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6亿!阿里巴巴,彻底爆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23:41 3

摘要: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对外披露了2026财年第一季度(即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这三个月)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阿里巴巴收入共计2476.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倘若不算高鑫零售和银泰已处置业务的收入,按照同口径来计算,收入同比增长达到了10%。而

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让阿里巴巴股价单日暴涨18%,创下年内新高。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阿里在AI和消费两大战略上的坚定投入开始收获成效。

1. 财报爆了

8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对外披露了2026财年第一季度(即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这三个月)财报。数据显示,该季度阿里巴巴收入共计2476.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倘若不算高鑫零售和银泰已处置业务的收入,按照同口径来计算,收入同比增长达到了10%。而净利润更是亮眼,飙升至423.8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76%,远超市场此前预期。

在这份财报里,有两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增幅;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数量同比增长25%,其中即时零售业务更是成为了一匹“黑马”,表现十分突出。

这份优异的成绩单,不仅是阿里巴巴“AI+消费”双轮驱动战略的首次亮相,更是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预示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9月1日港股开盘后,阿里巴巴股价一上来就涨超18%,这波涨幅创下了自2022年11月以来的最大盘中纪录。随之而来的是市值的大幅攀升,单一天就增加了近4000亿港元。很明显,资本市场正用真金白银,表达着对阿里巴巴最新财报的认可。

不过在这份财报里,最受关注的其实不是收入增长本身,而是阿里业务的结构性变化。像中国电商集团收入增长了10%,客户管理收入也同步增长10%,而云智能集团的收入增速更是加快到了26%。

从这些数据能看得出来,阿里巴巴已经构建起“电商+云智能”双轮驱动的全新业务格局。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AI相关收入在云业务外部商业化收入中占比已超过20%,证明AI不再只是概念性的故事,而是实实在在的业绩贡献者。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我们围绕消费和AI+云两大战略进行了重点投入,并取得了强劲增长”。

这位技术出身的CEO正在给阿里巴巴打下深刻的技术烙印。

2. “电商+云智能”

今年4月底,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tab以“闪购”一级流量入口展示。

短短四个月时间,这项业务已经发展成为阿里巴巴的用户增长引擎。数据显示,淘宝闪购月度活跃用户已突破3亿,较4月之前增长200%。仅8月前三周,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

淘宝闪购不仅带来了用户增长,更创造了实实在在的GMV。

今年7月,有395个非餐饮类品牌商家在淘宝闪购上的月成交额突破百万元大关,66个品牌实现了千万元级别的成交额,阿里计划未来三年从即时零售获得1万亿元的增量GMV。

不过,这场闪电战代价不菲。阿里本季度销售和市场费用高达531.78亿元,若不考虑股权激励费用影响,该项费用占收入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3.4%跃升至21.5%。

7月,阿里宣布将投入500亿元进行直接补贴,这种投入规模甚至超出了市场预期。摩根士丹利此前将阿里巴巴目标价从180美元下调至150美元,指出约100亿元的即时零售投资是其目标下调的关键因素,并预计这些投资在第二财季可能达到200亿元左右的峰值。

阿里发力即时零售的真正战略价值,在于其带来的生态协同效应。淘宝闪购的高频流量正带动电商用户活跃度和成交量。

据QuestMobile数据,今年4月阿里参与外卖大战前,淘宝App的日活跃用户数(DAU)为3.74亿,仅比拼多多高约550万。到7月,淘宝当月DAU领先拼多多近5000万,双方拉开明显差距。反映在财务指标上,阿里中国电商集团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至892.52亿元,主要由货币化率提升所驱动。

3. 新的时代

战略调整背后伴随组织架构重构。今年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8月22日,阿里更新官网,正式将原先的“1+6+N”架构变更为三大板块:阿里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和所有其他业务。

此次架构重组的核心逻辑是收缩战线,强化协同。新架构下,三大核心板块紧扣电商、AI、即时零售三大战略。调整后,蒋凡作为掌舵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两大核心业务的负责人,在阿里的地位更加稳固,曾经的“太子”真正重回权力中心。

在即时零售之外,阿里云的表现为财报增添了一抹亮色。

阿里巴巴正在全力投入AI。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已经在AI基础设施及AI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2025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的资本开支为386亿元,同比增长220%,创下单季历史新高。

这些投入已经开始产生回报。阿里云收入增长26%至333.98亿元,远超市场预期。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

阿里还宣布了3800亿元的三年投资计划,主要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这表明尽管投入巨大,阿里巴巴仍然认为AI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更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已经开发出与英伟达生态兼容的新AI芯片,以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这款新芯片正在测试中,旨在服务于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推理任务。

阿里巴巴的战略转型赢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9月1日,阿里巴巴港股股价大涨超18%,带动整个港股科技板块上涨。

投资机构纷纷上调阿里巴巴目标价。摩根大通将阿里目标股价从140美元上调至170美元;野村证券也从152美元上调至170美元;杰富瑞目标价从145港元上调至160港元。

更引人注目的是,曾经的大空头迈克尔·巴里已清空所有中概股看跌期权,转而斥资6060万美元大举买入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看涨期权。这一举动与他一季度全面做空的策略形成强烈反差。

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在AI和即时零售领域快速取得突破,与之前的巨大投入密切相关。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巴巴在AI基础设施以及AI产品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已经超过1000亿元。

本季度,阿里巴巴在AI和云计算领域的资本支出达到了386亿元。这种投入力度甚至超过了国际头部科技公司。

巨大的投入必然会影响短期财务表现。本季度阿里巴巴自由现金流出现了净流出188.15亿元的情况,而去年同期则为净流入173.72亿元。这种投入体现了阿里巴巴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在财报电话会上,吴泳铭清晰点出了阿里巴巴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他提到:“面对未来,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阿里巴巴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我们将以饱和式投入的姿态去迎接未来。”

这样的战略判断,背后是阿里对技术发展和消费趋势的深入观察。就拿AI来说,阿里正从算力、平台、模型、生态到实际应用,一步步推进全方位布局;在消费领域,阿里也在整合饿了么、飞猪这些资源,想搭建起能覆盖“吃喝玩乐购”的全场景消费链条。

面对美团、京东这些对手的激烈竞争,阿里的应对显得比较克制。从财报数据能看出来,虽然阿里也参与了即时零售和外卖领域的竞争,但并没有陷入单纯拼价格的漩涡里。管理层也明确说了,对AI的投入才是当下的重点。正是这样的战略选择,让阿里没像有些竞争对手那样,陷入利润大幅下滑的麻烦里。

如今,随着AI投入慢慢进入收获阶段,电商业务也重新找回了增长动力,阿里巴巴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来源:品牌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