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红婵上大学,就是对大学的侮辱,新华字典她都不会查吧?”“下一站,是她那个农村老家。”一位博主竟然如此评价我们的奥运冠军。9月13日,全红婵走进暨南大学校园,成为一名运动训练专业的新生,却迎来了冰冷的恶意。
一位为国家夺得3枚奥运金牌、8个世界冠军的18岁运动员,在踏入大学校园的第四天,竟被嘲讽“没教养”、“文盲”、“建议从拼音学起”。
“全红婵上大学,就是对大学的侮辱,新华字典她都不会查吧?”“下一站,是她那个农村老家。”一位博主竟然如此评价我们的奥运冠军。9月13日,全红婵走进暨南大学校园,成为一名运动训练专业的新生,却迎来了冰冷的恶意。
有人看到她开学照后质疑“她不是备战全运会吗,怎么胖成这样了”,还有人毫无根据地质疑她“不打算比赛,要提前退役了”。这些攻击言论已经超出了任何底线。
全红婵走进暨南大学校门仅仅72小时,这位手握三枚奥运金牌的18岁冠军,竟然成了全网嘲讽的“没文化典型”。她向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赠送了巴黎奥运会签名出场服,这本是运动生涯与学术生涯交接的荣耀时刻。
然而,在她的入学照片和相关报道的评论区,充斥着各种不堪入目的言论。有人嘲讽她“免试入学”,质疑上大学的门槛太低,冠军就能为所欲为。
更过分的是,这些网暴言论一个比一个毒辣,完全是人身攻击。
全红婵能免试入读暨南大学,凭的是实力和荣誉。作为国际级运动健将,她完全符合国家高校保送政策。18岁的她已经手握8个世界冠军,两届奥运会金牌得主,“水花消失术”更是十米跳台的教科书级存在。
她从7岁开始接受专业跳水训练,每日进行数百次跳跃,凌晨5点起床,晚上10点休息,文化课时间被压缩是不可避免的代价。她的教练何威仪评价她“同一批里最能吃苦”,启蒙教练陈华明称其“训练量最大却从不喊累”。
全红婵体重增加8公斤达46公斤,身高增长10厘米至1.53米。对常人来说这变化很小,但对跳水这项高精度运动,身高每增加1厘米,水花控制系数就会下降0.3个点。
这却是黑粉们攻击她的又一个“理由”。他们抓住她的身材问题大做文章,还有人恶意揣测全红婵会因为上学而退役。
事实上,营养学家范志红已发表《全红婵发胖,不是她不努力》的文章,指出全红婵发胖受多种因素影响:家族遗传、过大的心理压力、长期节食等,并非单纯的不努力。
面对漫天的质疑,暨南大学为全红婵制定了特殊的“弹性学制”,学制可以从4年延长到8年。校方为她和类似优秀运动员设计了弹性学制,最长可延至8年,上课可线上听,比赛拿奖还能算学分,这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院长苏炳添早就透露了培养方案:弹性学制最长可延至8年,线上授课、一对一导师辅导、比赛成绩折算学分,完全不影响训练和比赛任务。
在暨大学生论坛内,上千条留言发起了抵制网络暴力的倡议,网友们集体发声:“奥运冠军读大学,怎么了?”
数据显示,83.6%运动员遭受过网络暴力,全红婵抖音评论区48%留言在讨论“该不该退役”。这种网络暴力已经成为系统性伤害,其家庭自建房被造谣为“豪宅”,哥哥助农直播被污蔑为“蹭流量”。
网络暴力的背后是复杂的社会心理。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高度透明,公众人物及其家人的生活细节易被放大。网络的匿名性让一些人肆意发表攻击性言论。
群体极化和从众心理也使得负面声音更容易形成浪潮。有些人似乎难以接受运动员的“不完美”,甚至将他们的正常状态起伏视为“失败”。
全红婵曾经忐忑地问过:“如果我不跳水了,大家还会喜欢我吗?”
这个问题背后,是一个年轻运动员对公众爱的深切不安。当她每日坚持跳水两百多次,体重控制到小数点后两位,专注备战全运会时,网络上的喧嚣仿佛存在于两个世界。
来源:花粉闲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