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藜麦,这颗被誉为“营养黄金”的超级谷物,凭借“高蛋白”特质,成为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健康食品代表,也在消费市场上持续走红。如今,它早已不仅是一碗饭、一道菜——从早餐谷物杯到健身代餐,从婴幼儿辅食到高端素食料理,藜麦正不断突破场景边界,推动深加工产品频频创新。
藜麦,这颗被誉为“营养黄金”的超级谷物,凭借“高蛋白”特质,成为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健康食品代表,也在消费市场上持续走红。如今,它早已不仅是一碗饭、一道菜——从早餐谷物杯到健身代餐,从婴幼儿辅食到高端素食料理,藜麦正不断突破场景边界,推动深加工产品频频创新。
9月15日,河北张家口市沽源县迎来中国藜麦产业的年度盛事!以“沽源藜麦 蛋白质高”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藜麦企业家大会暨沽源藜麦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以下简称“藜麦企业家大会”)隆重拉开帷幕。政府、协会、企业、媒体齐聚一堂,乐享这场关于藜麦产业的年度盛会。
本次大会旨在打响沽源藜麦区域公用品牌,加速推动沽源藜麦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为藜麦全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全国、全世界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由中国作物学会藜麦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和沽源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华糖云商营销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联办,得到了中国(上海)国际藜麦创新中心、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中共沽源县委书记赵赞在现场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沽源县委县政府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对沽源藜麦表达了四层愿景:第一,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国家提出健康中国战略,藜麦作为高蛋白、高纤维的全营养食品,有“黄金谷物”之称;第二,搭建藜麦产业交流合作的平台,与产业链协同把藜麦产业做大做强;第三,促进藜麦行业高质量发展;第四,推动中国藜麦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他坚信藜麦作为小小的粮食作物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汇聚多方资源
共谋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沽源县位于河北省坝上地区,属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地处北纬41度黄金种植带。全县有耕地205万亩,天然富硒土地42万亩,平均海拔1536米,年均日照30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达14℃以上,非常适宜藜麦种植。不仅能够实现高产,还可产出优质、富硒、高蛋白的藜麦,1斤藜麦的蛋白质相当于4斤优质牛奶。
在多重优势的加持下,藜麦产业化发展恰逢其时,藜麦企业家大会隆重召开!在现场,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柯炳生,中共张家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市政府副市长白晶,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中国作物学会藜麦专业委员会会长秦培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施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广静川等领导嘉宾出席大会。
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柯炳生对沽源藜麦产业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继续强化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二是继续强化藜麦精深加工产业的创新发展;三是继续强化农业品牌建设。他认为,市场作用的最大意义,是让生产者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而进行生产决策,使得产销对路,不浪费资源。
中共张家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市政府副市长白晶表示,沽源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坝上地区”,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藜麦原产地气候高度相似,为藜麦生产营造了得天得厚的生长环境,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和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全国藜麦产业的标杆,为全球藜麦产业提供了“沽源方案”。
在全球化视野下,藜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际经验的深度融合。大会现场,国际藜麦中心主任赫苏斯·埃奎斯在大洋彼岸通过视频的形式带来前瞻性的分享。
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表示,中国作物学会围绕世界一流学会建设目标,一是以提升价值使命;二是加强组织吸引,扩大组织覆盖面;三是强化学术引领,这是学会的根基,继续保持并强化学术交流质量和深度;四是完善会员服务,优化会员管理与服务机制;五是健全现代治理,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业务能力提升,更好地做好服务。
中国作物学会藜麦专业委员会会长秦培友讲到,藜麦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5年,专委会以发展藜麦产业科技为中心,努力促进科研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广大会员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按照中国作物学会的要求,努力成为“藜麦学术交流的主渠道、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国际学术交流的主要代表”,既成为本专业领域高层次科技工作者之家,也努力成为企业、农户获取藜麦科技知识的平台。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施标表示,今年7月,“中国(上海)国际藜麦创新中心”正式成立,以藜麦产业为基础,共同搭建开放、多元、协同合作的平台,与沽源藜麦携手同行,积极发展上海大市场、大平台、大流通趋势,坚持以科技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共同扩大藜麦产业的朋友圈。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品牌战略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广静川表示,藜麦作为高营养、高品质的“全营养谷物”,不仅是保障民生健康的“营养谷物”,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升级与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黄金产业”。沽源启动藜麦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正是产业从“品质优势”向“品牌优势”跨越的关键一步。
高举品牌大旗
做大藜麦品类
沽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钟宏伟在现场详细介绍沽源藜麦产业发展情况及招商引资项目,详细讲述了沽源藜麦的区位优势和产品优势,为产业链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公布了5个沽源藜麦招商引资的新项目。
农本咨询首席专家贾枭对沽源藜麦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进行了解读,他表示,藜麦是小品类,但有大未来,是欣欣向荣的全球产业。中国是高速发展的藜麦新产区,也是全球藜麦产业化、科技化发展的先锋。沽源是中国藜麦的示范产区、全产业链发展高地,有基础、有机会,也有必要担负起为中国乃至世界藜麦产业市场化、品牌化探路的责任。
因此,沽源藜麦的品牌战略目标是“打造中国藜麦领导品牌、打造世界藜麦产业中心”。为实现目标,沽源藜麦要为藜麦代言、推广藜麦品类,做大藜麦市场,助力藜麦从小品类迈向大产业。“沽源藜麦 蛋白质高”品牌口号和“金牌藜麦”品牌形象,正是为“推广藜麦品类”而设计。作为优质植物蛋白来源,在高速增长的高蛋白食品市场上,藜麦必将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沽源藜麦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环节,沽源县人民政府县长任强为首批获得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权的企业授牌。区域公用品牌授牌,是区域特色产业的集体赋能。它整合分散经营主体,统一品牌形象与标准,提升市场辨识度和消费者信任度,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同时,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升级,带动农民增收,强化区域文化与产业标识,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品牌动力。
在大会现场,还举办了两场隆重的签约仪式,分别为沽源藜麦产业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沽源藜麦产销合作签约仪式,藜麦产业链协同发展,迈向未来新增长。
自媒体营养健康大V 、国家注册营养师、一级健康管理师、健康科普作者郑育龙带来《藜麦健康营养知识科学普及与倡议》,他认为当下藜麦市场的营养价值普及非常重要,这个古老的作物正带着它古老的智慧和现代科学验证的营养价值走到我们的餐桌上来,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代表了一种健康、均衡、可持续的生活理念。
沽源县藜麦产业协会会长向永刚代表藜麦产业宣读《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沽源倡议》,他倡议:第一,共建协同发展生态,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共享产业繁荣成果;第二,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深化科技协同创新,筑牢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三,立足健康中国战略,强化全民营养认知,引领健康消费新风尚;第四,锚定全球市场坐标,打造世界级品牌,提升国际话语权。
在郑育龙、向永刚两位行业大咖的推动下,藜麦产业即将迎来阔步发展的全新阶段。他们通过挖掘消费潜力、拓展消费场景、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多角度,有效连接供需两端,推动产业链升级与价值提升,为藜麦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卷轴的徐徐拉开,“沽源藜麦区域共用品牌战略”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沽源藜麦品牌建设正式打响。通过整合资源、统一标准,推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带动农户增收,并吸引更多渠道关注,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促进全产业链升级。
科技创造新动能
提升藜麦产业新高度
在藜麦企业家大会现场,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藜麦企业家大会暨“科创中国”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以科技实力注入全产业链条增长动能,助力沽源藜麦迎来发展新高度,掀起产业新浪潮。
沽源县人民政府县长任强发表欢迎致辞,他首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他认为,科技创新是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科研的价值在于转化,产业的升级在于应用”。本次“科创中国”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不仅是技术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更是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
中科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生物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沽源县生物技术创新导师、恩尔(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长青在现场发表致辞,他将藜麦多糖多肽提取技术落实和应用在沽源县,成立了恩尔(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对沽源藜麦的切实反馈和产业链延伸。
河北省饭店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俞静表示,近两年,沽源县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孕育出品质上乘的藜麦,为“推藜向餐” 提供了坚实的食材基础。她认为发展沽源藜麦产业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深挖食材特性,做好 “藜麦入餐” 的产品转化;第二,联动餐饮主体,搭建“藜麦推广”的行业平台;第三,强化品牌联动,扩大“沽源藜麦”的餐饮影响力。
紧接着,农民日报社秘书长、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焦宏表示,从单一的初级产品到多元化的深加工系列,沽源藜麦已经成为当地一张亮眼的“农业名片”,更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重要支撑。未来沽源藜麦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以特色为根基,筑牢乡村振兴 “产业支柱”;第二,以融合为路径,激活乡村振兴“多元动能”;第三,以品牌为引领,擦亮乡村振兴“沽源名片”。
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吴慎杰,从《资源育种》角度带来主题演讲,他表示,藜麦是一种小众且具有特殊生物学特性的作物,存在基因组复杂、功能基因挖掘不够、缺乏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等问题。技术部门正在通过隔离纯化、杂交和EMS诱变等技术,为后续优良藜麦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内蒙古蒙农藜麦产业研究院院长郭占斌在现场对《内蒙古藜麦生产、科研现状》进行解析,他对藜麦种植与生产技术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不同的种植方式对藜麦的生长也有着重要影响。实践证明,采用条播的方式,藜麦的生长情况较优于穴播,化肥利用率提高100%以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植物功能成分研究室副主任杨修仕围绕《藜麦加工与利用研究进展》主题,对藜麦加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第一产品方面,突破感官品质、营养功能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系列产品;第二市场方面,加大宣传、打造“藜麦食育文化”,引导消费者形成消费习惯和理念;第三品牌方面,重视品牌建设,形成高端、知名、特色藜麦产品品牌。
国家一级营养师、营养大V熊苗在现场发表《小颗粒大能量》主题演讲,她提出藜麦产业品牌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强化品牌故事,通过讲述藜麦的原产地故事和文化背景,增强品牌的情感连接和市场吸引力;第二,明确目标消费群体,针对追求健康生活的年轻人群,突出藜麦的营养价值和便捷性,满足其生活需求;第三,塑造品牌形象,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包装和宣传材料,通过视觉元素传递藜麦的自然和健康属性。
华糖云商总策划、新食材总经理杜建坡发表《“推藜向食”开创藜麦食品大品类》的主题演讲,他为沽源藜麦产业提供了“破卷”方案:向上卷,锁定精准人群,创新产品形态,提升附加值;向外卷,拓展新渠道、新场景;向新卷,抓住结构转换机遇。
此外,西麦生态谷物产业发展中心总经理冯满发围绕《以匠心打造好燕麦》核心主题,表示历经十余年成长,燕麦行业已从“小众赛道”蜕变为大众健康产业。当前燕麦行业正处在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西麦聚焦“好燕麦”,从品种、产地、种植、营养、工艺、监控6维制作标准,全方位规范好燕麦。
在企业家对话环节,在场嘉宾分别针对产业、未来两大方向进行深度探讨。其中,产业对话环节,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藜麦所所长周海涛主持,上海贺寿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项男;青海高远锦禾生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伟;沽源县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向永刚;青岛国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沙志磊;农本咨询总经理胡王君参与对话,以“共话增长”为主题,探析藜麦产业增长的方向。
未来对话环节,新食材主编张大伟主持,TÜV南德意志集团大中华区国际零售与消费品大客户总监 Jens-Olaf Schuler晏斯-奥拉夫舒乐;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产销协会会长武红安;秦皇岛在旗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全利;恩尔(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帅;河北藜小二农业有限责任公司韩晓杰参与对话,以“麦向未来”为主题,探析藜麦产业未来新势能。
来源:新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