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年那久逢甘霖般的华西秋雨如期而至,带着丝丝缕缕的温柔,磅礴的或轻轻的洒落在秦巴大地的山川之间,一场关乎生命与希望的润泽之旅,将遭受干旱肆虞的南北亿万生灵得以解渴,看到了生机和希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朝李商隐的一首“巴山雨夜张秋池”诗歌,把华西秋雨的景致描绘的如醉如痴,流传千年。
当今年那久逢甘霖般的华西秋雨如期而至,带着丝丝缕缕的温柔,磅礴的或轻轻的洒落在秦巴大地的山川之间,一场关乎生命与希望的润泽之旅,将遭受干旱肆虞的南北亿万生灵得以解渴,看到了生机和希望。
郧阳城的秋雨美景
去年的此时,汉江流域,嘉陵江流域上中游毗邻地区的湖北,陕西,甘肃,重庆,四川这片土地正被干旱的阴霾紧紧笼罩。天空像是被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严严实实地遮住,不见一丝雨水的踪迹。甘南的老农手捧干枯的庄稼,迎天长啸:“老天爷,求求你下点雨吧!”陕南的森林过早染上了秋色,那是久旱无雨,导致森林植被无奈的卸去了枝叶。川西的稻田龟裂如纵横交错大地的褶皱,水稻无水灌浆几乎颗粒未收。
汉江,这条曾经奔腾不息、气势磅礴的母亲河,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干旱中,露出了疲惫与无奈。水位急剧下降,河床大片大片地裸露在外,干裂的土地就像老人脸上那纵横交错的皱纹,每一道都写满了痛苦与挣扎。“汉江”变成了“旱江“,上游几乎断流,襄阳段变成了臭水体,丹江库水成了死水位,不得不人工抽水北送。
南水北调中线这一伟大的世纪工程,也在这场近一年的持续干旱气候环境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本源源不断向北方输送的清澈江水,流量大幅减少。北方的大地,那些依赖汉江之水滋润的农田,因缺水而干裂,庄稼在烈日下耷拉着脑袋,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城市里的居民,也感受到了用水紧张的压力,每一滴水都变得无比珍贵。干旱,就像一个无情的恶魔,肆意地吞噬着生命的希望,让南北两地的人们都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南水北调穿黄工程
在中国的水资源调配版图上,汉江宛如一条被反复“揉搓”的羊毛,在渭南调水、南水北调、鄂北调水等工程的交织下,承载着南北生计的历史之重,此时,已不堪重负。
汉江,这条发源于秦岭南麓的河流,本有着自己的生态节律与水量平衡。然而,随着一系列调水工程的实施,它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汉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为起点,将滚滚汉水引向华北大地,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送去生命之水。截至2025年7月,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突破8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85亿人,汉江的贡献功不可没。
鄂北调水工程同样将目光投向了汉江。它以丹江口水库为水源,自河南淅川县清泉沟取水,穿越豫鄂大地,为鄂北岗地的襄阳、随州、孝感等地送去甘霖,年均引水7.7亿立方米,灌溉耕地近千万亩,让曾经干旱的土地焕发生机,让”湖广熟,天下足“成为民族复兴的盛景。
陕西渭河风光
渭南调水,以黄金峡水库为取水源头,使长江和黄河在此牵手联姻。整个关中地区对水资源的渴求,与汉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紧密挂钩。在干旱时节,关中地区通过多种方式引水抗旱,背后是对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强烈需求,加重了汉江流域的水资源压力。
汉江就像被过度拉扯的羊毛,在满足各方用水需求的同时,自身生态却亮起了红灯。水位下降、水质变化、生态退化等问题接踵而至。它不仅是南北调水的“生命线”,更是自身流域亿万人民的“母亲河”。如何在保障南北用水的同时,让汉江得以喘息,重焕生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我们身逢盛世,国运顺遂,大自然也眷顾我们的生活福祉。今年的华西秋雨,宛如一位温柔多情的仙子,带着对大地的深情眷恋,悄然降临。它不像夏日的暴雨那样气势汹汹、来势猛烈,而是以一种丝丝缕缕、朦朦笼笼的姿态,轻轻地、缓缓地飘落。每一滴雨,都像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带着大自然的深情厚意,洒落在汉江的源头,洒落在秦巴的每一寸土地上。
华西秋雨润无声
起初,那雨小得几乎让人察觉不到。它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山峦的脊背,滋润着树木的枝叶,给大地带来一丝若有若无的湿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秋雨,却展现出了它坚韧不拔的力量。它日复一日、不辞辛劳地飘落着,持续地为汉江及秦巴地区补充着径流。
在汉江的源头,那潺潺的溪流,在秋雨的滋润下,逐渐变得欢快起来。原本细如丝线的溪水,开始汇聚成一股股清澈的溪流,奔腾着、跳跃着,向着远方的大河奔去。山间的瀑布,也从最初的断断续续,变得气势恢宏。那飞泻而下的水流,撞击在岩石上,溅起层层洁白的浪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重燃。
随着秋雨的持续,汉江的水位也在逐渐上升。9月8号,石泉段形成1号洪峰。9月17号,丹江水库水位达到159米,又呈现出烟云浩渺的壮阔景观。9月18号,汉江水漫过安康市区的游步道,又使干涸见底的汉江河谷再次充盈满溢。那宽阔的江面,再次泛起了层层涟漪,波光粼粼,宛如一条黄色的巨龙在大地上蜿蜒前行。江水奔腾不息,带着秦巴大地的深情厚谊,一路向北,奔赴那干渴已久的北方大地。
丹江口水库风光
华西秋雨是汉江径流量的四成以上,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70%以上的储存水源。对于北方的亿万生灵来说,这绵绵的华西秋雨,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它就像一场甘霖,滋润着北方那干裂的土地,让枯萎的庄稼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它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北方居民的心田,缓解了他们用水紧张的燃眉之急。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人们望着那清澈的自来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广袤的田野里,农民伯伯们看着那茁壮成长的庄稼,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汉江源头水的不稳定。尽管今年的华西秋雨丰沛,为汉江注入了大量的水源,但这只是大自然偶尔的慷慨馈赠。在漫长的岁月里,汉江的水源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汉江水源的不稳定,给南水北调工程带来巨大的压力。历史记录,汉江因长期严酷的干旱气候,多次断流。这种恶劣天气,无疑给我们敲响警钟,要未雨绸缪。
安康市段的汉江涨水了
当我们沉浸在这场秋雨带来的喜悦,为汉江的暂时充盈而庆幸时,可曾想过:若未来的时光里,气候的魔掌愈发肆虐,让华西秋雨不再如约而至,让汉江的源头变得干涸荒芜。若生态的警钟长鸣不止,却依旧无法唤醒我们对环境的珍视,让汉江的水质每况愈下。到那时,那承载着南北希望的南水北调工程,还能否如往昔一般,将生命的琼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吗?
那依赖汉江之水生存的亿万生灵,又该在何处寻觅那滋润生命的希望之光?我们,又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对着干涸的汉江,对着北方焦渴的大地,痛悔今日的疏忽与短视,任那悔恨的泪水如决堤之洪,却再也无法挽回这破碎的山河?
欢迎大家讨论,请你把合理化建议写在评论区,引起汉江问题志同道合之士的关注关爱,共同治理汉江,让汉江不再“干渴”,让调水干渠每天都有清泉汩汩流淌!
秦岭秋季彩色图案
来源:汉江渔哥1e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