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续给学生们总结中考文言文常考虚词、实词与语法(《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大家可根据自己复习进度选择梳理检测。
继续给学生们总结中考文言文常考虚词、实词与语法(《邹忌讽齐王纳谏》《陈涉世家》),大家可根据自己复习进度选择梳理检测。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2.敦视之:
(五)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
3.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今义:
4.明日徐公来,敦视之:古义:今义:
5.忌不自信: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美:①形容词,漂亮,好看;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1)吾妻之美我者(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成语“美人香草”
2.孰:疑问代词,谁;②疑问代词,什么:通“熟”,仔细。
(1)我敦与城北徐公美 (2)敦视之
(3)是可忍,敦不可忍(4)成语“人非圣贤,敦能无过
3.私:①偏爱;②私情。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成语“私枉法”
4.朝:①早晨;②朝廷;③朝拜,朝见。
(1)朝服衣冠(2)皆皆朝于齐
(3)人朝见威王(4)成语“花朝月夕”“百鸟朝凤”
(七)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2.乃下令
3.闻寡人之耳者4.吾妻之美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6.暮而思之
(八)特殊句式
1.忌不自信。2.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皆以美于徐公。
5.皆朝于齐。
六、陈涉世家
一、通假字
1.发间左適成渔阳:
2.为天下唱:
3.将军身被坚执锐:
4.卜者知其指意:
5.固以怪之矣:
二、古今异义
1.卒中往往语
古义:今义:
2.楚人怜之
古义:今义:
3.夜篝火
古义:今义:
4.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今义:
三、一词多义
1.会:①动词,聚集,集合;②副词,适逢,恰巧。
(1)会天大雨
(2)皆来会计事
(3)成语“不期而会”“会逢其适”(注:原指恰巧走到那儿了。转指正巧碰上了那件事)
2道:①名词,道路,路:②名词,道义。
(1)道不通
(2)伐无道
(3)成语“怨声载道”“暴虐无道”
3.等:①代词,用在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复数:②副词,相同,同样。
(1)等死,死国可乎
(2)公等遇雨
(3)成语“等量齐观”“各色人等”
4.数:①shu,数词,四声,表示不确定的数目;②shuo,四声,副词,多次,屡次。
(1)扶苏以数谏故
(2)卒数万人
(3)成语“一目数(亲)行”“数见不鲜”
5.故:①名词,缘故,原因;②副词,故意,特意。
(1)扶苏以数谏故
(2)广故数言欲亡
(3)成语“故弄玄虚”“无缘无故”
6.将:①动词,率领;②名词,带兵的人,将领。(1)上使外将兵
(2)项燕为楚将(
(3)成语“将遇良才”
7.然:①形容词,对,正确;②转折连词,然而,但是。
(1)吴广以为然
(2)然足下卜之鬼乎
(3)成语“不以为然”
8.指:①动词,用手指着;②通“旨”,名词,旨意,意图,意思。
(1)卜者知其指意
(2)皆指目陈胜
(3)成语“指鹿为马”“词约指(
)明”
9.书:①动词,写;②名词,书信。
(1)乃丹书帛白“陈胜王”
(2)得鱼腹中书
(3)成语“馨竹难书”“书不尽言”
10.所:①名词,处所;②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的东西”。
(1)置人所罾鱼腹中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成语“一无所获”“流落失所”
11.令:①名词,县令;②动词,号令,命令;③动词,
派,派遣;④动词,让,使。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辱
(2)令辱之
(3)召令徒属
(4)陈守令皆不在
(5)成语“三令五申”“利令智昏”
12.为:①动词,做;②介词,向。
(1)若为佣耕
(2)为天下唱
(3)成语“为非作歹”
13.号:①号令,命令;②定国号。
(1)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号为张楚
(3)成语“发号施令”
14.上:①方位名词,上面;②名词,指“皇上”。
(1)辍耕之垄上
(2)上使外将兵
(3)成语“承上启下”
15.应:①答应,回答;②响应。
(1)佣者笑而应旧
(2)宜多应者
(3)成语“一呼百应”“有求必应”
16.次:①动词,指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②动词,“按顺序排列”的意思,可译为“编次”。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欲:①动词,想要,想;②名词,欲望,愿望。
(1)广故数言欲亡
(2)从民欲也
(3)成语“欲速不达”“清心寡欲”
18.行:①xing,二声,动词,行军;②xing,二声,动词,往,去;③hang,二声,名词,行列,队伍。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2)乃行不卜
(3)行收兵
(4)成语“行伍出身”
四、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
2.皆指目陈胜
3.尉果笞广
4.置人所罾鱼腹中
5.忿恚尉
6.天下苦秦久矣
7.将军身被坚执锐
8.夜篝火
五、文言虚词
1.与(1)尝与人佣耕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当(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2)不当立 (3)当此时
六、特殊句式
1.陈胜者,阳城人也。
2.此教我先威众耳。
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4.号为张楚。
5.尝与人佣耕。
6.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7.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8.然足下卜之鬼乎!
9.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10.祭以尉首。
参考答案: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1.“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2.“敦”通“熟”,仔细。
二、1.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
2.古义:国君身边的近臣;今义:表范围,大约。
3.古义:用比喻、暗示的方法,巧妙、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侧重揭露、批评或嘲笑。
4.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5.古义:否定句中的倒装,相信自己;今义:有信心。
三、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2)形容词,漂亮,好看;(3)形容词,漂亮,好看。
2.(1)疑问代词,谁;(2)通“熟”,仔细;(3)疑问代
词,什么;(4)疑问代词,谁。3.(1)偏爱;(2)私情;(3)私情。
4. (1)早晨;(2)朝拜,朝见;(3)朝廷;(4)早晨/朝拜,朝见/朝廷。
四、1.名词活用作动词,穿戴。
2.名词活用作动词,下达。3.动词使动,使………听到。
4.形容词意动,以………为美,认为美。5.名词作状语,当面。6.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五、1.宾语前置句,应为“忌不信自”。
2.判断句,“……也”表判断。
3.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4.状语后置句,应为“皆以于徐公美”。5.状语后置句,应为“皆于齐朝”。
六、陈涉世家
1.“適”通“谪”,指“被流放”。2.“唱”通“倡”,可译为“首发”。3.“被”通“披”,可译为“穿着”。
4.“指”通“旨”,可译为“意图”“意思”。5.“以”通“已”,可译为“已经”。二、1.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2.古义:爱戴;今义:怜惜,怜爱。
3.古义:用竹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4.古义:是动词“会”与“计”的连用,意为聚!议;今义: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三、1.(1)副词,适逢,恰巧:(2)动词,聚集(3)动词,聚集/副词,恰巧。
2.(1)名词,道路,路:(2)名词,道义:(3)名路/名词,道义。
3.(1)副词,相同,同样:(2)代词,用在名词后,表示复数;(3)副词,同样/代词,用在)词后,表示复数。
4.(1)副词,多次,屡次:(2)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3)数词,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屡次5.(1)名词,缘故,原因;(2)副词,故意,特意
(3)副词,故意/名词,原因。
6.(1)动词,率领;(2)名词,带兵的人,将领,(3)名词,将领。
7.(1)形容词,对,正确;(2)转折连词,然而,但是;(3)形容词,对,正确。
8.(1)通“旨”,名词,意图,意思;(2)动词,用手指
着;(3)动词,用手指着/通“旨”,旨意,意思。9.(1)动词,写;(2)名词,书信,此指字条;(3)动词,写/名词,书信。
10.(1)……的东西;(2)名词,处所,地方:
(3)…的东西/名词,处所,地方。
11.(1)动词,派,派遣;(2)动词,让,使;(3)动词,
号令,命令;(4)名词,县令;(5)动词,命令/动词,让,使。
12. (1)动词,做;(2)介词,向;(3)动词,做。13.(1)号令,命令;(2)定国号;(3)号令,命令。14. (1)方位名词,上面;(2)名词,指“皇上”;(3)方位名词,上面。
15. (1)答应,回答;(2)响应;(3)响应/答应。16.(1)动词,“按顺序排列”的意思,可译为“编次”;(2)动词,指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1)动词,想要,想;(2)名词,欲望,愿望;(3)动词,想要/名词,欲望。
18. (1)háng,名词,行列,队伍;(2)xíng,动词,
往,去;(3)xíng,动词,行军;(4)háng,行列,“行伍”指军队。
四、1.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1.名词活用作动词,眼睛→看。
3.名词作状语,鞭杖→用鞭、杖打。
4.名词活用作动词,捕鱼用的网→捕捞。
5.形容词使动,使……恼怒。
6.形容词意动,……为苦。
7.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坚,坚硬的铠甲;锐,锐利的武器。
8.名词活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五1.(1)连词,可译为“和”“同”“跟”:(2)同“举”,副词,可译为“全”“都”。
2.(1)介词,“应当,应该”的意思:(2)助动词,可译为“应当”;(3)介词,相当于“正在……的时候”。
六1.判断句,“……者……也”判断句式。
2.判断句,“耳”,判断句式。3.判断句,“乃”加强判断。4.判断句,“为”,判断句式。5.被动句,佣,被雇佣。6.被动句,为,被。
7.省略句,“使”后省略兼语“之”。
8.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该为“然足下卜之(于)鬼乎”。
9.省略句,在“与”后省略宾语“义军”。10.状语后置句,即“以尉首祭”
来源:虎妞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