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难打“的一座城,日本40万精锐打了3年,只留下11万遗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18:44 1

摘要:说起抗战,我们脑子里可能马上会跳出淞沪的悲壮、南京的惨痛。这些我们永远不能忘。但我们同样不能忘的,还有那些打出中国人威风的硬仗。在湖南,就有这么一座城,日本人当年集结了前前后后差不多40万的精锐部队,猛攻了近3年,结果呢?除了丢下超过11万具尸骸,连这座城的城

说起抗战,我们脑子里可能马上会跳出淞沪的悲壮、南京的惨痛。这些我们永远不能忘。但我们同样不能忘的,还有那些打出中国人威风的硬仗。在湖南,就有这么一座城,日本人当年集结了前前后后差不多40万的精锐部队,猛攻了近3年,结果呢?除了丢下超过11万具尸骸,连这座城的城门都没能真正踏进去。

这座城,就是长沙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是长沙?当时的中国那么大,为什么日本人非要跟长沙过不去?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你打开地图一看就明白,长沙这地方,是当时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粤汉铁路的中心枢纽。往南通着广东,往西连着大后方,可以说是西南大后方的“咽喉”。日军要是拿下了长沙,就能把中国切成两半,还能顺势南下,配合他们在太平洋的布局。所以,在日本人眼里,长沙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可他们没想到,这块骨头,硬得能崩掉他们满嘴的牙。

这一切,都绕不开一个狠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一个被人称为“老虎仔”的广东人。日本人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他们最精锐的部队,会一次又一次地栽在这个“老虎仔”和他独创的战法上。

这套战法,听名字就挺霸气,叫“天炉战法”

啥叫“天炉”?说白了,就是把战场当成一个巨大的熔炉。薛岳不跟你玩阵地战死磕,他玩的是“请君入瓮”。他会故意示弱,让前线部队边打边退,把日军这股“铁水”一步步引到他预设好的“炉膛”里。这个炉膛,就是长沙周边的崇山峻岭、河网湖泊。等日军全部进来,以为马上要大功告成的时候,薛岳一声令下,四面八方早就埋伏好的中国军队就像炉门一样,“쾅”一下关死,然后就是四面围攻,往死里打。

听着简单,对吧?但真要实施起来,那得是多大的魄力和多精妙的计算。

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带着十多万人,气势汹汹地分几路杀了过来。他们之前打得太顺了,根本没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薛岳呢,就按剧本演,命令部队层层抵抗,有序后撤。日军果然上当,追得那叫一个欢,一路冲到了长沙城外。

就在日军指挥官准备举杯庆祝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情况不对劲了。后面追不上“溃逃”的中国军队,两翼却突然冒出来无数的中国士兵,像潮水一样涌过来。来时的路被切断,补给跟不上,整支部队被死死地包围在新墙河、汨罗江这片“炉膛”里。

冈村宁次这才明白,自己掉进了陷阱。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就是一顿痛打。日军拼死突围,最后总算是逃出去了,但清点人数,伤亡了4万多人,武器装备丢了一地。这是侵华战争以来,日军正面战场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惨败,脸都被打肿了。

这一战,把中国军民的士气一下子提了起来。原来,小日本不是不可战胜的!

当然,日本人不会就这么算了。两年后的1941年9月,他们又来了,第二次长沙会战。这次他们学聪明了,兵力更多,准备更足,还派了飞机狂轰滥炸。

薛岳还是老一套——“天炉战法”。但这次,玩得更精细了。他把长沙城变成了整个战法的核心支点。他给守城的第10军军长李玉堂下了死命令:“你和你的部队,就是钉死在长沙的钉子,必须顶住!

战斗打得极其惨烈。日军一度攻入了长沙市区,双方展开了残酷的巷战。每一条街道,每一栋房子,都在反复争夺。当时的中国士兵,武器装备跟日本人没法比,很多时候就是靠着血肉之躯和必死的决心在顶。有些阵地,一个营打到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还在拉响手榴弹和冲上来的鬼子同归于尽。

这就是中国人的骨气

就在日军以为快要拿下长沙城的时候,薛岳在外围调集的大部队,又一次完成了合围。日军的后路又被抄了!城里攻不进去,城外被包围,补给断绝。没办法,只能再次狼狈撤退。这一仗,日军又丢下了3万多具尸体

虽然我们自己也伤亡不小,但从战略上看,我们又赢了。长沙,依然是中国人的长沙。

时间来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了。为了策应香港的英军,也为了彻底解决长沙这个心腹大患,日军发动了第三次进攻。这次,他们是下了血本了,12万大军压境,志在必得。

而这次会战,也成了三次会战中,我们赢得最漂亮、最解气的一次。

当时,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太平洋。英美军队在日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就在这个当口,长沙的胜利,就像一剂强心针,打进了所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心里。

战斗的过程还是一样,诱敌深入,关门打狗。日军确实凶悍,一路打到了长沙城下,甚至有小股部队一度爬上了城墙。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准备得无比充分的“死亡陷阱”。城内的守军顽强抵抗,城外的几十万大军则从四面八方压了过来。

日军指挥官阿南惟几发现自己被几十万中国军队包围时,彻底慌了。他后来在日记里写道:“此为本官一生之最大苦战。” 他们想撤,但薛岳布下的天罗地网,哪是那么容易走的。回去的路上,到处都是中国军队的伏击圈。

最后,日军丢下了超过4万具尸体,仓皇逃回了据点。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完胜告终。英国《泰晤士报》当时评论说,这是“珍珠港事变以来,同盟军唯一的决定性之胜利”

朋友们,这话分量很重啊。在整个同盟国都在吃败仗的时候,是中国,在长沙,给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三次长沙会战,为什么我们能赢?“天炉战法”固然精妙,但更重要的,是人。是像薛岳这样敢打敢拼、充满智慧的指挥官;是成千上万拿着简陋武器,却敢于和敌人刺刀见红的普通士兵;更是无数支持抗战、给军队送粮送情报的湖南老百姓。

战争打的不仅仅是武器,更是意志和精神。只要我们不屈服,就没人能真正征服我们。

如今,80年过去了。我们回望这段历史,内心依然会充满敬畏。长沙这座英雄的城市,早已经从战争的废墟中重新站立,变得繁华而现代。但岳麓山上,那些纪念碑和累累弹痕,依然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记住我们的先辈,是怎样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我们的家园。这种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精神,是刻在我们民族骨子里的基因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无论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只要这股精神在,我们这个民族,就永远不会被打垮。

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

参考文献:

王秀鑫, 郭德宏. 中华民国史 [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 [M].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薛岳. 薛岳回忆录 [M]. 台北: 世界书局, 1993.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 中国抗日战争史 [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15.

来源:司马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