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夫妻连生12胎才有儿子,姐姐凑32万为弟弟买房娶妻,现状如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2 17:47 1

摘要:只见11个女孩身穿一模一样的红色短袖,手拿扇子排成一列,中间站着婚礼的主人公——打扮得光鲜亮丽的新郎和新娘。

2018年,山西省吕梁市的高家正举办着一场独特的婚礼。

只见11个女孩身穿一模一样的红色短袖,手拿扇子排成一列,中间站着婚礼的主人公——打扮得光鲜亮丽的新郎和新娘。

原来,这11个女孩都是新郎的亲生姐姐,高家的父母早就希望能生个儿子传宗接代。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他们对于儿子的执念格外深刻。为此,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交了无数罚金。

不知渡过了多少东躲西藏的日子,这才在47岁那年,生下了心心念念的儿子,也就是高家的老十二——高浩珍。

如愿以偿的夫妻俩真的将这个儿子当做了掌上的珍宝,而11个姐姐也十分疼爱这个弟弟。

她们几乎都早早地辍学打工,省吃俭用将工资寄回家中,希望父母和弟弟能过得好一些。

一晃十几年,弟弟长大成人也该结婚,几个姐姐于是合伙凑钱32万,为弟弟购置了一套新房,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这件事在网上传播,引起网友们的热议:“生了十一个招弟,终于生下了一个耀祖。”

大家都认为,这纯纯就是“扶弟魔”行为,用十一个姐姐的资源,喂养一个弟弟。

然而面对网友的质疑,姐姐们的话却令人唏嘘:

“爸爸妈妈并不重男轻女,他们对我们一视同仁,买房子这件事我们都是心甘情愿的。”

代际创伤的传递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了莫言的《丰乳肥臀》中的情节:

上官吕氏是一个深受重男轻女思想之害的儿媳妇,在夫家众人的压力之下一连生产八次;

拼尽全力才在最后一次产下一对龙凤胎,有了儿子上官金童。

可就在公公丈夫惨死,婆婆疯癫之后,她也延续了重男轻女的思想,将金童看作是掌中宝,娇惯着他吃奶水直到九岁。

而上官吕氏的其他八个女儿虽然对母亲偏爱金童有着深深的不满。

但是她们的潜意识中也还是认为金童才是家里最值得被爱护的,也是母亲最重视的人。

接受着重男轻女思想毒害的人,最后却也成为了对下一代继续这种思想的加害者,代际创伤于潜意识中不断传递的威力可见一斑。

在心理学中,代际创伤通常源于家庭之中未被解决的情绪情感问题,这些创伤被无意识地传给了下一代。

这些未被解决的问题可能导致个体的强迫性重复。

即在生活中和面对人际关系时无意识重复创伤经历,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来缓解心中的矛盾和痛苦。

心理学学者加利.阿特拉斯认为,代际创伤会改变先辈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

以碎片化的自我、无法解释的身体症状和家庭秘密的形式在后辈心中留下痕迹。

就像一个经历了家庭暴力的男孩,当他没有受到外界信息的矫正,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仍会下意识考虑去用暴力解决问题。

因为他的父母从来就没有教过他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道德推脱

作为供养弟弟的姐姐来说,她们难道就不知道抚养子女应该是父母的责任,而自己并没有出钱购置婚房的义务吗?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姐姐群体”太过庞大,即使有不赞同的声音也掀不起什么浪花;

而看着小群体中和自己一样境遇的其他人,这种不满又会得到诡异的平衡。

心理学家班杜拉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道德推脱理论:

认为个体会产生一定的扭曲认知倾向,重新定义自己的行为,使恶性事件对自己带来的影响更小、痛苦更少。

道德推脱理论分为八个部分:道德辩护、委婉标签、有利比较、责任转移、责任分散、忽视或歪曲结果、非人性化、责备归因。

在开头的“扶弟魔”事件,甚至很多其他相似的“扶弟魔”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道德推脱的影子,特别是:

责任分散:全家都在付出,不止我一个人。

忽视或歪曲结果:给弟弟买房就是给爸妈买房,这房子也算我们孝敬给父母的了。

责备归因:是父母把他惯坏了,我们才需要这样付出。

特权内化

说完了帮扶者,那么事件中的既得利益者又为什么会如此心安理得呢?

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是家中的“特权阶层”,认为其他人为自己贡献是应该的,可以理所当然接受的。

可以肯定的是,权力的兴起一定是源于个体对于利益的追求。

而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希望自己能够获得特殊待遇、更多利益的倾向,那这样的倾向是如何发展成为“特权心理”的呢?

在心理学中,内化指的是个体通过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学习、互动等等;

将此环境中的社会规范、标准道德准则、价值观等等转化为自身的行为模式。

而特权内化显然是一种更加特殊的内化过程,个体处在一个畸形的小群体之中;

将这个小群体里不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变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因而产生了特权心理。

拥有特权心理的人,因为身处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价值观并不相符。

因此他们也很可能产生对小群体的过度依赖和认同,并因此对外部环境形成一定的偏见。

也因此,在重男轻女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面对真正的世界时总会有不真实感。

其实,利益付出者很容易被当前新潮思想冲击;

好一些的人会反应过来自己被当了血包,而沉浸在严苛的家庭系统的人只会产生严重的认知失调。

一旦传统性别分工失序遇上现代独立个体觉醒,那么这样病态的一方付出、一方索取的循环就可能会被打破。

无论是姐弟还是兄妹,当不被重视者不需要再扮演父母的角色供给资源;

被重视者也不再当一辈子张嘴吃食的雏鸟,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

-The End -

作者-专序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第一心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