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曾祺(1920-1997),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江苏高邮人。早年师从沈从文,承袭京派文学传统,以清新质朴的文风见长。其创作融合传统文化意蕴与现代人文关怀,擅长以白描手法刻画市井百态与乡土风情,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打破教条束缚,用诗化语言展现人性本真
汪曾祺(1920-1997),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江苏高邮人。早年师从沈从文,承袭京派文学传统,以清新质朴的文风见长。其创作融合传统文化意蕴与现代人文关怀,擅长以白描手法刻画市井百态与乡土风情,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打破教条束缚,用诗化语言展现人性本真。散文随笔亦独具韵味,常以美食、草木入题,于平淡中见深意,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其作品重拾文学审美本质,对1980年代文坛影响深远。
1、“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2、“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3、“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4、“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5、“四围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
6、“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7、“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8、“绣球花可由人工着色。在瓶里加一点颜色,它便会吸到花瓣里。除了大红的之外,别的颜色看上去都极自然。”
9、“秋葵安静地绽放,虽不被视为名花,却在心中留下可贵的印记。”
10、“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
11、“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它是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
12、“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
13、“流动的水,是语言最好的形象。”
14、“语言的美,不在字面意思,而在暗示的广阔情景。”
15、“新的地方,热闹的菜市让我感受到生之乐趣。”
16、“人口味应当杂一些,生活的兴趣更要广泛一点。”
17、“与其追寻遥远的文化,不如沉醉于当下的风味。”
18、“蚕豆作零食,油炸后形似兰花,北京叫‘开花豆’,家乡叫‘兰花豆’。”
19、“苦瓜的经历让我明白,尝试是生活的必经之路,苦也是一种习惯的磨炼。”
20、“窝头白菜,寡欲步行,问心无愧,人间寿星。”
21、“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22、“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心浮气躁,成不了大气候。”
23、“爱是一种对生命的执着,且需随着生活节奏成长与绽放。”
24、“多年父子成兄弟。”
25、“人总需沉浸在某种事物中,见证自己的存在与价值。”
26、“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27、“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28、“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才华横溢,妙语如珠;疲倦时词不达意。”
29、“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
30、“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31、“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32、“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33、“岸上疏灯如倦眼,中天月色似怀人。”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
来源:人文历史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