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去几年,美国对致命阿片类药物芬太尼展开了史无前例的严打,成效确实显著——芬太尼的使用量终于出现了下降。但与此同时,一场新的毒品危机正在悄然酝酿:可卡因正迅速填补空缺,卷土重来,背后的推手,则是墨西哥最凶悍的贩毒集团——哈利斯科新一代卡特尔(CJNG)。
从芬太尼到可卡因,美国打毒品的方向又一次“跑偏”了。
过去几年,美国对致命阿片类药物芬太尼展开了史无前例的严打,成效确实显著——芬太尼的使用量终于出现了下降。但与此同时,一场新的毒品危机正在悄然酝酿:可卡因正迅速填补空缺,卷土重来,背后的推手,则是墨西哥最凶悍的贩毒集团——哈利斯科新一代卡特尔(CJNG)。
美国的禁毒行动,原本是为了救人,如今却在不经意间,为另一个更庞大、更暴力的毒品帝国打通了道路。
芬太尼,是近年来美国最致命的毒品之一。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这种合成阿片类药物导致的死亡人数在2022年超过7万人,几乎占美国毒品过量死亡总数的三分之二。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特朗普政府在任期内加大了打击芬太尼生产和走私的力度,甚至将部分墨西哥贩毒集团列为“外国恐怖组织”。打击确实见效了。2023年中期起,芬太尼在美使用量首次出现下滑。
然而,毒品市场从来没有真正的空白。根据Millennium Health的监测数据,自2019年以来,美国西部的可卡因使用量暴涨154%,东部也增长了近20%。这不是巧合,而是另一个毒品巨头——哈利斯科新一代卡特尔趁势而起的标志。
哈利斯科新一代卡特尔的首脑,名叫内梅西奥·奥塞格拉(Nemesio Oseguera),外号“门乔”(El Mencho),是FBI十大通缉犯之一,美国司法部悬赏1000万美元捉拿他。
这位从墨西哥乡村起家的毒枭,正悄然打造一个横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和美国的毒品帝国。他的武装组织在墨西哥32个州中的24个州有活动,不仅贩运毒品,还涉足燃料盗卖、电信诈骗、人口走私,甚至渗透地方政府。
而他的“杀手锏”,正是可卡因。
随着芬太尼的打击收紧,毒贩和吸毒者都开始重新转向传统毒品。可卡因价格更低、纯度更高、风险更低,对那些被芬太尼“吓怕”的吸毒者而言,成了“更安全”的替代品。
奥塞格拉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趋势。他控制了墨西哥西岸多个港口,每周都有成吨可卡因通过潜艇和快艇输入,然后通过原本属于锡那罗亚卡特尔的地下隧道和陆地走私路线,输送至美国各地。
如今,纯可卡因在美国的价格已跌至每克60美元左右,供应充足,渠道稳定,CJNG正在逐步取代曾经的“毒品老大”锡那罗亚卡特尔。
讽刺的是,这一切的发生,正是美国“禁毒成功”的副产品。
过去主导芬太尼走私的锡那罗亚卡特尔,自2016年首领“矮子”古斯曼(El Chapo)被捕以来,内部分裂严重,力量衰退。在美国的持续打击下,他们被迫收缩战线。
结果就是,哈利斯科新一代卡特尔趁虚而入,迅速崛起,甚至与锡那罗亚残余势力达成某种分工协议:你走芬太尼,我管可卡因。两大集团不再火拼,而是分区经营,各司其职。
而且,美国封锁芬太尼的同时,边境执法资源也被大规模调去处理移民问题。这让原本用于截查毒品的关卡“人去楼空”,为CJNG的走私路线打开方便之门。
美国对芬太尼的打击,确实救下了一部分人。但它同时也再次暴露了一个现实:只打供给,不管需求,毒品市场永远不会真正被消灭。
只要成瘾者没有退出机制,只要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禁掉一种毒品,只是让另一种毒品补位。哈利斯科新一代卡特尔的崛起,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毒枭的名字可以换一批又一批,毒品的种类也可以从阿片到可卡因、再到冰毒,但背后的逻辑从未改变——这是一场永远打不完的“需求战争”。
而如今,美国“禁毒重拳”又一次打偏了方向。只是,这一次,付出的代价可能更高。
来源:老闫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