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制造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编者按:生物制造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路径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9月17日,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轻工集体企业联社、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协办的“探寻万亿生物经济合成密码—2025山东生物制造媒体行活动”在济南启动。
9月17日——21日,媒体采访团将先后赴德州、潍坊、青岛、临沂、济宁、泰安、济南开展为期5天的集中采访。采访团将聚焦我省生物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走进产业一线,探寻产业突破的精彩细节,讲述企业成长的生动篇章,为山东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吸引优质合作机遇、汇聚蓬勃向上发展动能,闪电新闻客户端推出“探寻万亿生物经济合成密码”系列报道。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8日讯反式乌头酸是一种小分子有机酸,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同时,独特的六碳不饱和三元羧酸结构,使其被美国能源部遴选为30种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在工业领域具有多种应用潜力。
比如在生物活性方面,反式乌头酸可用于农业线虫防治。传统高毒杀虫剂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而利用反式乌头酸制备的安全绿色杀虫剂,杀虫效果好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农业应用前景巨大。与此同时,在材料开发方面,将反式乌头酸进行酯化之后可以开发成一种新型生物基增塑剂反式乌头酸酯。增塑剂每年的全球需求量近千万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石油基邻苯类增塑剂,但是这类增塑剂已经被证实具有安全问题,尤其会危害青少年生殖发育,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开始禁止或限制这些有毒增塑剂的使用,而利用反式乌头酸制备的增塑剂能很好的解决安全性问题,未来市场前景巨大。
然而在多年以前,业界都知道反式乌头酸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如何大规模工业化制备却成了世界难题,导致下游应用一直难以推进。传统反式乌头酸获得方法主要通过植物提取和化学合成两种方式产生,但这些方法均无法实现低成本量产。例如,植物提取法的主要原料是甘蔗,虽然甘蔗中反式乌头酸含量相对较高,但也仅占1‰到1%,含量低且杂质较多,纯化难度很大。化学合成方法,获得率低、副产物多、工艺复杂、污染大,成本很高。两种方式均不具有商业化生产价值。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瞄准这一问题深耕十余年,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系统构建起了“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新路线,建立了全球首条微生物发酵生产示范线,实现规模化量产,突破了反式乌头酸生产难的“卡脖子”困境。该技术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奖-最高奖项,并入选工信部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全国1/36,山东1/3)。该技术的突破彻底打破了反式乌头酸原料限制,将有效赋能我国特种橡胶、医用PVC、生物农药等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产业绿色升级和健康中国战略。
闪电新闻记者 聂秀向 李为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