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乒老将加入日本!和张本美和成为队友,评论区吵翻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1:26 1

摘要:饭圈肆虐、成绩不佳、青黄不接,当下的中国乒乓球,面临的问题一个比一个严峻,尤其是刘国梁卸任乒协主席之后,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选择远赴海外。

文:卸岭力史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饭圈肆虐、成绩不佳、青黄不接,当下的中国乒乓球,面临的问题一个比一个严峻,尤其是刘国梁卸任乒协主席之后,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选择远赴海外。

继樊振东远赴德国之后,又一个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国乒老将选择加盟日本,而且和争议颇大的张本美和同属于一个俱乐部,这一下,网友坐不住了。

这位名将到底是谁?为何选择前往日本打球?长此以往,国乒还有未来吗?

从绝境中绽放的“乒坛玫瑰”

朱雨玲的名字或许没有同期的陈梦那么响亮,可她获得荣誉同样不容小觑。2017年首次登顶世界第一,次年再度霸榜,彼时的她,是国家队东京奥运周期寄予厚望的夺金核心。

谁料命运急转直下,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免疫系统疾病最终确诊为甲状腺癌,她的奥运梦想就此折戟,世界排名也随之清零。然而,她没有就此倒下,漫长的治疗与康复之后,朱雨玲于2024年9月奇迹般地重返国际赛场。

仅仅十个月后,她在2025年7月的WTT美国大满贯赛上,接连击败王曼昱和伊藤美诚,最终捧起冠军奖杯。这段从谷底重回巅峰的经历,让她成了坚韧与不屈的代名词。

球迷们为这场“逆天改命”的回归而激动不已,热泪盈眶,可就在这份激动达到顶点时,她加盟日本T联赛的消息却像一盆冷水,劈头盖脸地浇了下来。

几个月前,奥运冠军樊振东加盟德国萨尔布吕肯俱乐部,就已引发轩然大波,“叛国”的帽子一度扣得严严实实。即便樊振东亮出了乒协的批准文件,德国俱乐部也承诺随叫随到,可关于“技术外泄”的担忧,依然像块阴影,挥之不去。

朱雨玲的决定,无疑是在这片本就敏感的舆论土壤里,又引爆了一颗炸弹,人们难以理解,一位刚刚上演王者归来的功勋球员,为何转眼就披上了昔日对手的队服?

更令人费解的是,她选择的不是技术风格相近的欧洲联赛,而是直接进入曾经多次交手的日本联赛。这种“站在对立面”的举动,远超普通转会所能引发的争议。

在球迷眼中,这不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更像是对过往荣誉与立场的一种背离。而朱雨玲本人,却始终没有公开做出解释,她的沉默,像一把无形的刀,割裂了曾经支持她的球迷心。

社交媒体上,有人痛心疾首,有人愤怒质疑,张本家族当年带着技术远赴日本的旧事被反复提及,似乎为今天的担忧寻找着历史的佐证。

为什么反应如此强烈?这已远不止一场体育转会,它触及的是民族情感、国家荣誉,乃至对“核心机密”守护的深层执念。这是一场运动员个人选择与集体情感期待之间,无可避免的激烈碰撞。

深陷“泄密”疑云

争议的核心,始终纠缠在那块小小球拍背后,被视为“机密”的那些独门绝技。朱雨玲精湛的反手控制与战术执行力,曾是国家队科研成果的结晶。

如今她要与张本美和、平野美宇成为队友,训练场上朝夕相处,这幅画面足以让一些人感到不安,仿佛秘籍即将失窃。然而,所谓的“技术壁垒”在今天还牢固吗?

有国乒二队教练私下透露,主力队员的杀手锏几乎每年都在更新换代。更何况,国际乒联的规则调整,早已开始削弱亚洲选手传统的旋转优势。当游戏规则本身都在变,还固守几套战术,未免有些刻舟求剑的意味。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中国球迷担心技术外流时,日本媒体也在提醒本国俱乐部要提防技术被朱雨玲“逆向工程”学了去。与此同时,职业体育的商业逻辑在全球范围内早已畅通无阻。

德国联赛为樊振东提供了更先进的训练设施、更高的薪水和顶级的医疗保障,俱乐部也因他而获得了暴增的亚洲关注度和新赞助商。

日本T联赛显然也在复制这套成功的商业模式,他们为朱雨玲开出了数倍于国内联赛的出场费,并配备了专属康复团队——这对于一位癌症康复者而言,吸引力不言而喻。俱乐部经理也明确表示,签约朱雨玲是基于她当下超过七成的胜率,而非消费她过去的光环。

比赛直播平台会员费悄然上涨,印有中文名的球衣订单瞬间破千,这些都清晰地标示着:体育的跨国流动,本质上是一场资本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对于朱雨玲本人而言,这或许是现阶段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根据规定,她已无法再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世锦赛等三大赛。当通往最高荣誉殿堂的大门已经关闭,寻找一个能延续职业生涯的高水平平台,便成了她眼下最重要的任务。

日本T联赛的全年赛程,恰好填补了国内联赛漫长休赛期的空白。只需在周末参赛的模式,也让她得以兼顾场外的多重身份。如今的朱雨玲,早已不是那个把乒乓球视为全部的、纯粹的运动员。

她是天津大学的副教授,是自营工作室的主管,是一家半导体公司的执行董事,也是一名在读的博士生。她自己也曾坦言:“我的世界大了,乒乓球就小了。”

当打球不再是她唯一的使命,而成为一种纯粹的热爱和生活方式时,在哪里打、为谁打的问题,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沉重。

父亲在社交媒体上那句不经意的“打完比赛就回去上班”,恰恰道出了她如今务实而释然的心态。她笔记本上印着的那句“多重人生,单一热爱”,或许才是她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这场风波的背后,是运动员个人职业规划与传统国家队体制之间日益凸显的张力。当体育产业日益全球化,过去那种关起门来训练的模式,还能否适应新时代的竞争格局?国内联赛在商业运作上的滞后与保守,是否无形中将一些优秀的运动员推向了海外?

结语

小小的球拍不会辨认国籍,但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却有着黄金期限。朱雨玲的选择,是一次对传统观念的“背弃”,也是一场勇敢的自我延伸。只不过当她在日本赛场上与张本美和搭档双打时,这种割裂感可能短时间无法愈合。

在乒乓球高速旋转的轨迹中,种种质问本就没有唯一的答案。正如她复出时所言:“人生的意义是独自穿过悲喜后,仍勇敢向前。”对于一个战胜了病魔、重新拿起球拍的人来说,赛场在哪,可能真的没那么重要了。

信息来源:

极目新闻2025-08-16《朱雨玲首度回应加盟海外联赛被攻击和谩骂:清者自清,没办法辩解,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中国妇女网2025-07-14《巅峰期患癌,读博任大学副教授,还是家族企业董事,朱雨玲王者归来:回到赛场像梦一样》

来源:时尚新新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