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老家拆迁,回家发现房子被邻居改成养猪厂,一周后邻居懵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00:40 1

摘要:深圳某电子厂的流水线上,35岁的李建军接到村支书的电话,老家要拆迁了,他家那栋青砖老宅位置绝佳,补偿款至少200万。

深圳某电子厂的流水线上,35岁的李建军接到村支书的电话,老家要拆迁了,他家那栋青砖老宅位置绝佳,补偿款至少200万。

兴奋不已的李建军连夜请假回村,走到家门口却傻眼了——院子里搭满了猪棚,臭气熏天。

邻居王大壮正在喂猪,看到他冷笑道:"哟,李老板回来了?这房子我用了好几年,你说拆迁就拆迁?"

李建军紧握双拳,青筋暴起,但最终还是松开了手。

01

李建军站在深圳龙华电子厂的流水线前,熟练地将手机主板装入外壳。

十一月的深圳依旧闷热,车间里的空调呼呼作响,混合着机器的嗡嗡声。

他已经在这条流水线上工作了整整十二年,从青涩的小伙子熬成了技术熟练的老员工。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李建军看了一眼屏幕,是老家村支书老刘打来的。

"建军啊,我告诉你个天大的好消息!"老刘的声音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李建军放下手中的活,走到角落里接听电话。

"刘叔,什么好消息这么激动?"

"咱村要拆迁了!高铁要从咱这儿过,政府征地呢!"

李建军心跳瞬间加速,握着手机的手都有些颤抖。

"真的?那...那我家那老宅子..."

"你家那位置最好!紧挨着规划的高铁站,补偿款起码200万!"

李建军差点喊出声来,赶紧压低声音:"200万?您没开玩笑吧?"

"我什么时候跟你开过玩笑?拆迁办明天就要来测量,你赶紧回来啊!"

挂断电话后,李建军激动得浑身发抖。

十二年了,整整十二年的异乡漂泊,终于要熬出头了!

他立刻找到车间主任请假,连夜订了第二天一早的高铁票。

躺在宿舍的铁架床上,李建军翻来覆去睡不着。

200万啊,这是他在工厂打工六十年都赚不到的钱。

他想起了父母生前的话:"建军,咱家那老宅子是祖上传下来的,位置好着呢,将来肯定有用。"

父母去世的时候,村里人都劝他把房子卖了,可他硬是咬牙坚持没卖。

现在看来,这个决定太明智了。

第二天一早,李建军拖着行李箱踏上了回家的高铁。

车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他的心情也跟着激动起伏。

六个小时后,高铁到达家乡的市区,李建军又转乘大巴车回村。

大巴车在乡间小路上颠簸前行,熟悉的田野和村庄映入眼帘。

十二年没回来,村子变化很大,新修了水泥路,很多人家都盖了小洋楼。

下午四点多,李建军拖着行李箱走进村口。

几个老乡看到他,都有些惊讶:"哟,建军回来了?这么多年不见人影!"

"听说村里要拆迁,我回来看看。"李建军笑着打招呼。

"可不是嘛,这回你发财了!你家那房子位置最好!"

李建军心情愈发激动,加快了脚步往家走。

远远地,他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

越走越近,臭味越来越浓,还夹杂着猪叫声。

李建军心里咯噔一下,该不会是...

转过胡同口,他彻底傻眼了。

自家的青砖老宅院子里,搭满了简易的猪棚。

几十头肥猪在里面哼哼唧唧,猪粪满地,臭气熏天。

院子里的石榴树被砍掉了,花坛被填平了,到处都是污水横流。

李建军的脑袋嗡的一声,差点站不稳。

"这...这是怎么回事?"他喃喃自语。

02

这时,邻居王大壮从猪棚里走出来,手里拎着饲料桶。

看到李建军,王大壮脸上闪过一丝慌张,但很快恢复了镇定。

"哟,这不是李老板吗?"王大壮放下饲料桶,用袖子擦了擦手,"这么多年不回来,今天怎么有空了?"

李建军指着满院子的猪,声音有些颤抖:"大壮哥,这是怎么回事?"

"这不明摆着吗?养猪啊!"王大壮一脸理所当然,"你家这院子空着也是空着,我就借用一下。"

"借用?"李建军努力控制着情绪,"这是我家的房子!"

王大壮冷笑一声:"你家的?你这么多年不回来,房子都快塌了,按村里的规矩,空房子大家都能用!"

李建军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大壮哥,现在村里要拆迁了,我得回来住,你看能不能把猪搬走?"

"拆迁?"王大壮哈哈大笑,"拆迁关我什么事?我这猪还得养到过年呢!"

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都在窃窃私语。

"建军这么多年不回来,突然回来要房子..."

"是啊,大壮在这儿养猪好几年了..."

"这事还真不好说..."

王大壮听到村民们的议论,更加得意了。

他走近李建军,压低声音,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建军啊,实话告诉你,这拆迁的事,我早就知道了。"

李建军一愣:"你知道?"

"当然了!"王大壮四下看了看,神秘地说道,"听说拆迁办的李科长是我表舅,你猜猜,到时候这房子算谁的?"

围观的村民们都倒吸一口凉气。

李科长在县里可是有名的人物,如果王大壮真的是他的外甥,那这事就麻烦了。

李建军脸色瞬间煞白,双手紧握成拳。

王大壮看到他的表情,心里更加得意:"建军啊,我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这样吧,你先去别的地方住着,等拆迁的事定下来,咱们再商量。"

李建军咬着牙,青筋暴起。

他想冲上去跟王大壮拼命,但理智告诉他,现在动手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村民们看着李建军涨红的脸,都等着看热闹。

出人意料的是,李建军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松开了拳头。

"好...好的,大壮哥。"他的声音有些沙哑。

王大壮没想到李建军这么容易就服软了,心里更加瞧不起他。

"这就对了嘛!识时务者为俊杰!"王大壮拍了拍李建军的肩膀,"你先去找个地方住,过几天咱们再说。"

李建军点了点头,拖着行李箱默默离开了。

村民们看着他落寞的背影,都在摇头叹息。

"建军这孩子太老实了..."

"在外面这么多年,还是斗不过咱们本地人..."

"可惜了,200万的拆迁款啊..."

李建军走出村子,在路边坐下来,掏出手机给表弟小伟打电话。

"表哥?你回来了?我去接你!"小伟在镇上开五金店,消息很灵通。

半小时后,小伟骑着摩托车赶到。

看到李建军沮丧的样子,小伟关心地问:"表哥,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李建军把刚才的事说了一遍。

小伟听完勃然大怒:"王大壮这个王八蛋!太过分了!表哥,我找几个兄弟帮你把猪赶走!"

"别冲动。"李建军摇摇头,"他说李科长是他表舅,这事不好办。"

"李科长?"小伟皱了皱眉,"我听说这个人不太干净,经常收礼办事。"

李建军心里一动:"你怎么知道?"

"我店里经常有人买东西送礼,听他们聊天说的。"小伟凑近说道,"听说这次拆迁,李科长手里权力很大,谁给他送礼多,谁就能多分钱。"

李建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表哥,你先到我家住几天,我帮你想想办法。"

李建军在小伟家住下,表面上看起来很沮丧,实际上心里已经有了计划。

第二天一早,他告诉小伟要去县城办点事。

"表哥,你去县城干什么?"

"去房管局查查我家房子的产权证明,总不能让王大壮白占了。"

李建军骑着小伟的摩托车进了县城。

他先去了房管局,调取了自家房屋的所有权证明。

接着又去了国土局,详细了解拆迁政策的具体条款。

最后,他来到了市纪委举报中心。

"同志,我要举报拆迁过程中的腐败问题。"

接待他的是一个中年女干部,态度很认真:"请详细说一下情况。"

李建军把王大壮和李科长的关系,以及占用自家房屋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你有什么证据吗?"

"暂时还没有,但是我可以配合你们调查。"

女干部记录了详细信息:"我们会派人调查的,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严肃处理。"

李建军离开纪委时,心里已经有了底。

03

回到小伟家,他表现得很沮丧。

"表哥,怎么样?房产证没问题吧?"

"房产证是我的没错,但是王大壮有李科长撑腰,我一个打工的斗不过他们。"

小伟拍着桌子:"太气人了!有权有势的就能为所欲为?"

"算了,认命吧。"李建军摇头叹息,"我明天再去找王大壮商量商量,看能不能给我留点拆迁款。"

第三天,李建军回到村里。

王大壮正在猪棚里忙活,看到他来了,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建军啊,想通了?"

"大壮哥,我就是个打工的,斗不过你们。"李建军一脸无奈,"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搬到村东头老王家的废房子住,等拆迁款下来,你分我20万,怎么样?"

王大壮没想到李建军这么容易就服软了,心里更加瞧不起他。

"20万?"王大壮摇摇头,"太多了,最多10万。"

"大壮哥,10万太少了..."李建军苦着脸。

"少什么少?你这么多年不回来,能给你10万就不错了!"王大壮不耐烦地挥挥手,"就这样,爱要不要!"

李建军叹了口气:"那...那行吧,谢谢大壮哥了。"

王大壮大笑:"这就对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放心,我王大壮说话算话,到时候一分不少给你!"

围观的村民们都在摇头,觉得李建军太窝囊了。

"建军这孩子太老实,被王大壮吃得死死的..."

"200万变成10万,这亏吃得太大了..."

李建军没有理会村民们的议论,默默地离开了。

接下来几天,李建军每天都往县城跑。

村民们都以为他是去找工作,毕竟拆迁款只能分到10万,得另想出路。

王大壮更加得意了,逢人就说:"李建军就是个窝囊废,在外面混了十几年,回来还是被我吃得死死的!"

第五天,拆迁办的人来了。

三辆黑色轿车开进村子,引起了村民们的围观。

领头的正是李科长,一个50多岁的秃顶男人,戴着金丝眼镜,大腹便便。

王大壮赶紧迎上去:"表舅,您来了!"

李科长点了点头,目光扫视着村子:"拆迁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都准备好了!"王大壮拍着胸脯,"我家那房子位置最好,您看看给多少补偿合适?"

李科长看了看李建军家的房子,对王大壮使了个眼色:"这房子的主人是谁?"

王大壮挺起胸脯,大声说道:"是我!我在这住了好几年了!"

周围的村民们都没有出声,毕竟王大壮有李科长撑腰,谁也不敢得罪。

李科长满意地点了点头:"位置确实不错,补偿款300万。"

王大壮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谢谢表舅!谢谢表舅!"

村民们都羡慕地看着王大壮,300万啊,这下发大财了!

李建军站在人群后面,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他掏出手机,偷偷录下了王大壮和李科长对话的全过程。

当天晚上,李建军把录音发给了纪委的联系人。

04

第六天上午,村子里突然来了三辆黑色轿车。

这次不是拆迁办的车,而是悬挂着特殊牌照的公务车。

车上下来一群穿西装的人,为首的是一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表情严肃。

王大壮正在院子里喂猪,看到这阵仗有点慌。

这些人看起来比拆迁办的人还要正式,气势更加威严。

"你们...你们是干什么的?"王大壮紧张地问道。

戴眼镜的男人掏出一个红色的证件夹,翻开给王大壮看:"市纪委,王大壮是吧?"

王大壮看到那个红色证件,腿一软,险些跌倒。

纪委!这可是专门查贪官的部门!

"你...你们找我干什么?我没犯法啊!"王大壮声音颤抖。

"李科长的事,你应该清楚吧?"纪委的人目光锐利。

王大壮脸色瞬间惨白如纸:"什么...什么李科长?我不认识什么李科长..."

"不认识?"纪委的人冷笑,"昨天你们的对话我们都录音了。"

围观的村民们都倒吸一口凉气。

李科长出事了?王大壮要倒霉了?

这时,李建军慢悠悠地从屋里走出来。

他手里拿着一个手机,屏幕上显示着通话记录。

纪委的人看到李建军,竟然恭敬地点头:"李先生,辛苦了。"

王大壮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李建军。

纪委的人为什么对李建军这么恭敬?

李建军到底是什么人?

李建军淡淡一笑,掏出一个证件夹,缓缓打开。

证件夹里露出一角金色的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王大壮看清那个徽章的瞬间,整个人瘫软在地,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不可能...不可能..."

村民们都围了过来,想看看李建军的证件到底是什么。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好奇和震惊,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戏剧性的场面。

但是李建军很快就合上了证件夹,收了起来。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

王大壮坐在地上,脸色惨白,浑身颤抖。

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滚落,滴在满是猪粪的泥土上。

"你...你到底是谁?"他声音沙哑地问道。

这句话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带着绝望和恐惧。

李建军收起证件,语气平静:"市纪委特聘协查员,李建军。"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院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围观的村民们都倒吸一口凉气。

有人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有人瞪大了眼睛。

谁能想到,这个在外打工十二年的"老实人",竟然是纪委的协查员!

村民张大嫂捂住嘴巴,眼中满是不敢置信的神色。

老王头摘下眼镜,用力擦了擦,仿佛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年轻的小刘更是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纪委的领导走过来,对村民们说道:"李建军同志配合我们调查这次拆迁腐败案,表现优秀。"

他的话音刚落,村民们又是一阵骚动。

原来这不是偶然事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反腐行动!

他看着瘫在地上的王大壮:"王大壮,你和李科长的通话录音我们都有了,还有你们私下分配拆迁款的证据。"

王大壮听到这话,脸色更加苍白,嘴唇都在哆嗦。

王大壮这才明白,从他第一次威胁李建军说李科长是表舅开始,就已经掉进了陷阱!

他回想起这几天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是在给自己挖坑。

"我...我没有..."王大壮还想狡辩。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连自己都不相信这些苍白的辩解。

纪委的人掏出一个录音设备,按下播放键。

这是一个小巧的数字录音笔,在阳光下闪着银色的光泽。

里面清晰地传出王大壮的声音:"听说拆迁办的李科长是我表舅,你猜猜,到时候这房子算谁的?"

这句话清晰得就像王大壮本人在现场说话一样。

"表舅,这房子位置最好,您看看给多少补偿合适?"

王大壮听到自己谄媚的声音,羞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是我!我在这住了好几年了!"

最后这句话更是铁证如山,证明了他的虚假陈述。

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王大壮再也无法抵赖。

他的脸色从苍白变成了青灰色,就像死人一样。

村民们这才明白,原来李建军这几天一直在收集证据!

大家回想起李建军这几天的表现,突然觉得处处都有深意。

为什么他面对王大壮的威胁这么冷静?

为什么他主动提出只要10万块钱的补偿?

为什么他每天都往县城跑?

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任务!

小伟瞪大眼睛:"表哥,你...你什么时候成了纪委的?"

他的声音都变了调,显然还没有从震惊中缓过神来。

李建军摇摇头:"不是正式的,只是临时协查员。"

他的表情依然平静,就像在说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纪委的领导解释道:"一个月前,我们接到举报,说这次拆迁项目有问题。李建军同志是本村人,又在外工作多年,最适合配合我们调查。"

村民们这才知道,原来上级早就盯上了这次拆迁中的腐败问题。

"我就是个普通工人..."李建军说道。

他的话里带着一种朴实的谦逊,让人感到真诚。

"正因为如此,才不会引起怀疑。"纪委领导点头,"我们需要收集确凿证据,所以特聘李建军同志为协查员。"

这句话解开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原来,李建军根本不是什么纪委正式工作人员,只是因为特殊身份被临时聘用!

这样的安排既巧妙又实用,完全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村民们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李建军面对王大壮的威胁这么冷静。

他早就知道王大壮会露出马脚!

每一次的忍让都是在引蛇出洞。

每一次的示弱都是在让对方放松警惕。

05

李建军掏出手机,点开录音软件:"大壮哥,你看,从第一天你就把什么都说了。"

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个录音文件,时长超过了两个小时。

手机里清晰地传出王大壮威胁的声音:"听说拆迁办的李科长是我表舅...到时候这房子算谁的你猜猜..."

这次播放的录音比刚才更加清晰,连背景的猪叫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王大壮脸色惨白:"你...你一直在录音?"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被记录了下来。

"纪委给我配的设备,24小时录音。"李建军举起手腕,露出一块看似普通的手表,"这个也是摄像头,你倾倒猪粪污染水源的视频都拍下了。"

这块手表看起来和普通的电子表没什么两样,但实际上是一个高科技的监控设备。

村民们纷纷凑近看这块神奇的手表,眼中满是敬畏。

王大壮彻底绝望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平时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李建军,竟然是纪委派来的卧底!

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李建军这几天表现得这么奇怪。

为什么他面对威胁不生气,面对羞辱不反抗。

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露出更多的马脚!

纪委的人给王大壮戴上手铐:"王大壮,你涉嫌行贿罪,现在跟我们走一趟。"

冰冷的手铐铐在王大壮的手腕上,发出清脆的咔嚓声。

王大壮被带走时,还在不停地回头看李建军。

他的眼中满是不敢置信和恐惧,还有深深的后悔。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他绝对不会去招惹李建军。

如果他早知道李建军的真实身份,他绝对不会说那些狂妄的话。

但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村民们看着这一幕,都议论纷纷。

"谁能想到,建军竟然是纪委的!"

"怪不得他这么冷静,原来早就有准备!"

"王大壮这下完蛋了,李科长也要完蛋!"

"这就是报应啊,恶人自有恶人磨!"

"建军这孩子从小就聪明,没想到这么有本事!"

议论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和感慨。

村支书老刘走过来,满脸愧疚:"建军啊,我不知道你是纪委的,要是早知道..."

老刘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还在为之前的态度感到后悔。

"刘叔,您别这么说。"李建军摆摆手,"我也是刚接到任务不久。"

他的语气依然温和,没有丝毫的埋怨。

"那你这几天去县城,是去汇报情况?"

老刘现在终于明白了李建军这几天神秘行为的原因。

"是的,把收集到的证据交给组织。"

李建军点了点头,没有隐瞒这个事实。

老刘感慨地摇摇头:"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我这个老支书都跟不上形势了。"

他的话里带着深深的自责和无奈。

作为村支书,他竟然没有发现村里有这样的腐败问题。

三天后,县里传来消息。

这个消息传得很快,几乎是一传十,十传百。

李科长因受贿罪被检察院正式批捕,涉案金额高达500万。

这个数字让所有村民都震惊了,500万对于他们来说是天文数字。

王大壮作为行贿人被拘留15天,罚款10万元。

相比于李科长,王大壮的处罚算是轻的了。

更惨的是,他投在猪场里的5万块钱全部打了水漂。

这5万块钱是王大壮的全部积蓄,现在彻底没了。

拆迁补偿重新评估,由于腐败分子被清除,整个程序变得公正透明。

新来的工作组重新测量了每一栋房屋,严格按照政策执行。

李建军的房子因为位置最佳,最终获得补偿款280万元。

这个数字比王大壮之前承诺的300万少了一些,但完全合法合理。

06

王大壮的老婆哭着跑来找李建军。

她的眼睛哭得通红,脸上满是泪痕。

"建军,求求你,大壮他就是嘴上说说,没有真的给李科长送钱..."

她的声音哽咽着,显然已经哭了很久。

"大嫂,我理解你的心情。"李建军叹了口气,"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也只是配合调查而已。"

他的语气很温和,但态度很坚定。

"那你能不能跟纪委说说,让他们轻判一点?"

王大壮的老婆还在做最后的努力。

"大嫂,纪委办案有自己的程序,我一个临时协查员哪有这个权力。"

李建军摇了摇头,他确实没有这样的影响力。

王大壮的老婆哭得更厉害了:"都是大壮贪心,现在好了,什么都没了..."

她的哭声让人心酸,但这就是做错事的代价。

李建军看着她可怜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

虽然王大壮做错了事,但他的家人是无辜的。

"大嫂,你回去好好照顾孩子,等大壮出来后,重新开始。"

李建军安慰着她,声音里带着真诚的关心。

半个月后,整个拆迁腐败案尘埃落定。

所有的程序都走完了,相关人员都得到了应有的处理。

李建军拿到了纪委颁发的"优秀协查员"证书和2万元奖金。

证书是红色的硬皮封面,上面印着金色的字体,看起来很正式。

他用拆迁款在县城买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剩下的钱存了起来。

这套房子位置不错,采光很好,是一个不错的投资。

但是他并没有留在老家,而是选择回深圳继续工作。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表哥,你有这么多钱,为什么还要回去打工?"小伟不理解。

在小伟看来,有了这么多钱就应该在家享福了。

"钱虽然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李建军收拾着行李,"我在深圳待了十二年,那里已经是我的第二个家了。"

他的话里带着对深圳的眷恋和不舍。

"那这次的事,你后悔吗?"

小伟还是有些担心,怕表哥会为了得罪王大壮而后悔。

李建军想了想:"不后悔。虽然王大壮做错了事,但我也不希望看到他家破人亡。"

他的心地还是很善良的,即使对待敌人也没有赶尽杀绝。

"你心太软了。"

小伟觉得表哥对王大壮太仁慈了。

"不是心软,是明白一个道理:惩恶扬善,但也要给人改过的机会。"

李建军的话里透着智慧和宽容。

村支书老刘来送他,感慨万千:"建军啊,这次多亏了你,要不然我们村的拆迁款都被贪官污吏分了。"

老刘的话代表了全村人的心声。

"刘叔,我只是尽了一个公民的义务。"

李建军的回答朴实无华,但充满了正能量。

"你这话说得好!"老刘竖起大拇指,"普通人也能为正义出力,关键是要有智慧和勇气!"

这句话成了村里人经常说的一句话。

李建军上了开往市区的大巴车。

车站上聚集了不少来送行的村民,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

车窗外,熟悉的村庄渐渐远去。

那些青砖瓦房,那些田野小径,都在视线中慢慢模糊。

他想起了这半个月的经历,心情复杂。

这半个月的经历比他十二年的打工生涯都要精彩。

从接到纪委电话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这不会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那通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从一个普通工人变成了正义的化身。

作为一个普通的打工者,他要面对的是有权有势的贪官污吏。

这种对抗看起来悬殊巨大,但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一个不小心,不仅完不成任务,还可能搭上自己的前程。

但是他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站出来,村里的其他人就会受到损失。

这种责任感支撑着他完成了这个艰难的任务。

现在任务完成了,正义得到了伸张,他心里很满足。

这种满足感比任何物质奖励都要珍贵。

07

回到深圳后,李建军还是那个普通的技术工人。

工厂还是那个工厂,同事还是那些同事,一切都没有改变。

同事们都不知道他刚刚协助纪委破获了一起拆迁腐败案。

这个秘密他打算永远保守下去。

他也不打算告诉任何人,因为这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情。

车间主任关心地问:"建军,家里的事办得怎么样?"

主任还记得他请假回家的事情。

"办得很顺利,谢谢关心。"

李建军的回答很简单,没有透露任何细节。

"听说你们村拆迁,是不是发财了?"

主任的话里带着羡慕,毕竟拆迁发财的故事很常见。

李建军笑了笑:"确实得到了一些补偿,但钱不是最重要的。"

他的笑容很真诚,让人感到温暖。

"那什么最重要?"

主任有些好奇,在他看来钱是最实际的东西。

"公平正义最重要。"

李建军的回答让主任有些意外。

车间主任有些不理解,但也没有多问。

在他看来,李建军说的有些过于理想化了。

李建军重新回到流水线上,继续着他的工作。

熟悉的工作环境让他感到踏实和安心。

这次经历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普通人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关键是要有正义感和责任心。

这个道理将伴随他一生,成为他做人做事的准则。

一个月后,李建军收到了老家的消息。

小伟给他打电话,告诉他村里的最新情况。

王大壮出来了,但是整个人憔悴了很多。

十五天的拘留生活显然不好过,王大壮瘦了一大圈。

他见到村里人都低着头,再也没有以前的嚣张跋扈。

以前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王大壮,现在变得畏畏缩缩。

逢人就说:"别看李建军是个打工的,人家有本事!纪委都找他帮忙!"

这句话成了王大壮的口头禅,逢人就说。

村民们也都对李建军刮目相看。

大家现在提起李建军,都是满脸的敬佩。

"建军这孩子有出息,关键时刻能顶事!"

"是啊,人不能只看表面,李建军看起来老实,其实心里明镜似的!"

"这就叫大智若愚,真正有本事的人都很低调!"

"我们以前都小看他了,人家在外面十二年,见过大世面!"

村民们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李建军听到这些传言,只是淡然一笑。

他并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他,重要的是问心无愧。

他知道,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在这个世界上,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这句话成了他的座右铭。

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为正义出一份力,他感到很荣幸。

这种荣幸感让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夜深人静的时候,李建军经常会想起父母的话:"建军,做人要正直,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

父母的话在他心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分量。

现在他明白了,所谓的"不忘本",不仅是不忘记自己的出身,更是不忘记做人的原则。

这个原则将指导他一生的行为。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正义,维护公平。

这个信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中。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担当。

虽然普通,但绝不平凡。

来源:一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