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璇做梦也没想到,被全网吐槽的张维伊,如今终于给自己争了口气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06:14 1

摘要:可没人料到,就是这个曾被全网唱衰的演员,会拿起自己混圈的真本事再次破圈,给自己挣回体面。

文|纯元

编辑|先锋谷影视娱评

如果全网评选2025年度最邪门的半路夫妻。

那就非张维伊和董璇莫属了。

这段震惊内娱的婚恋官宣后,备受舆论争议,炮火持久不下。

张维伊被贴上了“软饭男”“目的不纯”等恶毒标签。

连董璇都被观众连带调侃“看人走眼”,不少人纷纷留言劝离。

可没人料到,就是这个曾被全网唱衰的演员,会拿起自己混圈的真本事再次破圈,给自己挣回体面。

同时也给局促难堪的妻子董璇,出了一口大气!

1988年,张维伊出生在山西大同。

从小他就热衷于艺术表演,在这方面展现了令人惊喜的天赋。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他,虽然知名度没有董璇高,但是在圈内的起点并不低。

2010 年中央戏剧学院的排练厅里,刚步入社会的张维伊正为话剧《三姊妹》中的费多季克角色反复打磨一个手势。

可能是话剧的魅力太大,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毕业后的七年里,他的名字始终牢牢地与话剧舞台绑定。

此后他出演了多部话剧,如《不思议的旅程》《奋不顾身的爱情》《赵氏孤儿》《我是余欢水》等等。

话剧演出的积累让他的表演拥有了教科书级别的精准度。

同时他也有意转型,涉足电影和电视剧领域,试图打破观众对他“话剧演员”的刻板印象中。

不管多小的角色,哪怕跑龙套,他都会抓住机会。

在《庆余年第二季》中饰演侯季常,出演电影《整容日记》的成名,在《俺娘田小草》中饰演村痞牛二......

然而这些角色并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点。

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喜剧舞台。

2022年,是张维伊命运转折点的一年。

那一年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火遍大江南北,团队“某某某”凭借《再见老张》斩获总冠军。

那句“我就想让我爸高兴一次”的台词成了年度泪点。

熟悉喜剧舞台的人都记得,这个曾被群嘲的演员张维伊,恰恰是“某某某”组合的核心成员。

最艰难的时刻出现在官宣婚礼后。

他娶的不是别人,正是二婚带着小酒窝的董璇。

《姐姐当家》里结账时的犹豫被骂“情商低”,面对董璇提出婚后分居时,他的情绪不稳定再次被观众嫌弃。

当争议声浪袭来时,曾经扎实的创作过程都被简化成“靠卖惨博同情”的标签。

更有人翻出他早年喜剧作品里略显生硬的肢体动作,嘲讽 “连扫腿都像机器人”。那段日子,连他参与创作的剧本都会被连带吐槽 “难怪不好笑”。

有网友翻出他早年跑龙套的片段,嘲讽“这么多年没进步,不如退圈”。

甚至有人奖攻击矛头上升到本人身上,对他的“小金表”“耳机”嗤之以鼻。

用营销号的话来讲,他的人设崩塌了。

全网吐槽

尽管被骂得狗血淋头,董璇还是被眼前的张维伊所感动。

“你的世界很大,可我的世界只有你董璇一人。”

董璇听完后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两眼放光,享受着独属自己的爱情。

可当节目继续播出,争吵和情绪不断上头,大家才惊讶发现,这段关系似乎并不太健康。

连倪萍老师都忍不住直言:

“董璇太冲动了,或许就不该结婚!”

除了观众的吐槽,嘉宾团的不看好外,他还莫名其妙“旺”了一个人。

那就是年龄比金莎足足小了19岁的男友孙丞潇。

同样是姐弟恋,同样是和大自己比较多的明星姐姐谈情说爱。

孙丞潇在姐姐的带领下,进军影视行业,每天给姐姐做饭,从没有见过他在镜头前给金莎玩“大男子主义”那一套。

有了同行张维伊的衬托,孙丞潇从“姐姐瞎眼”的群嘲对象变“姐姐严选”的优质代表。

甚至有网友在孙丞潇下厨的视频下评论,“贵人从天而降!”

面对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张维伊选择用沉默代替辩解,只是在话剧后台的镜子上贴满便签,上面写着观众的批评和自己的反思。

正所谓“在真相面前,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这话果然没错,张维伊面对网络暴力,一点招也不好使。

董璇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些争议背后的真相。

只是她大概也没算到,当初那个在争议里默默低头的张维伊,会用这样 “不声不响” 的方式给自己挣回体面。

逆袭从来都不是偶然。

面对“综艺感差”的评价,他静下心来研究了多部经典喜剧,提炼出“观察式幽默”的表演方法论。

反复强调:“喜剧的内核不是恶搞,是对生活的精准洞察。”

如今在《喜人奇妙夜2》的舞台上,张维伊以队长身份重新出发,不再是参赛选手,而是带着十年话剧沉淀辅导新人创作。

官宣定档时甩出“扫腿舞安排上了”的俏皮预告,评论区里“爷青回”的欢呼早已盖过了昔日的质疑声。

这段“扫腿舞”中,张维伊作为队长,毋庸置疑站在了C位。

弹幕瞬间刷屏:“这腿扫开了所有偏见!”

这个传统意义上的C位,既是对他实力的认可,也是对过往争议的温柔反击。

那些争议,反而成了成长的注脚。

他的喜剧功底从来不容小觑,也许回到喜剧类型的舞台,才是回到了属于他的舒适区。

将负面舆情转化为喜剧符号的能力,展现了他对现实素材的高超驾驭。

正如导演丁一滕评价:“他能把毫不相干的元素编织成有机整体,这是顶级喜剧人的核心素养。”

希望他今年还能创作出超越《再见老张》的优质作品。

从话剧舞台的全网吐槽到喜剧大赛的高光时刻。

原来所谓“争口气”,从不是要把曾经的嘲讽骂回去,而是像他这样,把所有委屈揉进创作里,把所有不被看好的时刻,都变成后来舞台上的光。

那些印记既是过往争议的见证,也是喜剧功底的勋章。

这口气,他争得漂亮,更活得踏实。

参考资料:

来源:先锋谷影视娱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