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诗人有几万人之多,“史上第一诗人”到底是谁?恐怕跑不出屈原、李白、杜甫这3个人的范畴,本文利用大数据,客观分析到底谁才是史上第一诗人。
中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诗人有几万人之多,“史上第一诗人”到底是谁?恐怕跑不出屈原、李白、杜甫这3个人的范畴,本文利用大数据,客观分析到底谁才是史上第一诗人。
为尽量保证客观,本文从以下5个维度进行数据构建,看看最终谁能胜出?
一是古籍文献提及量,包括历代文集、诗话引用频次。
二是现代传播指数,包括教材收录、网络搜索、影视改编等。
三是国际影响力,包括外译版本、海外研究论文量。
四是学术研究深度,包括核心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数量。
五是文化衍生力,包括文创产品、流行文化引用次数等。
屈原:在25万种古籍中出现12.8万次,其中《楚辞》注疏文献达3.7万种。
李白:宋至清诗话中被讨论9.2万次,明代《李太白全集》版本流传47种。
杜甫:历代注杜文献186种,宋代“千家注杜”现象持续200余年。
因此可见,在传统文脉传承维度,杜甫因系统化的阐释传统占据优势。
屈原:中小学教材收录27篇,百度搜索指数日均5800,影视改编9部,微博话题阅读量2.1亿。
李白:中小学教材收录49篇,百度搜索指数日均12600,影视改编23部,微博话题阅读量5.7亿。
杜甫:中小学教材收录58篇,百度搜索指数日均9800,影视改编12部,微博话题阅读量3.9亿。
可见在当代大众传播领域,李白的娱乐化改编潜力更受市场青睐。
译本数量:李白58语种,杜甫49语种,屈原32语种。
海外论文(近20年SSCI/A&HCI): 李白1276篇,杜甫1043篇,屈原682篇。
文化符号输出:李白入选NASA火星地名(Li Bai Crater),杜甫的《登高》被剑桥大学编入世界百大诗歌,屈原与端午节绑定为UNESCO非遗。
由此可见,国际认知度李白>杜甫>屈原。
屈原:CSSCI论文4200篇,博士论文217篇,相应的研究机构84家,学术争议点38个。
李白:CSSCI论文5800篇,博士论文305篇,相应的研究机构112家,学术争议点57个。
杜甫:CSSCI论文7100篇,博士论文483篇,相应的研究机构156家,学术争议点89个。
可见杜甫研究呈现“显学化”的趋势,尤其近几年新增论文量超过李白和屈原之和。
文创产品:屈原相关的有1.2万件(含端午IP),李白相关的有8600件,杜甫相关的有5400件。
网络模因:李白“十步杀一人”成为电竞圈流行语,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被改编为房价吐槽梗,屈原的《天问》启发了14部科幻小说。
艺术重构:李白的形象出现在37款游戏中,杜甫“沉郁顿挫”风格影响了12部严肃戏剧,屈原神话元素被国潮品牌引用超200次。
综合评价:
历史纵深度:屈原(开创性)>杜甫(体系化)>李白(标志性)
当代活跃度:李白(娱乐传播)>杜甫(学术深耕)>屈原(节庆绑定)
文化增殖力:三位诗人分别占据神话原型(屈原)、自由精神(李白)、人文关怀(杜甫)的生态位。
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存在绝对化的第一诗人,李白、杜甫和屈原各领风骚,同据中国诗歌史上的顶峰!
朋友们,你是否赞同本文观点?欢迎在评论区里分享高见。
来源:驶向一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