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万人留样成为捐献志愿者 青岛造血干细胞捐献跑出“爱心加速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9 06:05 1

摘要:9月17日上午10时49分,在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血液科,鲜红的血液从21岁的吕璿辰体内流出,通过导管缓缓流入血细胞分离机,仪器显示,从上午8时开始,已经有7249毫升血液进入机器循环,并产生了188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浊液。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10时49分,在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血液科,鲜红的血液从21岁的吕璿辰体内流出,通过导管缓缓流入血细胞分离机,仪器显示,从上午8时开始,已经有7249毫升血液进入机器循环,并产生了188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浊液。

21岁的吕璿辰捐献造血干细胞。韩星 摄

在2025年9月20日第11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来临之际,吕璿辰作为全国第21084例、青岛第25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可再生的造血干细胞,为一个素未谋面的生命送去了希望。爱心善举生动诠释了今年“致敬希望英雄”的活动主题。

记者从青岛市红十字会获悉,近年来,青岛造血干细胞捐献数量在全省遥遥领先,在全国同类副省级城市中也名列前茅,捐献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爱心加速度”令人惊叹。

青岛造血干细胞捐献成绩斐然

据介绍,青岛造血干细胞捐献数量近年来快速增长。从2004年第1例到2020年底第100例,青岛用了16年半的时间,而从第101例到第200例,仅用了3年半时间。

这种增长势头在2025年更加明显。记者从市红十字会获悉,截至目前,2025年青岛已成功完成4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截至今年7月,青岛半年的捐献数量已超过了往年全年的最高历史纪录,其中,今年3月单月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9例,创造了全省单月捐献的新纪录。

尽管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几率不足十万分之一,但在众多捐献者、志愿者、爱心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青岛造血干细胞捐献跑出“爱心加速度”。从最初的每年三五例,发展到每年十多例,直到最近每年数十例,这些被不断打破的纪录背后,是200多名无私捐献者的奉献,更是4.5万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时刻准备着挽救他人生命的人间大爱。

吕璿辰与父母一起合影留念。韩星 摄

“我只是在街头献血屋献血时,顺便留了血样,没想到两年前的无心之举,在今天可以让一个人摆脱病痛折磨,甚至拯救一个家庭,因此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吕璿辰如是说。记者近年来采访了数十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职业和生活,却多与吕璿辰有着相似的经历。在吕璿辰之前,青岛第256例捐献者罗玮是青岛开投集团餐饮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第257例捐献者马小红是青岛井野屋箱包有限公司一名普通员工,他们都有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但当他们接到红十字会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相合时,都毅然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请假配合完成再动员、高分辨检测、捐献前体检等准备工作,并最终送出了足以挽救生命的“火种”。由于造血干细胞捐献遵循“双盲原则”,他们不知道受捐者是谁,受捐者也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捐献者们对此并不在意,在他们心中,“只要能帮到人就好”。

每次成功的捐献都意味着新生

对于捐献者来说,或许这是一次“偶然的善举”,但对受捐者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延续和健康的希望。

“当我得知患的是白血病后,一度认为生命没有希望了,我的家人每天以泪洗面。”在青岛务工的河南籍司机袁先生告诉记者。2016年5月,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他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他最后的希望。不幸中的万幸,两个多月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找到了跟他完全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并且对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捐献。“当时我的心情激动得无法用语言形容,就像身处黑暗中的人看到了光。”袁先生说,移植手术非常成功,他几乎没有出现排异和感染,如今已完全恢复了健康。他和家人永远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都要感谢当年那名爱心人士的无私捐献。“我虽然不符合捐献条件,但等我的孩子长大后,希望他们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袁先生说。

在“生命火种”的传递中,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护人员的专业守护提供了坚实保障。青岛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0多年来,除了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市立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均开展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借助爱心人士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诸多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我们医院从2022年起步,引进先进的采集设备,现承担着青岛绝大部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采集工作。”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王玲介绍,今年以来,他们平均每月能完成4到5例造血干细胞采集,每一次成功的采集都意味着一名濒临绝境的患者重获新生。

“对于恶性血液病及骨髓衰竭性疾病患者,唯一能治愈的方式就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果没有捐献者的无私奉献,这些患者基本无法再生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生命只会陷入反复化疗、复发的恶性循环,直至走到终点。”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王玲对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们充满了敬佩。他们不图任何回报,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请假专程前来完成捐献,他们的大爱值得尊敬。

多措并举共铸“爱心之城”

青岛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跑出“爱心加速度”,还得益于全市层面的多方推动。

多年来,市红十字会以“爱心汇聚血脉相连”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品牌为抓手,创新多种形式传播公益文化理念,大大提高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参与度。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市中心血站还联合青岛城运集团和青岛地铁集团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打造16辆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和遗体器官角膜捐献主题公交车,在地铁主要站点地下通道电子屏幕开展公益宣传。如今,青岛的“三捐献”宣传活动走进了450多个基层镇街、社区和医疗机构、献血屋等场所,让群众可以就近了解相关政策并办理登记。

青岛还通过地方立法,保障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权益,鼓励更多市民加入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队伍。根据《青岛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若干规定》,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市民本人不仅可以终身免费使用临床用血,其所在单位也应当给予捐献者两周的捐献时间,并正常发放捐献期间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从2024年1月1日起,中共青岛市委政法委、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市红十字会联合发出通知,授予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见义勇为群体荣誉称号,鼓励更多市民加入传递“生命火种”的队伍。

在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到来之际,市红十字会呼吁更多爱心市民,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就近前往献血屋或中心血站,在献血的同时多留存8到10毫升的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未来给更多患者和家庭带去新生的希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文 韩星/图)

来源:青岛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