一声。

从那天起,陈舒就开始特别留意这个安静的男生。

她发现,李默的校服领子,总是洗得有些发皱。

他中午总是一个人去食堂,吃的永远是最便宜的套餐。

运动会的时候,别的同学都有家长送水送零食,只有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操场上的人来人往。

陈舒的心里,多了一份说不清的牵挂。

她开始有意无意地照顾他。

早上,她会多带一份三明治或者牛奶,借口说自己买多了,塞到李默的抽屉里。

“老师减肥,这个给你了,不许浪费。”

天气转凉,她看到李默还穿着单薄的外套,就以班费的名义,给他买了一件新卫衣。

“这是班里给贫困生的补助,你别多想,好好学习就行。”

她找了很多笨拙的借口,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一个少年敏感的自尊心。

而李默,什么都明白。

他从不戳破,只是把那份温暖,悄悄地藏在心底。

他的英语作业,写得越来越认真。

上课回答问题,也比以前积极了许多。

他想用这种方式,来回应这份独一无二的,温柔的偏爱。

04

高二下学期,课业压力陡然增大。

也许是有些分心,李默的成绩出现了下滑,尤其是英语,一次月考,他破天荒地没及格。

陈舒把他叫到办公室,看着他那张写满沮丧和不安的脸,没有一句责备。

“是不是最近没休息好?还是学习上遇到什么困难了?”

李默低着头,小声说:“对不起,老师,我……”

陈舒叹了口气,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新的练习册。

“光说对不起没用,得找到问题在哪。”

“这样吧,以后每天放学,你留下来,我单独给你补补课。”

李默猛地抬起头,有些不敢相信。

“老师,这……这太麻烦您了。”

陈舒笑了笑。

“你是我的学生,这有什么麻烦的。”

“就这么说定了。”

于是,每天傍晚,当同学们都走光了,教学楼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陈舒会搬一把椅子,坐在李默旁边,耐心地给他讲解语法,分析阅读理解。

她的身上总有一股很好闻的香味,不是香水,是那种很干净的,像阳光晒过被子一样的味道。

有时候,她凑近了看他的卷子,微热的呼吸会不小心拂过他的耳廓,让李默的心跳漏掉半拍。

起初,补课地点在办公室。

但学校晚上九点半就要锁门清场。

有几次,他们讲得太投入,差点被锁在里面。

陈舒想了想,提议道:“我家就住在学校后面那个小区,走路五分钟就到。”

“要不,以后去我家吧?这样时间也自由一点。”

李默的心,因为这句话,重重地跳了一下。

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陈舒的家,是一个一室一厅的小公寓。

布置得很温馨。

米色的沙发上放着几个可爱的抱枕,窗台上养着几盆绿萝,书架上摆满了书和一些精致的小玩意儿。

屋子里的一切,都带着属于陈舒的,那种温柔又干净的气息。

对李默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是他那个冰冷空旷的“家”,完全无法比拟的温暖港湾。

每次来这里,陈舒都会给他准备好水果和热茶。

她会换上舒适的居家服,有时候是一件宽松的卡通T恤,有时候是一条柔软的针织长裙。

褪去了在学校为人师表的严肃,此刻的她,更像一个亲切的邻家姐姐。

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在这间小小的公寓里,被无限拉近。

05

那天晚上,窗外下着很大的雨。

豆大的雨点砸在玻璃窗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衬得屋子里格外安静。

李默正在做一套陈舒给他找来的模拟卷。

有一道长难句,他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还是理不清结构。

陈舒看他皱着眉,便从沙发上走过来,弯下腰看他的卷子。

“是这句看不懂吗?”

她靠得很近,一缕头发不小心垂落下来,扫过李蒙的脸颊,痒痒的。

李默能清晰地闻到她发间的清香,甚至能感觉到她说话时,温热的气息。

他的脸,不受控制地红了。

他赶紧低下头,假装专心地看题,以此来掩饰自己的窘迫。

“这里的 ‘that’ 是一个同位语从句,修饰前面的 ‘fact’……”

陈舒的声音很专注,她伸出纤细的手指,点在卷子上,耐心地为他讲解。

李默的余光,能看到她白皙的手腕,和手腕上那根细细的红绳。

他有些走神,脑子里一片空白,老师讲了什么,一个字也没听进去。

就在这时,头顶的灯闪烁了两下。

伴随着窗外一声巨大的雷鸣,整个世界,瞬间陷入了一片漆黑和死寂。

突如其来的黑暗,让李默的心脏猛地一缩。

他下意识地绷紧了身体。

一片漆黑中,他只能听到窗外的雨声,和自己那擂鼓般的心跳声。

还有,近在咫尺的,陈舒那轻微的呼吸声。

短暂的寂静后,陈舒先开了口,声音里带着安抚的笑意。

“别怕,应该只是小区的变压器跳闸了。”

她摸索着站直了身体,似乎是想去找手机或者别的照明工具。

“可能是雷雨天气,线路不稳定,应该很快就会来电的。”

她一边说着,一边凭着记忆,朝客厅的电视柜方向走去。

“我记得抽屉里有蜡烛的,你等一下。”

李默坐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

黑暗模糊了身份,也放大了感官。

他看不见她,却能清晰地感觉到她的存在。

他听到她摸索着拉开抽屉的声音,东西在抽屉里发出轻微的碰撞声。

然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过了几秒钟,他听到陈舒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那声音,在黑暗和雨声的映衬下,显得有些飘忽,又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找到了。”

“不过,好像不是蜡烛。”

李默正想问那是什么。

陈舒的声音又响了起来,这一次,带着一丝迟疑,一丝试探,仿佛一个神秘的邀请。

“要试试吗?”

06

李默的心脏在胸腔里重重一跳。

“是什么?”

他在黑暗中问道,声音有些干涩。

陈舒没有立刻回答,黑暗里,只听到她似乎是把手里的东西拿了出来,然后又在抽屉里翻找着什么。

“奇怪,手机放哪了……”

她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摸索着。

就在这时,“啪”的一声,屋子里的灯光闪烁了两下,又骤然亮起。

光明来得猝不及防,驱散了黑暗,也驱散了那股在空气中悄然滋生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氛。

李默下意识地眯了眯眼,适应了光线后,他才看清,陈舒正站在电视柜旁,手里拿着一个……万花筒。

那是一个很老式的万花筒,黄铜做的镜身,上面刻着复古的花纹,因为年代久远,表面已经有了一些氧化的痕迹,但看起来却有种别样的精致。

陈舒也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电会来得这么快。

她举着手里的万花筒,脸上露出一丝被抓包了似的,不好意思的笑容。

“咳,本来想在黑暗里给你看个好东西的,结果电来了。”

她晃了晃手里的东西。

“就是这个,我爷爷在我小时候给我做的,里面装的不是普通的塑料片,是彩色的琉璃渣。”

李默看着那个万花筒,又看了看陈舒脸上那略带尴尬的神情,心里那点莫名的紧张感,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柔软的感觉。

他没想到,陈老师的抽屉里,竟然会放着这样充满童趣的东西。

陈舒似乎是看出了他的想法,解释道。

“我一个人住,有时候觉得闷了,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喜欢拿出来看看。”

“看着里面那些变幻莫测的图案,就好像再烦恼的事情,换个角度看,也会变得不一样。”

她把万花筒递到李默面前,眼神清澈而坦然。

“刚才停电,一片漆黑,我突然就想到了它。”

“想让你也试试,看看黑暗里的光。”

那一刻,李默明白了。

原来,她那句“要试试吗”,是这个意思。

是他自己,想多了。

他接过那个沉甸甸的万花筒,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他把它举到眼前,对着灯光,轻轻转动。

一个绚烂到极致的微观世界,瞬间在他眼前炸开。

无数破碎的彩色琉璃,在光线下折射、重组,变幻出无穷无尽的,对称而又瑰丽的图案。

那是他从未见过的,一种纯粹的,治愈人心的美丽。

他看得入了迷,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窗外的雷雨。

陈舒就站在一旁,安静地看着他,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她觉得,眼前这个平时总是沉默寡言的少年,此刻专注而惊喜的样子,像个终于得到了心爱玩具的孩子。

真好。

07

电力彻底稳定下来,补习得以继续。

但之后的时间里,李默的心思,却有些飘忽。

他时不时会想起刚才在万花筒里看到的那个世界。

绚烂,多变,又充满秩序。

他觉得,陈舒老师的心,大概就像这个万花筒一样。

清澈,干净,能把世界上所有不起眼的碎片,都组合成美好的图案。

补习结束时,雨已经停了。

李默背起书包,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还是认真地对陈舒说。

“老师,谢谢您。”

“今天……我很高兴。”

陈舒笑了。

“一个万花筒就把你收买了?”

“快回去吧,路上小心。”

走在回家的路上,被雨水冲刷过的空气格外清新。

李默抬起头,看到乌云散去,夜空中甚至露出了一两颗星星。

他的心里,也像是被一场大雨洗过一样,变得清澈而明亮。

他终于想明白,自己对陈舒老师的那种特殊感觉,到底是什么。

那不是青春期少年对异性模糊的爱慕。

那是一种……归属感。

是在漂泊无依的生活里,突然找到了一个可以停靠的温暖港湾。

是被人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内心最敏感脆弱的那一部分。

是亲情,是依赖,是长久缺失的,被人在乎的感觉。

他把这份感情,郑重地放在了心底最重要的位置。

与此同时,陈舒也在想着李默的事情。

今天停电时,少年在黑暗中那一瞬间的惊慌和无措,让她看得格外心疼。

她意识到,自己给李默补习功课,带点早饭,这些都只是杯水车薪。

一个长期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他内心的问题,远比成绩下滑要严重得多。

她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小打小闹”下去了。

作为他的班主任,她有责任,为他做得更多。

她翻出学校档案室里,李默父母的联系电话。

看着那两个号码,她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先拨通了李默母亲的电话。

她觉得,母亲,或许总是要心软一些。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那头传来一个带着疲惫,但还算客气的女声。

“喂,您好,哪位?”

陈舒深吸一口气,用尽量平和的语气说道。

“您好,请问是李默的妈妈吗?我是他的班主任,陈舒。”

08

那是一次长达一个小时的通话。

起初,李默的母亲只是礼貌性地询问着儿子的学习情况。

“陈老师,是不是我们家李默又惹什么事了?还是成绩退步了?”

“您放心,我下个月就把补习费给他打过去,您帮我找个好点的老师。”

言语之间,透露出的,是一种习惯了用钱来解决问题的疏离。

陈舒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先从一些小事说起。

她说了李默因为低血糖在课堂上晕倒的事。

说了他总是一个人吃饭,校服的领子也总是皱巴巴的。

说了运动会上,他看着别的同学和父母在一起时,那落寞的眼神。

她没有指责,也没有抱怨,只是用一种客观而又充满细节的描述,将李默独自生活的真实状态,一点一点地,拼凑在了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面前。

电话那头的呼吸声,渐渐变得沉重起来。

良久,李默的母亲才用一种带着哽咽的声音,轻声问道。

“陈老师,他……他是不是很恨我?”

陈舒摇了摇头,即使对方看不见。

“不,他从来没有说过您和您先生的一句不好。”

“他只是……太孤独了。”

“他这个年纪的男孩子,您知道的,敏感,又要强,什么事都喜欢藏在心里。”

“学习上的问题,我可以帮他。”

“但心理上的缺失,那种对家庭温暖的渴望,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李太太,我今天给您打这个电话,没有别的意思。”

“我只是觉得,您和您先生,或许都以为对方会照顾好他。”

“但结果是,他成了一个没人管的孩子。”

“再过一年多就要高考了,这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坎。”

“我希望,你们能真正地,看一看他。”

挂掉电话后,陈舒心里也有些忐忑。

她不知道自己这番话,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她甚至做好了被李默的母亲投诉“多管闲事”的准备。

但她不后悔。

为人师者,教书,更要育人。

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好孩子,因为家庭的缺位,而慢慢枯萎下去。

她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剩下的,只能交给时间。

09

让陈舒没想到的是,改变来得那么快。

一周后,一个周五的下午。

陈舒正在办公室备课,突然接到了李默的电话。

电话里,少年的声音,带着一种她从未听过的,激动和不知所措的混合体。

“陈老师……我……我妈回来了。”

陈舒愣住了。

“你说什么?”

“我妈回来了!她刚刚到家!她提着两个大行李箱,说不走了!”

陈舒甚至能听到电话那头,李默因为激动而变得粗重的呼吸声。

她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那天放学,李默没有来补课。

第二天,陈舒就在学校门口,见到了李默和他的母亲。

那是一个看起来很干练的女人,眼角已经有了细纹,但依旧能看出年轻时的美丽。

她看到陈舒,快步走上前来,紧紧地握住了陈舒的手。

“陈老师,谢谢您,真的,太谢谢您了!”

“如果不是您那通电话,我……我都不知道我这个做母亲的,有多失职。”

她说着,眼圈就红了。

站在她身旁的李默,虽然还是那副安静的样子,但眼神里,却多了一层明亮的光。

他的校服领子,被烫得平平整整。

李默的母亲,真的留了下来。

她在公司办理了停薪留职,在这座城市里重新租了房子,就在学校附近。

她开始学着,去做一个真正的母亲。

她每天为李默准备热气腾腾的早餐和晚餐。

她会参加他的每一次家长会,会因为他小小的进步而由衷地高兴。

她甚至主动联系了李默的父亲。

两个离婚五年,除了转账几乎零交流的成年人,为了儿子,进行了第一次心平气和的谈话。

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什么。

但从那以后,李默的父亲,也开始更多地出现在他的生活里。

他会带着李默去买新球鞋,会笨拙地问起他学校里的事。

一个破碎的家,虽然无法再回到过去,但那份缺失已久的,来自父母的爱,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慢慢回归。

李默变了。

他的话渐渐多了起来,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

他加入了学校的篮球队,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样子,自信而张扬。

他的成绩,也开始稳步回升。

他依旧会去陈舒家补课。

但那不再是一个孤独少年唯一的避风港。

而更像是,一个学生,在敬爱的老师家里,进行着最纯粹的,为了梦想的冲刺。

10

一年后,高考结束。

李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的一所重点大学,学的是他最喜欢的建筑设计。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找陈舒。

他把通知书递到陈舒面前,像个考了一百分,等待表扬的孩子。

“老师,我考上了。”

陈舒接过通知书,看着上面的红章和熟悉的名字,眼睛里泛起了泪光。

“好样的,李默。”

“老师为你骄傲。”

少年已经比她高出了一个头,肩膀也变得宽阔,眉眼间褪去了稚气,有了几分成年人的英朗。

他看着陈舒,郑重其事地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

“陈老师,如果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谢谢您。”

千言万语,都汇聚在了这句最简单的“谢谢”里。

后来,李默去了上海。

但他和陈舒的联系,从未断过。

他会跟她分享大学里的新鲜事,会把自己的设计作品第一时间发给她看。

每年放假回来,他都会去学校看她。

大二那年的寒假,李默回到家,给陈舒带了一份礼物。

他有些神秘地,将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递给她。

陈舒打开一看,里面静静地躺着的,是一个崭新的万花筒。

不是黄铜的,是更现代的木质设计,但同样精致。

“有一次去逛一个创意市集,无意中看到的,就想到了您。”

李默笑着说。

“您送给了我黑暗里的光,我也想送您一个,永远绚烂的世界。”

陈舒拿着那个万花筒,举到眼前。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镜筒里,瞬间绽放出比记忆中更加璀璨的光芒。

她看着,笑着,眼泪却忍不住流了下来。

她知道,那个曾经在她生命里短暂停留过的,孤独而敏感的少年,已经真正地,走向了属于他自己的,光明万丈的未来。

而她,作为一名老师,所做的一切,便是这世间,最值得的事情。

来源:橘子诱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