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彩丽,彝族,本科学历。现居住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云南南园阿彩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2024年11月参加由云南农业大学承办的云南省“头雁”项目培育,期间表现优异获“优秀班委”称号。再次回到母校,漫步校园林荫道 ,原教学楼改建的智能实训中心、宿舍区新增的
李彩丽,彝族,本科学历。现居住于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云南南园阿彩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2024年11月参加由云南农业大学承办的云南省“头雁”项目培育,期间表现优异获“优秀班委”称号。再次回到母校,漫步校园林荫道 ,原教学楼改建的智能实训中心、宿舍区新增的创业孵化基地,这里承载着她年轻时的梦想和汗水。如今,她带着成长的印记和新使命归来,她将重拾初心,紧握“头雁”使命,不负母校的栽培,不负时代的重托,用所学所知为乡村产业振兴添砖加瓦。
2014年,当阿彩在建水羊街麻栗寨村签下首份土地租赁合同时,红土高原的春风裹挟着质疑声扑面而来。"放着大城市的写字楼不坐,非要回来当泥腿子?"面对亲友的不解,这个从大山走出的彝家姑娘,执意要用知识改写家乡农业的命运。
在80多亩试验田里,阿彩开启了她的"葡萄革命"。清晨五点,她带着日本进口的糖度仪钻进藤架,128个采样点、每两小时一次的糖度曲线图,记录着北纬23°的日照魔法。深夜书房的台灯下,希伯来语灌溉手册与建水气象资料铺满书桌,经过37次方案调整,终于让以色列滴灌技术在红河干热河谷落地生根。经过三年多精心呵护和努力,阿彩试验田里的葡萄大丰收,一上市反响良好,村民们都在质疑为什么同样的土地种出来的葡萄口感差这么多,村民们纷纷向阿彩请教。看着淳朴、勤劳的村民,在爱人的支持下阿采成立了云南南园阿彩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带领村民科学种植葡萄的致富之路。
葡萄种植面积从80多亩迅速发展到300多亩,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了枝头,它们在阳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然而,这丰收的景象却并未带来预期的喜悦。由于当年市场的波动和销售渠道的局限。让她在葡萄丰收的季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滞销的阴云笼罩着丰收。村民们看着满园的葡萄无法变现,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无奈。葡萄的保质期较短,一旦滞销,不仅意味着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阿彩看着葡萄一串串烂在地里,心里比割肉还疼。她在葡萄园里站了整整一夜。“不能就这样放弃,必须要想办法”。面对滞销的困境,阿彩开始深入研究市场动态,分析销售渠道,她意识到,要想打破僵局,必须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
她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包括联系周边城市的商超、水果店,甚至亲自带着样品到市场推销,但效果并不理想。葡萄滞销问题依然严重,阿彩和村民们的心情也随之沉重。她知道,如果找不到出路,这不仅是对村民经济上的打击,更是对村民们信心的摧毁。阿彩决定另辟蹊径,她开始研究新兴的电商和社交媒体平台,希望能通过这些渠道打开葡萄销售的新局面。她深知,只有创新销售模式,才能让葡萄园重新焕发生机,让村民们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某个凌晨,她颤抖着手指按下第一个直播键。镜头里局促的"主播阿彩"不会想到,三年后自己会在抖音创造单场单品3万多GMV的纪录。从田间到镜头前的距离,她走了8760个小时,磨破了无数双劳保鞋,写满了厚厚的一摞直播话术笔记。
为了让公司的葡萄有更多的消费者熟悉,也为了在激烈的葡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2020年公司创新推出葡萄树"认养"模式,让消费者通过认领自己的葡萄树参与农事管理。当第1000棵"葡萄树"被认领时,阿彩团队连夜搭建的2000㎡智慧云仓正式启用。实现48小时鲜果直达全国社区团购站点;5年的品控发货经验,24小时服务的销售运营团队实现葡萄从树上到餐桌一件代发,将云南北纬23°的葡萄运往全国各地。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她的夏黑葡萄在市场上打响了知名度。然而阿彩并没有满足于此,她深知单一品种的局限性,于是开始着手拓展葡萄品种。在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考察后,阿彩决定引进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这两个优质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以其独特的玫瑰香味和极佳的口感受消费者的喜爱,而妮娜皇后则以其鲜艳的色泽和高贵的气质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为了成功种植这两个新品种,阿彩邀请葡萄种植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传授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的种植技术。同时,鼓励村民创新实践,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探索最适合的种植方法。通过无数次对品种的改良,阳光玫瑰和妮娜皇后两个品种成功在阿彩的葡萄园种植。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公司以"公司+互联网+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300多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年用工近10000人次,每年支出工人工资近150万元。为了让村民掌握科学生态的种植技术,公司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长期对村民进行无偿培训,对特殊群体如:留守妇女、老年人、贫困户长期进行简单轻巧的农事操作,如葡萄地里绑枝、抹芽等、采摘、包装等技术培训,保障他们就近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在阿彩的用工名册上,记录着10376个名字:63岁的普阿婆通过分拣葡萄月入2750元,单亲妈妈杨大姐在客服岗位重拾自信,两名返乡青年成为公司管理人员。更令人动容的是那摞泛黄的培训教材——为让留守老人掌握智能手机,团队手绘的"直播教学漫画"已更新到第7版。如今,阿彩的葡萄种植基地已经成为一个集种植、观光、销售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购买,真正实现了村民的共同致富。
今天,当我们走进阿彩的葡萄园,看到的是一片片丰收的景象,感受到的是村民们由内而外的幸福笑容。阿彩和她的村民们,正携手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让更多人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就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
帮扶导师:马春花教授 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
导师点评:李彩丽的故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带头人的责任与担当。她勇敢尝试科技创新、市场拓展及电商直播等新兴手段,成功突破销售瓶颈,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这不仅是个人创业的成功,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典范。她的经验凸显了现代农业与互联网结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模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乡村劳动力就业和技能培训方面,她也展现了极大的社会责任感,让留守群体获得稳定收入,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建议未来进一步优化品牌建设,探索深加工领域,延长葡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更多前沿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期待李彩丽学员在“头雁”项目的带动下,继续书写乡村产业振兴的新篇章!
来源:小强聊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