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里的夫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8 17:51 1

摘要:凌晨五点半,南方的天刚蒙蒙亮,电子厂宿舍区的路灯还没熄,李建国就轻手轻脚地从床上坐起来。他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摸过叠在床头的蓝色工装,手指碰到布料上磨出的毛边时,指尖顿了顿——这件工装穿了三年,袖口和裤脚都补过两次,是他和妻子王秀兰刚进这家电子厂时发的。

车间里的双影:李建国和王秀兰的工厂岁月

凌晨五点半,南方的天刚蒙蒙亮,电子厂宿舍区的路灯还没熄,李建国就轻手轻脚地从床上坐起来。他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摸过叠在床头的蓝色工装,手指碰到布料上磨出的毛边时,指尖顿了顿——这件工装穿了三年,袖口和裤脚都补过两次,是他和妻子王秀兰刚进这家电子厂时发的。

“再睡十分钟,我先去打热水。”他低头对还埋在被子里的王秀兰说,声音轻得像车间里飘着的棉絮。王秀兰迷迷糊糊应了一声,翻了个身,露出半截胳膊,手腕上那道浅褐色的疤痕在微光里很显眼——那是去年夏天她给流水线换零件时,被发烫的金属片烫到的,当时李建国攥着她的手跑医务室,手心全是汗。

李建国拎着两个搪瓷杯往水房走,宿舍区的水泥路还沾着露水,踩上去有点凉。路上碰到几个同样早起的工友,大家点头打招呼,嘴里说着“早啊”,声音里还带着没醒透的沙哑。水房的水龙头哗啦啦流着热水,他把杯子接满,又往里面兑了点凉水——王秀兰胃不好,喝不了太烫的水。

等他拎着水回到宿舍,王秀兰已经坐起来了,正对着镜子梳头发。她的头发长到肩膀,是去年过年时在老家剪的,现在发梢有点分叉,她总说等今年攒够了钱,就去厂区门口的理发店烫个卷。“今天要赶这批订单,估计得加班到十点。”王秀兰一边把头发扎成马尾,一边对李建国说,手里的皮筋绕了三圈,把马尾勒得紧紧的——这样干活时头发就不会掉进零件盒里。

两人简单洗漱完,从床底下拖出一个铁皮饭盒,里面是昨天晚上剩下的米饭和炒青菜。李建国把饭盒放进食堂的蒸箱里,又买了两个肉包——王秀兰爱吃肉包,他自己则啃馒头,说“馒头顶饿”。六点五十,车间的广播响了,“请各工位员工到岗,准备开机”的声音在厂区里回荡,两人快步走向车间,蓝色的工装在晨雾里晃成两道影子。

一、流水线的节奏

李建国的工位在车间西侧的组装线,负责给电路板拧螺丝。他面前的传送带上,一个个绿色的电路板匀速移动,他左手捏着电路板,右手拿着电动螺丝刀,“咔嗒、咔嗒”的声音几乎不停歇。螺丝刀的头是特制的,比普通的小一圈,因为电路板上的螺丝孔只有指甲盖一半大。他的手指粗糙,指关节上有一层厚厚的茧,那是常年握螺丝刀磨出来的,虎口处还有一道细小的伤口——昨天拧螺丝时没抓稳,螺丝刀划到的,他用创可贴贴了,现在渗出血迹,把创可贴染成了淡红色。

“老李,你这速度又快了啊!”旁边工位的老张拍了拍他的肩膀,手里的电路板还没拧完最后一个螺丝。李建国笑了笑,没说话,眼睛还盯着传送带上的电路板。他知道,今天的订单要赶在下午五点前完成一半,不然晚上加班就得更晚。他的速度是车间里数一数二的,最快的时候,一分钟能拧二十个螺丝,这个记录到现在还没人打破。

王秀兰的工位在组装线的下游,负责检验电路板。她面前有一盏台灯,灯光是暖黄色的,正好照在电路板上。她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眼睛离电路板只有几厘米远,一个一个检查螺丝有没有拧紧、零件有没有装错。她的眼神很专注,连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都好像没听到。有一次,她发现一个电路板上的零件装反了,要是流到下一道工序,整批产品都得返工,厂长还特意在大会上表扬了她,给她发了两百块奖金。

“秀兰,歇会儿吧,喝口水。”李建国趁着传送带暂停的间隙,把自己的水杯递过去。王秀兰接过水杯,喝了一口,又把水杯递回去,“你也喝点,别总想着干活。”她的声音有点哑,因为早上没来得及喝水。李建国接过水杯,喝了一大口,又把水杯放在她旁边的桌子上,“我那边快,你慢慢检,别累着眼睛。”

中午十二点,车间的广播响了,“午饭时间到,休息一小时”。两人走到食堂,李建国从蒸箱里拿出饭盒,米饭还是热的,青菜有点凉了。王秀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鸡蛋,递给李建国,“昨天食堂发的,我没吃,你吃吧,补补身子。”李建国接过鸡蛋,剥了壳,又分成两半,把大的一半递给她,“一起吃,我一个人吃不完。”两人坐在食堂的角落,一边吃饭,一边说着话,话题大多是孩子——他们的儿子小宇在老家读小学,由爷爷奶奶带着,昨天晚上视频时,小宇说想妈妈做的红烧肉,王秀兰说等下个月发工资,就寄点钱回去,让奶奶给小宇做。

二、宿舍的小天地

下午六点,车间的灯还亮着,大部分工友都去吃饭了,李建国和王秀兰还在工位上。“再赶二十个,就能完成今天的量了。”李建国对王秀兰说,手里的螺丝刀又快了几分。王秀兰点点头,手里的放大镜又凑近了电路板。

晚上七点半,两人终于忙完了,走到食堂时,饭菜已经凉了。食堂的师傅给他们热了饭菜,又多打了一勺红烧肉,“你们俩天天加班,辛苦啦。”师傅笑着说。王秀兰连声道谢,把红烧肉都夹给了李建国,“你干活累,多吃点。”李建国又把红烧肉夹回她碗里,“你也累,咱们一起吃。”

回到宿舍时,已经晚上八点多了。宿舍很小,只有十平方米,里面摆着一张双人床、一个衣柜和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电饭煲和几个碗碟,还有一盆绿萝——那是去年春天,王秀兰从厂区门口的花店买的,现在长得很茂盛,叶子绿油油的,给宿舍添了点生气。

王秀兰先去打水,准备洗漱,李建国则坐在桌子前,拿出手机给家里打视频电话。电话接通后,小宇的脸出现在屏幕上,“爸爸!妈妈!”小宇的声音很响亮,李建国笑着说:“小宇,今天在学校乖不乖?有没有认真听课?”小宇点点头,拿着手机跑向厨房,“奶奶在做红烧肉,我跟你们说,奶奶做的红烧肉可香了!”屏幕里传来奶奶的声音:“建国、秀兰,你们在厂里别太累了,注意身体,小宇很乖,你们放心。”王秀兰接过手机,眼圈有点红,“妈,您也别太累了,要是小宇不听话,您就打视频电话跟我们说。”

挂了电话,王秀兰开始洗漱,李建国则坐在桌子前,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他们每个月的开支:房租三百、生活费八百、给家里寄一千五、水电费一百五……他算了算,这个月还能攒下一千块,离他们买房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他们想在老家的县城买一套房子,等小宇上初中了,就把他接到县城读书,这样他们就能经常回家看孩子了。

“别算了,快洗漱吧,明天还要早起呢。”王秀兰擦着头发,对李建国说。李建国把笔记本收起来,放进抽屉里,又把桌子擦干净,才去洗漱。

晚上九点半,宿舍的灯熄了。王秀兰靠在李建国的肩膀上,“你说,咱们什么时候能在县城买房啊?”李建国握着她的手,“快了,再攒两年,就能付首付了。到时候,咱们就能天天跟小宇在一起了。”王秀兰点点头,闭上眼睛,嘴角带着笑。车间里的机器声还在远处回荡,但在这个小小的宿舍里,只有两人均匀的呼吸声,温暖而安稳。

三、屏幕那头的牵挂

周末不加班,李建国和王秀兰早早起了床,准备去厂区附近的菜市场买菜。菜市场离厂区有两公里,两人走着去,路上碰到很多工友,大家都提着菜篮子,说说笑笑的。

菜市场很热闹,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王秀兰在一个卖青菜的摊位前停下,拿起一把青菜,翻了翻叶子,“老板,这青菜怎么卖?”“三块钱一把,新鲜得很,早上刚摘的。”老板笑着说。王秀兰又讨价还价了几句,最后两块五买了一把。李建国则在一个卖肉的摊位前,买了一斤五花肉——他要给王秀兰做红烧肉,弥补上次小宇在视频里说想吃红烧肉的遗憾。

回到宿舍,李建国开始做饭,王秀兰则坐在桌子前,给小宇织毛衣。毛线是去年冬天买的,是小宇喜欢的蓝色。她的手指很灵活,织毛衣的速度很快,已经织到袖子了。“你织得真快,小宇肯定喜欢。”李建国一边炒红烧肉,一边说,锅里的红烧肉冒着热气,香味飘满了整个宿舍。

中午十二点,红烧肉做好了,还有炒青菜和番茄蛋汤。两人坐在桌子前,吃着饭,聊着天。“等下次回家,咱们带小宇去县城的公园玩,听说那里有摩天轮。”王秀兰说,眼睛里满是期待。李建国点点头,“好啊,再带他去吃肯德基,他上次视频里说想吃汉堡。”

下午,两人坐在宿舍里,给家里打视频电话。小宇看到王秀兰织的毛衣,高兴得跳了起来,“妈妈,这毛衣真好看,我什么时候能穿啊?”王秀兰笑着说:“等织好了就给你寄回去,冬天就能穿了。”小宇又拿着手机,给他们看自己的奖状,“爸爸、妈妈,我这次考试考了全班第一,老师给我发了奖状!”李建国和王秀兰都笑了,眼里满是骄傲。

挂了电话,王秀兰靠在李建国的怀里,“要是咱们能一直在老家陪着小宇就好了。”李建国摸了摸她的头发,“会的,等咱们买了房子,就把小宇接到县城,我找个工地干活,你在家附近找个超市的工作,就能天天陪着他了。”王秀兰点点头,把脸埋在他的怀里,眼泪有点湿了他的衣服。

四、年终的归途

十二月的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冷,但也透着一股寒意。车间里的机器还在不停地运转,因为要赶在春节前完成最后一批订单。李建国和王秀兰每天都加班到十一点,回到宿舍时,累得倒头就睡。

终于,在腊月二十这天,订单完成了。厂长给大家发了工资和年终奖,还每人发了一袋大米和一桶油。李建国拿着工资条,算了算,这个月加上年终奖,能攒下三千块,离买房的首付又近了一步。

“咱们明天就回家吧,买早上的火车票。”王秀兰收拾着行李,把给小宇买的衣服、玩具都放进包里,还有给爷爷奶奶买的围巾和帽子。李建国点点头,“好,我现在就去买火车票。”

第二天早上五点,两人背着行李,走到厂区门口的公交站,等着去火车站的公交车。天还没亮,路上没什么人,只有路灯亮着。公交车来了,两人上了车,找了个座位坐下,靠在一起,闭着眼睛休息。

火车站里人山人海,到处都是背着行李的人,大家都赶着回家过年。李建国和王秀兰排队买票、安检,终于上了火车。火车开动时,王秀兰看着窗外,眼里满是期待,“马上就能见到小宇了。”李建国握着她的手,“是啊,马上就能见到了。”

火车开了六个小时,终于到了老家的县城。两人下了火车,又坐了一个小时的班车,才到镇上。刚走到镇上的路口,就看到小宇和爷爷奶奶在等着他们。“爸爸!妈妈!”小宇跑过来,扑进王秀兰的怀里。王秀兰抱着小宇,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小宇,妈妈好想你。”李建国蹲下来,摸了摸小宇的头,“小宇,有没有想爸爸?”小宇点点头,“想,我每天都想。”

回到家,奶奶已经做好了饭菜,红烧肉、炒青菜、番茄蛋汤,都是他们爱吃的。小宇坐在王秀兰的怀里,一边吃着红烧肉,一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李建国和爷爷喝着酒,聊着天,说着厂里的趣事和家里的情况。

晚上,小宇躺在王秀兰的怀里,听她讲故事。王秀兰把织好的毛衣拿出来,给小宇穿上,大小正好。“妈妈,这毛衣真暖和。”小宇笑着说,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王秀兰抱着小宇,感觉心里满满的,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春节过后,李建国和王秀兰又要回工厂了。离开家的那天早上,小宇抱着王秀兰的腿,哭着说:“妈妈,你别走,我想你。”王秀兰蹲下来,擦着小宇的眼泪,“小宇乖,妈妈和爸爸去厂里挣钱,等攒够了钱,就回来陪你,给你买大房子。”李建国也蹲下来,对小宇说:“小宇,你要好好读书,等爸爸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坐在去火车站的班车上,王秀兰看着窗外,眼泪又流了下来。李建国握着她的手,“别难过,咱们再努力几年,就能回家了。”王秀兰点点头,擦干眼泪,看着李建国,“嗯,咱们一起努力。”

火车开动了,朝着南方的方向驶去。窗外的风景不断变化,从老家的田野变成了城市的高楼。李建国和王秀兰坐在火车上,看着彼此,眼里满是坚定。他们知道,工厂里的日子很辛苦,但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只要能为了孩子、为了家努力,再辛苦也值得。

车间里的机器还在轰鸣,蓝色的工装还在穿梭,李建国和王秀兰的身影,在流水线上、在宿舍里、在食堂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是千千万万工厂夫妻中的一对,平凡而普通,但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守护着属于自己的家。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有着最真实的温暖,像车间里的灯光,虽然微弱,却能照亮前行的路。

来源:自由自在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