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10年:从亏光28万积蓄到年赚30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8 19:16 1

摘要:2014年,我拿着工作5年攒下的28万,一头扎进股市。当时满脑子都是“短线翻倍”,听消息买股、追涨停板、满仓梭哈,结果不到半年,28万亏得只剩8万。最惨的时候,我连房租都交不起,老婆跟我吵着要离婚,父母也唉声叹气说我“不务正业”。

2014年,我拿着工作5年攒下的28万,一头扎进股市。当时满脑子都是“短线翻倍”,听消息买股、追涨停板、满仓梭哈,结果不到半年,28万亏得只剩8万。最惨的时候,我连房租都交不起,老婆跟我吵着要离婚,父母也唉声叹气说我“不务正业”。

那段时间我整夜失眠,盯着账户里的数字发呆,甚至想过放弃。但看着刚出生的孩子,我又不甘心——凭什么别人能在股市赚钱,我就只能亏?后来这10年,我不再追求“捷径”,反而用5个看似“笨”的办法,一点点把亏的钱赚了回来,最近3年每年稳定盈利30万以上。

今天就把这5个“笨办法”全部分享出来,没有复杂的技术指标,全是大白话,每个办法都是我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经验。尤其最后1个办法,是我现在还在用的“保命技巧”,帮你避开“买就跌、卖就涨”的坑,别再像我当年那样瞎折腾。

办法1:只买“看得懂的公司”,看不懂的再涨也不碰

以前我炒股,只要某只股票涨得猛,不管是做什么的,都敢买。比如2015年,我跟风买了一只游戏股,连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手游还是端游都不知道,就因为听说“要出爆款游戏”,结果买完就跌,最后亏了4万。

后来我才明白: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公司认知的变现;你亏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公司认知的不足。如果连公司是做什么的、靠什么赚钱、有没有竞争优势都搞不懂,买股票就是“赌大小”,早晚得亏。

现在我买股票,第一步就是“搞懂公司”,看不懂的坚决不碰。怎么才算“看得懂”?我总结了3个简单标准:

1. 能说清公司的主营业务:比如“这家公司是卖空调的,国内市场份额第一”“这家公司是做酱油的,全国超市都有卖”,而不是“好像是做科技的,具体不清楚”;

2. 知道公司的赚钱逻辑:比如“空调卖得贵,毛利率高,所以赚钱”“酱油复购率高,用户粘性强,所以业绩稳定”;

3. 能看到公司的竞争优势:比如“空调质量好,售后靠谱,别人抢不走它的客户”“酱油品牌响,消费者认这个牌子,新品牌很难进来”。

我现在持有的股票,都是这样的“看得懂的公司”——比如某家电股、某食品股,虽然涨得不算快,但胜在稳定,不会因为“看不懂”而慌着卖,也不会因为“听消息”而瞎买。新股民一定要记住:别贪看不懂的钱,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才能长久。

办法2:“不盯盘”,每天只看1次行情,少操作就是少犯错

刚炒股那几年,我是“全职盯盘”——早上9点半坐到电脑前,下午3点才起身,眼睛死死盯着屏幕,股价涨一点就开心,跌一点就焦虑,一天下来手忙脚乱,光交易手续费就花了好几千,还没赚到钱。

2016年,我因为盯盘太投入,没注意到孩子发烧,被老婆骂了一顿。后来我干脆改了习惯:每天只在晚上7点看一次行情,白天该上班上班,该陪家人陪家人,反而亏得少了。

其实股票的短期波动,大多是“情绪炒作”——今天因为利好涨,明天因为利空跌,你要是天天盯盘,很容易被情绪影响,做出“追涨杀跌”的傻事。比如某只股票,你本来打算长期持有,结果看到早盘跌了5%,慌着割肉,下午又涨了3%,拍着大腿后悔。

现在我每天只花10分钟看行情:

- 看一下持有的股票,有没有出重大利空(比如公司亏损、高管跑路),没有就不管;

- 看一下账户总市值,知道自己大概赚了还是亏了,不用纠结每天的涨跌;

- 看一下想买的股票,有没有跌到自己的目标价,跌到了就买,没跌到就等。

这样做不仅省了时间,还能避免因为短期波动乱操作。新股民一定要记住:股市不是“赌场”,不用天天盯盘,少操作就是少犯错,少犯错就是多赚钱。

办法3:“不满仓”,永远留30%现金,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2015年满仓亏光积蓄的教训,让我彻底明白:满仓不是“激进”,是“赌命” ——一旦遇到大跌,你连补仓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本金缩水;要是手里有现金,就算跌了,也能补仓摊成本,心里也不慌。

现在我炒股,永远留30%的现金,不管行情多好,都不满仓。比如我有100万,最多只买70万股票,剩下的30万放在货币基金里,随时待命。这样做有3个好处:

1. 大跌能补仓:比如某只股票跌了20%,我用现金补仓10%,平均成本降低了,股价只要反弹15%就能回本,而不是等反弹20%;

2. 遇到机会能上车:股市里总有“黑天鹅”(比如2020年疫情大跌、2022年美联储加息大跌),这时候手里有现金,就能抄底好股票,等反弹的时候赚得更多;

3. 心态更稳:手里有现金,就算持有的股票跌了,也不会慌,因为知道“还有钱能补”,不会因为恐慌割肉。

我2022年就是靠这招赚钱的:当时大盘跌到2800点,我手里留的30%现金,果断补仓了两只消费股,后来大盘涨回3300点,这两只票涨了35%,要是当时满仓,根本没机会抓住这次机会。新股民一定要记住:不满仓不是“胆小”,是“稳健”,手里有钱,才能在股市里长久活下去。

办法4:“不做短线做长线”,持有1年以上,赚“企业成长的钱”

以前我炒股,总想着“短线赚快钱”——今天买明天卖,追涨停板、炒题材,结果一年下来,手续费花了几万,还亏了不少本金。2017年,我买了一只白酒股,本来打算短线赚10%就卖,结果因为出差忘了看盘,持有了1年,最后涨了50%,这才明白“长线比短线更赚钱”。

其实短线炒股,赚的是“别人口袋里的钱”——你赚的钱,就是别人亏的钱,需要跟无数人博弈,很难赢;而长线炒股,赚的是“企业成长的钱”——公司每年盈利增长,股价自然会涨,只要选对公司,躺着就能赚钱。

现在我买股票,至少持有1年以上,甚至3-5年。怎么选能长期持有的股票?我有2个简单标准:

1. 公司业绩稳定增长:近3年净利润增长率都在10%以上,没有出现亏损;

2. 公司有分红:每年都分红,分红比例在30%以上,说明公司真的赚钱,不是“虚胖”。

我现在持有的某家电股,已经持有3年了,每年净利润增长15%左右,每年分红,股价涨了80%,比我以前做短线赚得还多。新股民一定要记住:别想着“一夜暴富”,短线是“赌”,长线是“投资”,只有赚企业成长的钱,才能稳定盈利。

办法5:“写炒股日记”,每次操作都记录,错了就改,对了就总结

刚炒股那几年,我犯过的错能重复犯——比如追涨杀跌,这次亏了,下次还犯;比如满仓梭哈,这次套了,下次还满仓。后来我开始写“炒股日记”,每次买股票、卖股票,都记录下来,慢慢就少犯错了。

我的炒股日记很简单,就记3件事:

1. 买/卖理由:比如“今天买某股票,因为它跌了20%,业绩稳定,估值合理”“今天卖某股票,因为它涨了50%,达到我的止盈目标”;

2. 操作结果:比如“买了之后涨了10%”“卖了之后又涨了20%,卖早了”;

3. 总结反思:比如“这次追涨杀跌又亏了,下次不能再犯”“这次因为没看公司业绩就买,亏了,下次一定要先看业绩”。

写日记的好处,是让你“记住教训”——人很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记录的话,这次犯的错,下次还会犯;记录下来,每次看日记的时候,就能提醒自己,别再踩同一个坑。

我现在还保持着写炒股日记的习惯,每次操作前,都会先看一下以前的日记,避免犯同样的错。新股民一定要记住:炒股不是“瞎折腾”,要学会总结反思,错了就改,才能进步,才能赚钱。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炒股不是“比谁聪明”,是“比谁更稳”

这10年炒股的经历告诉我:炒股不是“比谁反应快、谁懂的技术多”,而是“比谁更稳、谁更少犯错”。很多人炒股多年不赚钱,不是因为笨,而是因为太“急”——急着赚快钱,急着翻本,结果越急越错,越错越亏。

我以前就是这样,满脑子都是“短线翻倍”,结果亏光积蓄;后来用了这5个“笨办法”,不追快钱、不盯盘、不满仓、做长线、写日记,反而慢慢赚了钱。其实这5个办法,没有一个是“捷径”,甚至有点“笨”,但就是这些“笨办法”,帮我避开了大部分坑,实现了稳定盈利。

如果你现在还在股市里亏钱,别慌,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买看不懂的公司?是不是天天盯盘乱操作?是不是经常满仓?是不是总做短线?有没有总结反思?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再用这5个“笨办法”慢慢调整,相信你也能像我一样,从亏损走向盈利。

最后给你留个小作业:今晚回家,打开你的股票账户,看看你持有的股票,能不能说清它们的主营业务和赚钱逻辑?如果不能,明天就开始研究,研究清楚之前,别再瞎买。相信我,只要你沉下心来,用“笨办法”炒股,早晚能赚到钱。

炒股就像种地,不是“撒了种子就想收获”,而是要慢慢耕耘、耐心等待。别想着“一夜暴富”,用“笨办法”打好基础,才能在股市里长久地活下去,赚到属于自己的钱。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