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渚夜市何以“越夜越精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9 06:04 1

摘要:每天下午四点半到次日凌晨,烧烤、炒饭、驴肉火烧、柠檬茶等美食摊位在这里集合。开业半个多月,夜市最高日客流量就有近万人,115个摊位点全部租完,还有100多个摊贩在排队等入驻。

□ 本报记者 陈悦勤

最近,苏州高新区东渚街道美田里路的东渚夜市火了起来。

每天下午四点半到次日凌晨,烧烤、炒饭、驴肉火烧、柠檬茶等美食摊位在这里集合。开业半个多月,夜市最高日客流量就有近万人,115个摊位点全部租完,还有100多个摊贩在排队等入驻。

以往四处“流浪”的摊贩们不用再与执法人员上演你追我跑的“游击战”,搬进了“新家”;网红主播们闻讯而来,用镜头记录温馨的烟火气;志愿者们自觉组团,守护夜市的和谐安宁……人气火热、秩序井然的东渚夜市里,藏着的不仅是平凡人对幸福的向往,更有一座城市的治理智慧。

小摊里藏着温暖烟火气

9月12日晚上7点,东渚夜市鲜榨果汁摊位前排起了队。店主朱鼎铭把提前切好的红瓤西瓜放进榨汁机,待“嗡嗡”的机器声一停,他熟练地倒果汁、“咔”的一声扣盖,再双手递给客户,一气呵成。“夏天卖果汁,天冷了我们就卖梅花小蛋糕,都是新鲜现做的。大家在外面干活都不容易,我们虽然是小摊,但也要把东西做得干净,让顾客吃得放心。”朱鼎铭一边擦着台面一边笑着说。

3年多前,朱鼎铭还是一名企业客服,因为得了颈椎神经压迫的病,他好几次骑车上下班时出现眼前发黑的情况。妻子担心朱鼎铭出事,就让他辞了职,准备自己做生意。夫妻俩一打听,门面房租金太贵,一年要十几万,于是便只能试着先到处“游击”式摆摊。

半个多月前,听说东渚夜市开了,朱鼎铭和妻子结束了“流浪”,和另外114家摊主一起搬进了这里。夜市开门的消息也迅速在当地人的朋友圈刷屏,一天最多有近万人涌入夜市。

逛这座夜市,只见大门口、顶棚上、摊位间,处处都有炫彩灯光点缀。市集中央是舞台屏幕和一排排长椅长凳,两侧则是各种各样的美食摊位。即使是工作日的晚上,来“寻味”的顾客仍然很多。“115个摊位已经全部租完,有人撤出,才能入驻新的,目前还有100多个摊贩在排队。”夜市运维方龙景物业经理缪斌斌说。

“月租1000块,平摊下来每天的租金只需30多元,生意怎么做都是赚的。”朱鼎铭说,更重要的是踏实安心,这里摆摊的都是熟人,每天热热闹闹的,夫妻俩干得也开心。

115家摊位,个个都有故事。距离朱鼎铭摊位十几米的章鱼烧小摊,摊主是一对听障夫妻。排队的顾客们心照不宣,用手指在菜单上示意,无声点单。夫妻俩热得一头汗,但手上的动作一直没停。在不停翻动间,一颗颗章鱼烧被煎得金黄Q弹,发出“嗞嗞”的响声,香气四处飘散。

“他们虽然听不到,但是手又巧又快,干活很细心,就连摆摊用的小车、家里的铝合金窗,都是他们自己焊的。”等餐间隙,代驾小哥吴师傅热心地解释。吴师傅和夫妻俩是邻居,就住在夜市附近的小区。

“他们不容易的,每天都忙到凌晨一点多才结束,但好在夜市离家近,好心人也多。”吴师傅说,有网红主播听说了他们的故事,就主动帮夫妻俩宣传,还有很多学生特意追到夜市来买。“两口子越过越好,真替他们高兴。”

城市治理很有人情味

“以后再也不用风吹雨打了。”搬进夜市这个“新家”,50岁的陆一琴心终于安定了下来。陆一琴曾去很多地方流动摆摊,碰上投诉是常事,三天两头就要跟执法人员上演“游击战”。

“流动摊贩要养家糊口,赚的都是辛苦钱,但是客观上确实也造成了占道扰民、环境污染,对市容市貌有影响。要处理好这个问题,确实不容易。”东渚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起,街道开始尝试在苏州高博职业学院周边试点设置“疏导点”,对流动摊贩实行备案管理、分流疏导。这样一来,周边的公共秩序果然好了很多,占道的情况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东渚街道开始探索“政府引导、国企运营、社会参与”的“夜市2.0”模式,引入了龙景物业,共同参与到东渚夜市的选址、基础设施改造、运营维护中来。

东渚街道首先将目光瞄准了一片5800平方米的空地,这里此前是街道农贸市场的临时点,位置、交通都很便利。龙景物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升级了雨污水管网、照明设施、景观小品等,增设了舞台屏幕和200多个座位,还在周边规划了停车场。

眼看着夜市逐渐改造完成,不少摊贩仍然处于观望中。“一开始很多人都有顾虑,担心进来以后生意会不会没有街边好、能不能赚到钱。”缪斌斌说,街道和物业商量以后决定,给摊贩们10天试运营时间作为窗口期。摊贩每天只需支付10块钱租金,如果不满意随时可以退出。没想到运营首日客流量就有近万人次,尝到甜头的摊贩们抢着来交租金。

晚上10点,夜市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就在人们沉浸在这片热闹中时,缪斌斌和同事们穿梭于各个摊位间巡逻。“垃圾清扫、秩序维护,这些都有专人负责。”缪斌斌说,开业半个多月,夜市的运营秩序也在不断完善。比如,每天都有街道班子领导及派出所、社区、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物业、志愿者团队的伙伴共同值班;为了保障公平,所有摊贩三个月摇一次号,位置动态调整;运营方还对业态做好把控,同一类型的小吃,满了就不再引进。

“幸亏运气好,抢到了第一批入驻的名额。”朱鼎铭说,周边烧烤摊位不少,顾客吃串喜欢配饮料,再加上天气炎热,他的鲜榨果汁很畅销,每天都能卖出几百杯,收入比在街边高出不少。

是夜市也是文化便民空间

在东渚夜市美食飘香之时,龙山商业街门口的“苏超”市集也格外热闹。晚风轻拂中,乐手抱着吉他轻声哼唱,一旁的市集上,手工艺品、创意商品、特色饰品等琳琅满目。很多市民买完小吃聚在大屏幕前坐下,等待着“苏超”比赛开场。

从东渚夜市的美食飘香,到龙山商业街的人头攒动,夜市的日渐火热,也映射了东渚街道助燃夜经济的创新实践。

“东渚街道紧邻太湖,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富,辖区内又有南大、高博等高校。这些资源的加持,让夜经济有了很多想象空间。”东渚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就拿接地气的美食夜市来说,不仅可以打造成一个有烟火气的夜间消费空间,也可以成为功能丰富、活动多元的文化活动空间、便民生活空间。

眼下,东渚街道正不断为夜经济赋予新内涵。在东渚夜市,惹人注目的不仅是各式各样的美食,还有分布在摊位周边的舒龙工作室、警务工作站、矛盾调解工作站、安全宣传站、就业服务站等各类便民服务站。通过联动人社、综合行政执法、司法所等条线,夜市开业半个月活动不断档,政策咨询、矛盾调解、安全宣传、就业帮扶这些活动一场接一场。

源点LiveLab则“拿捏”年轻人的爱好,打造了一座充满时尚与潮流气息的青年之家。从网球、滑板车、小轮车,到水彩、非遗绒花,青年夜校每天的课程都不重样;流动放映厅充满“苏式浪漫”,邀请年轻人在星空下共赴电影之约;每逢节假日、周年庆,源点LiveLab还有各类特色市集和品牌活动。

一座城市的魅力,归根到底要看人的生活方式。在东渚街道,日益丰富的夜生活,为百姓提供了越来越多选择,诠释着为民惠民的真挚情怀。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