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守西域四十年,满城尽是白发兵,大唐最后的兵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2 16:00 1

摘要:你能想象一支军队,在与朝廷彻底失联、孤立无援的绝境中,坚守飞地长达40年吗?这并非虚构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在唐朝的一段震撼人心的传奇。

你能想象一支军队,在与朝廷彻底失联、孤立无援的绝境中,坚守飞地长达40年吗?这并非虚构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在唐朝的一段震撼人心的传奇。

隋朝国祚仅38年,而这支军队苦守的时长竟超过了隋朝的存在时间。他们,就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西北孤忠——安西军。

公元640年,西域高昌国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大事,国君麴文泰竟被活活吓死。当时,在名将侯君集的率领下,唐军已如神兵天降,兵临高昌国城下。

此前,麴文泰错误地选择投靠西突厥,不仅对唐朝傲慢无礼,公然无视唐朝的威严,还恶意阻断了西域的重要通道,严重影响了唐朝与西域各国的交流与商贸往来。高昌国为其短视且愚蠢的行径付出了惨痛代价,轻而易举地便被唐朝攻克。

随后,唐太宗李世民在此设立了安西都护府。没过多久,龟兹也顺利纳入唐朝版图,安西四镇就此正式设立。为了稳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唐朝特意派遣数万精锐兵马驻扎此地,自此,安西军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安西军人数虽不算众多,但战斗力却在当时堪称顶尖。军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配备陌刀的小队,在唐朝时期,陌刀是当之无愧的最强冷兵器。一把陌刀的造价极其高昂,价值高达上百贯钱,普通人家一年的全部开销仅仅才4贯钱。

凭借着如此强大的实力,仅仅2万多安西军便成功震慑住了西域的55国,令这些国家心生畏惧,不敢轻举妄动。

在高仙芝的带领下,安西军还曾与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爆发了“怛罗斯之战”。面对兵力远超己方数倍、多达20多万的阿拉伯军,2万安西军毫无惧色,在战场上丝毫不落下风。

若不是关键时刻唐军将领葛逻禄突然叛变,临阵倒戈,这场战役的最终胜负实在难以预料。

公元755年,一场席卷唐朝的巨大灾难——安史之乱爆发了,唐朝的局势瞬间急转直下,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为了平定叛乱,挽救岌岌可危的大唐江山,朝廷不得不紧急抽调边防部队。这一无奈之举,却给了一直对唐朝领土虎视眈眈的吐蕃绝佳的可乘之机。

吐蕃见状,迅速行动起来,开始疯狂地蚕食大唐的领土,并且逐渐向安西四镇逼近。公元764年,吐蕃成功吞并凉州,彻底截断了安西四镇与唐王朝之间的联络之路,随后,吐蕃一举吞并唐朝的西域地区。

然而,英勇无畏的安西军并未就此轻易认输。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据守孤城,一次又一次地顽强击退了吐蕃的猛烈进攻。

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唐朝名将郭子仪在公元766年果断上书朝廷,建议朝廷立即派人前往河西、安西等地进行巡抚。于是,将领郭昕肩负起了这个无比艰巨的重任。

虽然史书并未详细记载郭昕究竟是如何历经艰难险阻到达西域的,但根据当时的局势推断,他能选择的路仅有两条:

一是途经凉州,然而这需要在吐蕃势力范围极其严密的监控下冒险偷渡;

二是绕道回河,可这条路同样充满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沿途环境恶劣,危机四伏。

无论哪条路,都充满艰难险阻。好在郭昕成功抵达西域,并担任安西四镇留后。但随着吐蕃势力不断壮大,安西四镇与唐朝最终还是完全失去联系。直到回纥新可汗药罗葛登基并同意借路,双方才恢复通信。

公元780年,郭昕派使者绕道回鹘,历经千辛万苦前往大唐。此时唐朝才知晓河西、安西等地仍有唐军将士坚守,安西军依旧手持陌刀,守护着唐朝疆土。

唐德宗得知这一消息后,大为感动,内心满是震撼与欣慰,立即遣使前往西域,加封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同时下令将当地坚守的将士全部官升七级。

旨意传来后,安西四镇的军民们顿时民心大定,士气大振。然而,对此地早已垂涎三尺的吐蕃却恼羞成怒,随即加紧了对安西四镇的攻势。

在吐蕃疯狂的进攻下,很快,伊州、西州、北庭都护府接连沦陷,安西四镇就此彻底陷入了吐蕃的包围圈之中,并且也无法再像之前那样绕道回鹘与唐王朝通信。

从此,安西四镇成为了一座真正的孤城,在茫茫大漠中独自面对强大的敌人。

公元808年,安西四镇最终陷落,安西大都护郭昕也下落不明,有人猜测他以身殉国,也有人认为他在任上病逝。

在《悟空入竺记》中,高僧悟空记载了“四镇安西,四镇节度使、安西副大都护兼御史大夫郭昕”。

安西军至死都没能回到大唐,没能再见到长安的繁华。但他们“不死不退”的军魂,却永远留存。

120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仿佛能感受到安西四镇的凛冽寒风,扑面而来的是安西军死守的气节,是大唐永不倒下的脊梁。安西军虽已远去,但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

来源:神经外科周医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