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午九点,网络上出现一张写着“中心城市”字样的文件扫描件,中部、东部、西部三个栏目标注不同城市,阅读量迅速升高。
上午九点,网络上出现一张写着“中心城市”字样的文件扫描件,中部、东部、西部三个栏目标注不同城市,阅读量迅速升高。
“怎么又是武汉?”有人在评论区留下这样一句话:本月初,国务院批复中的表述把武汉放在中部唯一中心的位置。
十点过后,另一张名单紧跟着被转发,成都、杭州并列在“重要中心”一栏,标点和字号都没有变化,却让不少人重新比对去年的版本。
疑问句开始循环——武汉GDP到底是多少?在国家统计局官网上,去年的数据是2。1万亿元,排名全国靠前。
到了中午,杭州市民政部门发布“亚运效应”报告,列出旅游收入、酒店入住率、地铁客流量,三项数字都比大会前上涨。
下午一点,成都市交通局公布机场旅客吞吐量:双流加天府合计突破7400万人次,文字后面附着原始表格,时间栏标为“上半年”。
“航班多,铁路少?”留言区有人这样写:铁路建设单公里成本,在四川盆地比在江汉平原与钱塘平原要高。
两点半,武汉光电子信息协会发布季度简报,核心段落指出:光纤产量占国内比重超过七成,企业数目保持增长。
时间跳到傍晚,杭州科技局发布一句话通报:六小龙项目在海外新增三处展示中心,地点分别标注伦敦、旧金山、多伦多。
接着出现对照表,左列是各城市在校大学生总数,武汉写着“100万”,成都“79万”,杭州“56万”,右列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
“人多就一定好?”评论里这句反问引出另一份材料:银行存款余额,杭州本外币合计位列全国前三。
夜里八点,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放长江航运专题,镜头切到阳逻港,字幕显示年吞吐量“1850万标箱”,旁白语速平稳。
节目中段插入一条提醒:长江黄金水道货运份额下降,武汉曾经依赖航运,如今比例已经下调。
九点整,成都市文旅集团公布端午假期接待数据,“街头小酒馆”一行字后面紧跟客单价,人均87元,累计消费两亿多。
同一时刻,互联网热搜出现“第五城”三个字,来源是某房产论坛,帖子援引摩天大楼数量,武汉写“377栋”,其他两城稍少。
屏幕另一侧,有人贴出武汉地铁总里程:435公里;杭州:516公里;成都:558公里——顺序突然颠倒,引来反复核实。
“中心定位高不代表线路最长。”这句话被单独放进方括号[]里,网友把它截图,用于说明行政级别与基础设施差异。
最后一条更新在深夜十一点十五分,国家发改委官网确认五大城市群分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长江中游,其中长江中游核心城市写的仍然是武汉。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