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想跨越阶层,我发现秘诀,就在芒格的智慧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10:36 1

摘要:前阵子跟小区里开五金店的老王聊天,他叹着气说:“我这辈子算完了,每天起早贪黑搬货,赚的钱只够养家,儿子以后估计也跟我一样,啥时候才能跨越阶层啊?”

前阵子跟小区里开五金店的老王聊天,他叹着气说:“我这辈子算完了,每天起早贪黑搬货,赚的钱只够养家,儿子以后估计也跟我一样,啥时候才能跨越阶层啊?”

这话听得我心里一沉,老王不是个例,我见过太多普通人,要么像他这样 “拼体力拼到腰间盘突出”,要么跟风追风口(前几年抢着开奶茶店,去年又扎进直播带货),要么天天琢磨 “怎么抱上贵人的大腿”,可最后呢?大多还是在原地打转,有的甚至亏了本钱,越折腾越穷。

直到我翻烂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又反复看了他几十场演讲,突然发现:普通人跨越阶层的秘诀,根本不是 “拼体力”“追风口”“抱大腿”,这些都是 “表面功夫”,真正的核心,藏在芒格那些 “听起来像废话,细想全是干货” 的智慧里。

更颠覆的是,这些智慧,不需要你有本金、有人脉、有背景,哪怕你是月薪 3000 的打工人、开小店的个体户、带娃的宝妈,都能学、能用,关键是,你得先打破那些 “从小被灌输的错误认知”。

普通人最容易踩的第一个坑,就是把 “跨越阶层” 当成 “修补自己的缺点”。

我表妹小琳,就是个典型例子。

她大专毕业,在公司做行政,一个月赚 4500,总觉得 “自己没学历、没技能,所以跨不了阶层”。于是她报了专升本的班,又学了 PS、剪辑、甚至还报了 “情商课”,每天下班学到半夜,周末也不休息。

结果呢?专升本考了两次都没过,PS 只会套模板,情商课学的 “话术” 用在同事身上还被嫌假,行政工作也没做好,差点被领导辞退。

她委屈地跟我说:“我明明很努力补短板了,为啥还是没用?”

我当时就想起芒格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我只有一把锤子,我会把所有问题都当成钉子,但前提是,这把锤子足够锋利,能砸穿别人砸不穿的木头。”

你看,芒格从来没说过 “要补全所有短板”,反而强调 “要把自己的长板磨到极致”。

普通人总觉得 “我没学历、没人脉、没资金,所以跨不了阶层”,其实是把 “短板” 当成了借口,却忘了 “长板才是跨越阶层的梯子”。

我认识个叫阿强的小伙子,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在工地做水电工。

别人都觉得 “水电工没前途,一辈子是底层”,阿强却不这么想,他发现工地上很多水电师傅 “干活毛躁,经常返工”,而他天生细心,还喜欢研究 “怎么布线更省材料、怎么接电更安全”。

于是他不跟别人比 “谁会砌墙、谁会抹灰”(补短板),反而把 “水电活儿” 这把锤子磨得越来越锋利:他会提前画好布线图,标注清楚每根线的用途;他接的插座,用十年都不会松;他还会帮业主算 “怎么改水电能省几百块钱”。

慢慢的,业主都指定要他干活,装修公司也主动找他合作,甚至有开发商请他做 “水电监理”。

现在的阿强,早就不是那个天天爬梯子的水电工了,他开了自己的水电工程队,手下有 20 多个师傅,一年赚的钱比当初那些 “嘲笑他没前途” 的大学生多好几倍。

这就是芒格说的 “长板思维”:普通人跨越阶层,不是要变成 “全能选手”,而是要变成 “单项冠军”。

就像菜市场里的摊主,别人卖菜卖水果啥都干,赚的是辛苦钱;而有的摊主只卖 “本地小番茄”,把品种选好、把口感做绝,结果超市都来进货,还能卖高价, 这就是 “把长板扎进别人的天花板”。

反观我们大多数人,天天忙着补短板,结果把自己活成了 “样样会一点,样样不精通” 的 “万金油”。就像小琳,学了一堆技能,却没一样能拿得出手,最后还是只能做最基础的工作。

芒格早就戳破了这个骗局:“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在某方面足够优秀,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的人,普通人要跨越阶层,不是要补全短板,而是要找到自己的长板,然后把它磨到能‘变现’。”

普通人踩的第二个坑,就是把 “跨越阶层” 当成 “抓住所有能看到的机会”。

前几年直播火的时候,我邻居张姐跟风开了个直播间,卖女装。她每天播 6 个小时,嗓子都喊哑了,还花了几万块买流量,结果呢?三个月下来,卖出去的衣服还不够付房租,最后只能关了直播间,亏了十几万。

她跟我吐槽:“我明明抓住了直播的风口,为啥还是赚不到钱?”

我问她:“你开直播前,想过‘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目标客户是谁’吗?” 她愣了愣:“优势?我就是觉得直播能赚钱啊!目标客户?谁买都行啊!”

你看,这就是普通人的通病:看到别人靠某个机会赚了钱,就不管不顾地冲上去,以为 “抓住机会就能跨越阶层”,结果却成了 “风口里的炮灰”。

就像去年社区团购火的时候,无数人抢着开 “团长”,结果大部分人因为 “不会选品、不会维护客户”,没几个月就倒闭了,这些人不是 “没抓住机会”,而是 “不会筛选机会”。

芒格这辈子,最出名的就是 “拒绝机会”。

有人统计过,伯克希尔・哈撒韦每年收到的投资提案有几千个,芒格和巴菲特会拒绝 99% 以上,只留下 1-2 个。

有人问他:“老查理,你不怕错过好机会吗?” 芒格慢悠悠地说:“我更怕抓住坏机会, 一个坏机会,能让你之前赚的钱都亏进去,还不如不抓。”

普通人跨越阶层,缺的不是 “机会”,而是 “筛选机会的能力”,就像芒格筛选投资项目一样,普通人筛选 “能跨越阶层的机会”,也需要两个标准:“这个机会,是不是我长板能匹配的?”“这个机会,能不能给我带来‘长期收益’,而不是‘短期快钱’?”

我有个朋友叫小雨,之前在公司做客服,一个月赚 5000。

去年她看到 “知识付费” 火了,没有像别人那样 “随便做个课程就卖”,而是先问自己:“我的长板是什么?” 她发现自己 “特别会跟宝妈沟通,还能帮宝妈解决‘孩子挑食’的问题”。

于是她没急着做课程,而是先在小区里组织 “宝妈聚餐”,免费分享 “怎么给孩子做营养餐”,还帮宝妈们定制 “一周食谱”。

慢慢的,越来越多宝妈关注她,她才推出 “儿童营养餐定制课”,价格不高,却很实用。

现在的小雨,早就从客服变成了 “儿童营养顾问”,不仅卖课程,还跟母婴店合作做线下讲座,甚至有出版社找她写育儿书。

她跟我说:“要是当初我跟风做‘职场课’‘理财课’,肯定做不起来,那些不是我的长板,也不是能长期做的事。”

这就是芒格的 “机会筛选逻辑”:普通人看到机会,要先 “踩刹车”,而不是 “踩油门”。

就像去菜市场买肉,普通人看到 “便宜肉” 就买,结果可能是注水肉、过期肉;而聪明的人会先看 “肉新不新鲜、是不是土猪肉、能不能做自己想吃的菜”,宁愿多花点钱,也不买 “看似划算的坏肉”。

现在的社会,机会多如牛毛:直播、短视频、社区团购、电商,可为什么大多数人抓不住?不是因为 “机会少”,而是因为 “不会筛”。

芒格早就说过:“我这辈子成功,不是因为我抓住了多少机会,而是因为我拒绝了太多错误的机会 ,普通人跨越阶层,不是要‘什么机会都抓’,而是要‘抓住那个能让自己的长板发光、还能长期做下去’的机会。”

普通人踩的第三个坑,也是最致命的一个坑:把 “跨越阶层” 当成 “快速暴富”。

我之前在网上认识个小伙子,叫小宇,月薪 6000,总想着 “一夜暴富跨越阶层”。

他听人说 “炒虚拟货币能赚快钱”,就把自己攒的 5 万块钱全投了进去,还借了 3 万块钱加杠杆。结果没过多久,虚拟货币暴跌,他不仅亏光了本金,还欠了一屁股债,最后只能跟父母坦白,还丢了工作。

他跟我说:“我就是太急了,想快点跨越阶层,结果反而摔得更惨。”

这就是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总觉得 “跨越阶层要快,要一夜暴富”,却忘了芒格说的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可惜大多数人要么不懂,要么没耐心”。

芒格和巴菲特靠伯克希尔・哈撒韦跨越阶层(从普通人到世界顶级富豪),用了多少年?不是 5 年,不是 10 年,而是整整 50 年!

他们的财富增长,不是靠 “一年翻十倍” 的快钱,而是靠 “每年 15% 左右的复利”,看似慢,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普通人总觉得 “复利是资本家的游戏,跟我没关系”,其实错了,复利不仅能用来赚钱,还能用来 “积累技能、积累客户、积累口碑”,这些都是普通人跨越阶层的 “隐形资本”。

我认识个叫李姐的宝妈,之前在家带孩子,没收入,总觉得 “自己这辈子只能靠老公养,跨不了阶层”。后来她发现自己 “会做手工饺子,味道比外面卖的好”,就开始在小区圈子里卖 “手工饺子”,一开始每天只卖 20 份,赚几十块钱。

别人跟她说:“你这太慢了,不如开个网店,搞直播带货,能卖更多!” 李姐却不着急, 她每天坚持 “用新鲜食材、现包现卖”,还会根据客户的口味调整馅料(比如给糖尿病患者做 “无糖饺子”,给孩子做 “蔬菜饺子”)。

慢慢的,买她饺子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客户还介绍朋友来买,甚至有餐馆请她 “供应手工饺子”。

现在的李姐,不仅开了自己的 “手工饺子店”,还雇了 3 个宝妈帮忙,每个月赚的钱比老公还多 ,她用了 3 年时间,从 “手心向上的宝妈” 变成了 “能养活自己和员工的老板”。

这就是普通人的 “复利思维”:不用追求 “一年赚百万”,而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积累一点点。就像李姐,每天多卖几份饺子,每天多积累一个客户,三年下来,就完成了阶层跨越。而那些追求 “快暴富” 的人,就像 “拔苗助长” 的农夫,最后只会颗粒无收。

芒格早就说过:“我这辈子,从没见过哪个靠‘快暴富’跨越阶层的人,能走得长远。真正能跨越阶层的人,都是‘慢慢来’的人,他们知道,阶层跨越不是‘跳台阶’,而是‘搭梯子’,需要一步一步把梯子搭稳,才能爬得更高。”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芒格是大佬,他的智慧离我们普通人太远了,我学不会啊!”

其实你错了,芒格的智慧,从来不是 “高大上的理论”,而是 “能落地的小方法”。

普通人要跨越阶层,不用学他 “怎么投资股票”,不用学他 “怎么管理大公司”,只要学他三个核心思维:

第一,“找长板”:别总盯着自己的缺点,想想 “我有什么别人没有的优势?”“我做什么事比别人做得好?” 哪怕这个优势很小(比如会做饺子、会修水电、会跟宝妈沟通),只要把它磨到极致,就能变成跨越阶层的 “武器”。

第二,“筛机会”:看到别人赚钱,别着急跟风,先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个机会,跟我的长板匹配吗?”“这个机会,能让我长期做下去吗?” 如果答案都是 “是”,再去做;如果答案有一个 “不是”,就果断拒绝,别为了 “短期快钱”,浪费自己的长板。

第三,“熬复利”:别追求 “快暴富”,而是每天做 “能积累的事”:今天多学一个技能点,明天多积累一个客户,后天多赚一点口碑。就像滚雪球,一开始雪球很小,但只要方向对,慢慢滚,总会越滚越大,这才是普通人跨越阶层最稳、最靠谱的方法。

现在的社会,太喜欢鼓吹 “快” 了:“快一点,再快一点,不然你就被淘汰了!”“一年赚百万,才叫跨越阶层!” 可芒格用他 99 年的人生告诉我们:普通人跨越阶层,从来不是 “比谁快”,而是 “比谁稳”;从来不是 “比谁懂得多”,而是 “比谁做得精”;从来不是 “比谁抓的机会多”,而是 “比谁筛的机会准”。

所以,下次再焦虑 “怎么跨越阶层” 的时候,不妨学芒格那样,先停下来喝杯茶,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的长板是什么?”“我该筛选什么样的机会?”“我能坚持多久?”

想清楚这三个问题,你就会发现:跨越阶层的秘诀,从来不是 “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 “触手可及的日常”。

来源:阿胖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