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采用“沙膜”技术,通过植物纤维粘合剂固化沙土,形成保水保肥的土壤层;光伏板阵列既能发电,又能降低地表蒸发,为狼尾草、紫花苜蓿等耐旱作物提供生长条件。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一场科技治沙的革命正在上演。
中广核洛浦万亩沙漠治理示范项目通过“荒漠化治理+农光互补”模式,将2.2万亩流动沙丘变为“蓝板绿洲”。
项目采用“沙膜”技术,通过植物纤维粘合剂固化沙土,形成保水保肥的土壤层;光伏板阵列既能发电,又能降低地表蒸发,为狼尾草、紫花苜蓿等耐旱作物提供生长条件。
仅用一年时间,项目便实现万亩覆绿,年发电量达9.63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51万吨,同时年产苜蓿等干草饲料1000吨,满足1660只羊的全年需求。
这一奇迹的背后,是中国沙漠治理黑科技的集中爆发。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合龙”,采用“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三位一体模式,通过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种植红柳、梭梭等植被,结合光伏板阵列挡风发电,形成立体生态屏障。
库布其沙漠则创新“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技术,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有机土豆、肉苁蓉等作物,实现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双赢,带动10.2万农牧民脱贫致富。
这些黑科技不仅让沙漠变绿洲,更构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从“十秒种树法”到无人机飞播,从沙膜改良到智能植树机器人,中国正以科技之力改写“死亡之海”的命运,为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惠晨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