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来袭,四科医生联合送上防护指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2 19:31 1

摘要:中央气象台4月10日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华北地区将迎来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性大风天气,伴随沙尘、降温及强对流天气。此类气象条件可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外伤、儿童健康风险等。应急总医院呼吸内科、急诊科、骨科、儿科医生从专业角度为您详解防护要点。

极端天气下,科学防护可降低80%以上的健康风险。

中央气象台4月10日发布大风黄色预警,华北地区将迎来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性大风天气,伴随沙尘、降温及强对流天气。此类气象条件可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外伤、儿童健康风险等。应急总医院呼吸内科、急诊科、骨科、儿科医生从专业角度为您详解防护要点。

呼吸内科:警惕沙尘与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双重打击

风险因素

大风携带的沙尘颗粒(PM10、PM2.5)可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冷空气则易引发气道痉挛,诱发以下问题:

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患者可能病情加重,出现咳喘、呼吸困难。

感染风险:沙尘中的病原微生物可能引发肺炎、支气管炎。

过敏反应:花粉、尘螨等过敏原随风扩散,导致过敏性鼻炎或结膜炎。

防护建议

1.减少外出:沙尘严重时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

2.佩戴口罩:选择N95或医用外科口罩,过滤颗粒物。

3.药物备急:哮喘患者随身携带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 inhaler)。

4.保湿气道:适量饮水,可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

案例提示:2021年北京沙尘暴期间,COPD急性发作就诊率增加40%,提前防护至关重要。

急诊科:防范突发伤害与心血管事件

高风险场景

坠落物砸伤:广告牌、树枝等被吹落导致头部或躯干外伤。

交通事故:强风影响车辆稳定性,尤其高架桥、隧道口等路段。

心脑血管急症:气温骤升骤降易诱发心梗、脑卒中。

急救措施

1.外伤处理:若被异物砸中,先检查意识状态,出血时用干净布料压迫止血。疑似骨折时固定伤肢,避免移动。

2.心脑血管预警:高血压患者每日监测血压,避免清晨低温时段外出。出现胸痛、肢体麻木立即拨打120。

数据支持: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心梗风险增加2%。大风天急诊外伤患者数量通常增加15%-20%。

骨科:大风天谨防跌倒与运动损伤

常见损伤类型

跌倒骨折:老年人因风力失衡导致髋部、腕部骨折。

肌肉拉伤:逆风行走时膝关节、腰背部负荷增大。

旧伤复发:关节炎患者对湿度、温度敏感,易出现关节疼痛。

预防与应对

1.行走技巧:穿防滑鞋,避免单手撑伞(建议使用双肩背包固定重心)。步行时屈膝微蹲,降低身体重心。

2.居家防护:湿滑地面及时清理,浴室铺设防滑垫。

3.疼痛管理:关节炎患者可热敷疼痛关节,必要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

医生提醒:65岁以上人群跌倒后髋部骨折致死率达20%,大风天建议使用拐杖辅助行走。

儿科:关注儿童敏感体质与意外风险

特殊脆弱性

呼吸道敏感:儿童气道狭窄,沙尘易引发喉炎、喘息性支气管炎。

体温调节差:体温流失快,低温可能诱发呼吸系统疾病。

意外伤害:强风可能吹倒婴儿车或导致儿童被杂物击中。

重点防护

1.非必要不外出:关闭门窗,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

2.穿戴防护:外出时佩戴儿童专用防风镜和口罩,穿戴连体衣防止风灌入。

3.饮食调节:增加维生素A(如胡萝卜)摄入,增强呼吸道黏膜抵抗力。

4.安全出行:婴儿车需加装防风罩并避开高层建筑周边。

5.疾病监测:若出现呼吸急促、声嘶、犬吠样咳嗽(警惕急性喉炎),立即就医。

临床观察:大风天气后儿科呼吸道感染就诊量常上升30%,尤其1-3岁幼儿群体。

总结:四科联合防护口诀

呼吸内科:口罩随身戴,沙尘不进肺。

急诊科:避走高危处,急救电话存。

骨科:防滑重心稳,跌倒能避免。

儿科:保暖又遮面,孩子不受罪。

极端天气下,科学防护可降低80%以上的健康风险。请转发给身边人,共筑安全防线!

责编|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疗投诉再引热议:因为开了13元的检查单,患者投诉,医生停职……

管培医生来了,一大批医学生或将就业有望!网友:实习生、规培生、研究生、专培生……无法出道医学生的一生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