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深入剖析了本书作者、心理学家安娜·帕帕莉亚提出的革命性面试理念——她将面试风格科学分为“魅力型、挑战型、审视型、和谐型”四类,揭示面试实为一场双向的风格认知与策略调整。
越常见的问题,越难回答出彩,越出色的人,往往越容易栽在面试上。在当今这个市场环境下,面试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这篇由香港大学客座副教授、资深人力资源专家范珂老师为《面试的科学》所撰写的推荐序,是一次对面试本质的深度剖析。
本文深入剖析了本书作者、心理学家安娜·帕帕莉亚提出的革命性面试理念——她将面试风格科学分为“魅力型、挑战型、审视型、和谐型”四类,揭示面试实为一场双向的风格认知与策略调整。
这篇推荐序不仅精准提炼了书中精髓,更以鲜活的案例与反思,为我们呈现了一本超越技巧、直击本质的“面试修行指南”。无论你是求职者还是面试官,本书都将帮你跳出套路,真正理解面试背后的科学与艺术。
点击书封,即可入手正版好书
感谢湛庐的编辑老师寄送给我的新书《面试的科学》,让我在近期读到了少有的一本好书。
书的作者Anna Papalia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她对面试活动的洞察,提供了一种既针对面试者也针对面试官的系统化、双向视角的工具与方法。
合上书之后我有点感慨,自己曾经作为面试者或面试官参加过无数次的面试,如果早一点能读到这本书,也许我也可以把每一次面试变成对个人有意义的成长与修行。
Anna是一名心理学家,自己也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帮助很多客户成功通过面试拿到了心仪的offer。根据她自创的“面试的科学”,她将面试者(对面试官也同样适用)按照个人风格,分为四种类型:
1.Charmers(魅力型):依靠亲和力与幽默建立关系
2.Challengers(挑战型):以直接、质询式沟通展现能力
3.Examiners(审视型):注重信息准确与细节
4.Harmonizers(和谐型):善于共情与适应面试官风格
每一种风格都有自己的优势,以及过度表现可能带来的风险。面试并非像有人所声称的那样,存在标准的套路。要想面试成功,除了提前做好资料准备之外,还需要了解清楚自己的风格、对方的风格,然后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在面试中的临场发挥,这样才会真正说服面试官你就是那个最理想的人选。
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就会发现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带有以上4种类型中某一种的典型特征。
1.魅力型
他们非常随和,会寻求周围人的认可,希望讨人喜欢,希望与人建立联系,也善于沟通。这类人在面试的开头,很容易获得面试官的好感。
他们不争论、不纠缠、不抱怨;善于讲故事,理解你的心情、感受你的痛苦、适应你的情绪。在他们面前,你会自我感觉甚好。
他们还会主动提问,让你开口说话继而吸引你,然后再与你建立联系,你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
举个例子:候选人在面试时,看到面试官办公桌有一张家庭成员的照片,然后他就可能以这张照片为线索展开了对话,介绍自己的成长背景。结果,面试官被他的谈话深深吸引,面试也很成功。
另一方面,如果魅力使用过度也会带来风险。他们可能会让人觉得虚伪,甚至会让人避之不及。善于使用魅力的人懂得如何去平衡。
他们会用自信来平衡被认可的需求,提醒自己参加面试不是纯粹获得他人认可,以及把谈话重点放在展示为什么自己胜任这份工作。
如果你现在的身份不是面试者而是面试官,遇到魅力型候选人又该怎么应对?
几个办法:1)用标准化面试题,向每名候选人提出相同的问题,这样容易对不同候选人进行比较,降低个人偏见的影响;2)假如候选人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在好的方面,那就从相反的方向来提问。比如,可以问:你最惨痛的一次失败是什么?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挑战型
这类人只关注自己的内心,不急于取悦他人;敢于突破界限,经常反躬自省,给人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他们不会在乎面试官是否喜欢自己,因为他们最重视的是自己。
挑战型顾名思义,他们容易在面试中提问来挑战面试官,因为他们会把一场面试看作辩论或盘问,然后通过挑战对方来证明自己的专业性。
和魅力型相比,挑战型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他们不会根据面试官的语言和反馈来调整自己的答案或态度,他们会特别坚持心中的答案。
不过,挑战型的人会让人感觉是在炫耀自己的专业。魅力型的人会比他们更快适应当下环境,然后调整自己的答案。
现在回想,我自己在面试中也曾不由自主流露过挑战型的一面,冒然质疑面试官在工作中的某些做法,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样的面试最后其实很难有一个好结果。面试官会觉得你既然喜欢争论,最后不如把职位留给更合适的人。
给挑战型候选人的建议:1)与其想着推销自己,不如想象自己是一件产品。你不是在自我营销,而是在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2)主导面试不是求职者的工作,而是面试官的工作;3)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时,时机和优先顺序很重要。静待时机,有策略地表达观点;4)放低姿态,保持灵活,不要让人觉得过于直接或强硬。
3.审视型
他们和挑战型一样,也更关注自己内心。不同的是,他们在面试中比较拘谨,对寻求别人的认可不太感兴趣;给人的印象很严肃;他们会优先考虑事实和专业知识,而不是给人留下好印象。
这类人认为成功被录用的直接原因是工作能力强,而不是拥有面试技巧。
审视型的人需要明白的是,面试官不仅要看你是否在专业技术上胜任工作,他们还要考虑,公司同事是否愿意每天和你一起共事。
麦肯锡公司在面试候选人时有一个标准:面试官们除了考察候选人专业能力之外,还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是否愿意和此人一起长途出差旅行?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让人感觉相处起来很无趣,他们专业能力再强也是不会被录用的。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中提到:那些给人留下良好社交印象的人,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能敏锐捕捉到他人的反应。他们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社交表现,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对审视型的人的面试建议:1)在面试时敞开心扉,适当加入关于自己个性的内容,让面试官更加全面的了解你这个人;2)专注于建立自我意识,培养清晰表达自己的能力;3)不要急于回答面试问题,先花点时间仔细思考,这样会给对方留下更好的印象。
4.和谐型
这一类风格简直就是审视型之反面:他们希望融入、渴望合群、想要和他人和睦相处;也会克制自己,猜想面试官想要什么,并调整自己的态度以迎合这些假设。
相较于魅力型,他们不会那么费劲表演去取悦于面试官;他们更内向,态度更随和,表现出愿意为团队贡献一份力量;他们更多是靠着合群、灵活、深思熟虑来展现自己的优势。
和谐型的人对别人的需求非常敏感,宁愿冒着犯错的风险,也不会去纠正对方的错误,避免让对方感到尴尬或难堪。
显而易见,这类人群的风险是:可能过于关注听众而迷失了自我。事实上,搞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与别人想要什么同样重要。
假如没有搞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即便真的进入了一家企业,随后可能你会发现其实它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环境,很多人大概都有类似的经历。
所以,对于和谐型的人的面试建议:要鼓起勇气,想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想法、愿望和兴趣;如果不首先把自己照顾好,对他人也无益。
点击书封,即可入手正版好书
记得多年前我在准备离开校园,开始面试自己职业生涯里的第一家企业时,尽管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还是紧张得不行。后来我给在这家企业工作的一位学姐打电话,请教她有没有什么面试的诀窍。她就给了我一条建议:做好你自己(be yourself)。这句话当时一下子就让我冷静下来了。
不论你是什么面试风格,你都需要做好真实的自我。如果说所有的成功面试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做好自我”应该能够入选。
把面试当作人生之旅的一场修行,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自己的面试风格和最终目标,然后在面试中去展示真实的自我。最终无论面试结果如何,整个过程对面试者而言都是一次有意义的人生经历。
CHEERS CHEERS CHEERS
拜托点下“在看”
来源:有文化的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