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不是常常有那么一些瞬间,你会突然觉得,有些挂着“亲戚”名号的人,却让你感到心累,甚至心寒?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这是 孔子 在川上留下的感慨。
人生一晃,便已是花甲之年。
年轻时的棱角,被岁月磨平。
曾经的执念,也渐渐看淡。
站在人生的这个渡口回望,我们经历过繁华,也体会过落寞。
见识过人情冷暖,也品尝过世态炎凉。
是不是常常有那么一些瞬间,你会突然觉得,有些挂着“亲戚”名号的人,却让你感到心累,甚至心寒?
他们或许笑容满面,言语动听。
却总在不经意间,消耗你的精力,扰乱你的心境。
到了这个年纪,我们才恍然大悟:
有些关系,并非越亲近越好。
有些亲戚,其实是披着亲情外衣的“陌生人”。
特别是以下这三种“假亲戚”,若还留在身边,只会让你的晚年生活不得安宁。
尽早认清,尽早远离,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慈悲。
一、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远离“趋炎附势”的亲戚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这句古老的谚语,道尽了人情的现实。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你事业有成,生活顺遂时,总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突然变得热情似火。
他们嘘寒问暖,鞍前马后,仿佛你们是世上最亲密的家人。
饭局上,他们是声音最响亮的那个,把你捧得高高在上。
逢年过节,他们的礼物从不缺席,嘴里说着各种漂亮话。
然而,一旦你遭遇困境,或是风光不再。
比如生意失败,或是退休后没了权势。
你会发现,那些曾经围绕在你身边的人,突然就“人间蒸发”了。
电话不接了,微信不回了。
甚至在路上遇见,也可能假装没看见,匆匆避开。
这种巨大的落差,最是让人心寒。
他们亲近的,从来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身上的光环和价值。
他们看重的,是你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们的“亲情”也就烟消云散了。
汉高祖刘邦 未发迹时,他的嫂子对他颇为怠慢,甚至不给他饭吃。
等到 刘邦 登基称帝,分封刘氏子弟时,唯独没有封他这位嫂子的儿子。
刘邦 说:“不是我记仇,而是你当年的做法太伤人心。”
虽然 刘邦 后来还是封了,但这其中的世态炎凉,可见一斑。
这种亲戚,他们的眼里只有“利”,没有“情”。
他们的靠近,是带有明确目的的投资。
他们的远离,则是及时的止损。
与这样的人维持关系,就像抱着一块随时会融化的冰。
不仅感受不到温暖,反而会被寒气所伤。
到了花甲之年,我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安宁与平和。
不再需要那些虚假的繁荣和廉价的吹捧。
对于这种“趋炎附势”的亲戚,看清了,就默默远离吧。
不必撕破脸皮,但也不必再投入真情。
真正的亲情,是风雨同舟,而非晴空下的虚情假意。
二、口蜜腹剑常有,背后冷箭难防:远离“搬弄是非”的亲戚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这句话点醒了多少局中人。
亲戚圈子里,总有那么一些人,特别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
东家长,西家短,是他们最热衷的话题。
他们常常表现得对你关怀备至,套取你的心事和秘密。
转过身,就把你的话添油加醋,传播得人尽皆知。
甚至歪曲事实,挑拨离间,破坏你和其他亲友的关系。
你以为的倾诉,成了他们手中的谈资。
你分享的苦恼,成了他们攻击你的武器。
这种亲戚,往往口才极好,表面功夫做得滴水不漏。
当着你的面,甜言蜜语,句句贴心。
背地里,却可能冷箭伤人,让你防不胜防。
《红楼梦》 中的 王熙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八面玲珑,能言善辩,深得 贾母 欢心。
但背地里,却也做了不少搬弄是非、借刀杀人的事情。
虽是文学作品,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亲戚并不少见。
他们可能因为嫉妒你的生活比他好。
可能因为看不得家庭和睦。
也可能纯粹就是享受制造混乱带来的快感。
和这样的人深交,无异于在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因为什么事情,在背后捅你一刀。
长期的猜忌和提防,会让你心力交瘁。
家庭的矛盾和纷争,也会因此而起,永无宁日。
古人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到了花甲之年,我们更应该珍惜清净的日子。
远离那些是非之人,守护好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于喜欢搬弄是非的亲戚,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距离。
不参与他们的闲聊,不分享自己的私事。
不轻信他们的传言,不卷入无谓的纷争。
守住口舌,便是守住了家庭的和睦与安宁。
三、升米恩,斗米仇:远离“索取无度”的亲戚
“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
这话虽然扎心,却也折射出人性中经不起考验的一面。
而在亲戚关系中,同样存在一种让人寒心的现象,那就是“升米恩,斗米仇”。
意思是说,你偶尔帮助别人一点小忙(比如给一升米),对方会感激你。
但如果你持续不断地、大量地帮助他(比如给一斗米),让他习以为常。
一旦某天你停止了帮助,或者帮助的力度减小了。
对方不仅不会感激你过去的付出,反而会心生怨恨,觉得是你亏欠了他。
身边是不是有这样的亲戚?
他们似乎永远觉得你过得比他好,你就“应该”帮他。
向你借钱,仿佛理所当然,还钱却遥遥无期。
找你帮忙,呼来喝去,从不考虑你是否方便。
你出于亲情,一次次伸出援手。
他们却胃口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多。
把你的善良,当成了可以无限透支的银行卡。
一旦你表示为难,或者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他们就会立刻翻脸,指责你“为富不仁”、“六亲不认”。
完全忘记了你曾经给予他们的无数帮助。
这种亲戚,心中只有自己,没有感恩。
他们的索取,是理直气壮的。
他们的逻辑是:你能帮,就必须帮;帮了,就是应该的;不帮,就是你的错。
战国时期的 范蠡,辅佐 越王勾践 复国后,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他选择泛舟五湖,经商致富,人称 陶朱公。
他乐善好施,三散家财,但他的施舍是有智慧、有原则的。
他懂得帮助值得帮助的人,也懂得适可而止,不让恩情变成仇恨。
与索取无度的亲戚相处,你会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无底洞。
你的付出,换不来感激,只会滋生更多的贪婪和怨恨。
你的精力、时间和财富,都会被不断消耗。
更重要的是,你的心情会因此变得压抑和失望。
到了花甲之年,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积蓄也可能是养老的根本。
我们有责任照顾好自己和最亲近的家人。
而不是被那些不懂感恩、无限索取的“假亲戚”拖垮。
面对这样的亲戚,必须学会设立边界,勇敢说“不”。
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守住自己的底线,才能保护好自己。
亲情需要经营,但绝不是单方面的无限度付出。
结语
《增广贤文》 中说:“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若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或许更能长久。
尤其是亲戚关系,血缘是天定的,但情分却是需要双方共同维护的。
花甲之年,是人生智慧沉淀的年纪。
我们经历了风雨,看透了人心。
更应该懂得如何取舍,如何爱自己。
远离那些“趋炎附势”、“搬弄是非”、“索取无度”的假亲戚。
不是无情,而是对自己晚年生活的一种负责。
不是冷漠,而是为了把有限的精力,留给真正值得的人。
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享受生活的美好,陪伴真心待你的家人和朋友。
圈子虽小,干净就好。
朋友不多,真心就好。
亲戚不常走动,但心中有挂念就好。
余生很贵,请远离消耗你的人,与温暖你的人同行。
愿我们都能在岁月的长河里,活得通透,过得安宁。
守住内心的平静,享受花甲之后的每一寸光阴。
这篇文章是否符合您的要求?如果您有任何其他想法或需要修改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
来源:批墙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