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一节分析了后四阕,得知本诗为讽刺诗、贬谪诗、忧愤诗。诗人可能是西周末年或东周初年的申侯,经历了周宣王、周幽王、甚至周平王时代,痛斥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如猛虎和旱灾一样。同时,诗人抱怨周天子(周宣王)不念旧情,只顾提拔自己的兄弟(郑桓公),不重用自己,现在好了
诗经265-2栖虎注释2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2.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3.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ng
□□□◙,□□□□◆。□□□◙,□□□◆,□□□◆。ng+i
附注:已删除后四阕。
上一节分析了后四阕,得知本诗为讽刺诗、贬谪诗、忧愤诗。诗人可能是西周末年或东周初年的申侯,经历了周宣王、周幽王、甚至周平王时代,痛斥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如猛虎和旱灾一样。同时,诗人抱怨周天子(周宣王)不念旧情,只顾提拔自己的兄弟(郑桓公),不重用自己,现在好了,天下大乱,这可不怪我啊!
下面接着分析:
1、罟:一种渔网,应该是类似笊篱,圈口是圆的,似车轮(毂),古音cu。以前是竹制的,现代多为尼龙制,常见小朋友们用来捕鱼、捉蝴蝶。现代称之为:网兜。
罪罟=罪网,比喻有人罗织罪名,故意构陷好人。呼应后文:内讧。说明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但诗人骂其为蟊贼,可见诗人将奸臣比作庄稼地里的害虫,蚕食社稷。
2、椓:=堵。通假字,古音du、do。堵塞。
南阳方言:zhuo。例如:给你耳朵椓住!=把你的耳朵塞住!
以前分析过,见: 堵的方言音变du-zhuo ; 南阳方言zhuo=堵、椓、予本字考辨 ;
在本诗中,椓=堵,特指堵住耳朵,不听。
昏:眼看不清,眼不明。这也是南阳方言。
昏椓=昏堵=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这些都是诗人责怪周天子昏聩,如同瞎子、聋子一样。
3、共:=恭。通假字、古今字。甲骨文共画的是双手拱让,=拱=恭的本字。
靡共=非恭=周天子不尊重臣子(诗人自己)。
4、遹:=谲。通假字。诡谲、多变。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不过,要说明的是,遹从寅,后世讹变为从矞,不仅形变,也发生了鼻音脱落。以前分析过,见: 箭矢寅黄矞同源考、音变考 ; 诗经244-2丰镐注释2 ;
溃溃回遹=匮匮洄诡=周天子脑子匮乏不够用,却总是朝令夕改,让人不可捉摸。
其中,
①溃:=匮。通假字。上一节说过。
②回:=洄。通假字。洄流、折返、曲折、打折扣、setback。也可以不改,因为现代汉语折回仍有此义。
当然,回谲也可以理解为:=诡谲。回-诡古音相同,cui(gui),今音也相近,hui-gui。但是,诡字体现不出:说话不算数、言而无信、大打折扣,因而,用回字更加具有讽刺效果。
③匮匮:通过重复,强调了周天子脑袋空空,非常不聪明。
5、靖:招安、招抚。夷:平定、扫平。
实靖夷我邦=(周天子你)实在是把国家给招安了,给荡平了。意思是,把国家拱手让给别人,把国家霍霍完了。俗语:崽卖爷田不心疼。
6、皋皋訿訿:=睚睚眦眦。通假字。指的是朝堂上大臣们之间互相使眼色,有小恩怨。
皋古音co,睚从厓,厓从圭,古音cui、coi。两者同音或今音,可以通假。诗经中出现过类似的通假情况,例如,
诗经第195篇《小旻》: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其中, 潝潝訿訿=睚睚眦眦。潝从翕,翕从合,合从口,古音co。
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 = 睚睚眦眦,曾不知其玷。=朝堂上大臣们相互结怨,不知道这是有辱斯文的事。
其中,
玷=玷污、污染。
曾=过去。说明诗人是在责骂自己,言自己过去在朝堂上与其他大臣结梁子,现在已经不在朝堂之上了,回想起来觉得不值得。呼应前文: 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周天子昏聩不恭,出尔反尔,将江山白白拱手相让。
7、填:=颠。通假字。颠乱。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孔:=甚、很。通假字。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兢兢业业,甚颠不宁,我位甚贬。=我虽然兢兢业业,但世道颠乱不宁,我的职位一贬再贬。
诗人埋怨自己辛辛苦苦却被周天子辜负,被周天子猜忌,被周天子贬谪。 符合上文「曾」字暗示出的已经不在朝堂之义。
8、瘨:=癫。通假字。癫狂、发狂。使之癫狂。名词动词化。
瘨我饥馑=饥馑癫我=饥荒让我发狂。
9、圉:=圄。通假字。囚牢。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这里诗人描述自己被流放、被软禁,这是夸张。只不过不被重用,不在朝堂,但申侯应该还在老家南阳,并非被软禁了。诗人用牢笼一词,突出自己处境如同牢笼一样难受。
诗经中之前的篇目用到过圉字,例如
诗经第257篇《桑柔》:
忧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痻,孔棘我圉。
其中,诗人是召公虎,痛斥百姓好战,群臣多奸佞,周天子不听忠言,四处征伐而陷入战争泥淖,无法自拔,国家濒危,因此作诗进谏。具体分析见: 诗经257-2桑柔注释1 ; 诗经257-2桑柔注释2 ; 诗经257-2桑柔注释3 ; 诗经257-2桑柔注释4 ;
由于本诗结尾也提到召公一事,而且《桑柔》一篇开头也提到饥荒,那么,本诗的作者也可能是召公后代(可能也是召公虎),而非申侯。 如果诗人=召公虎,那么所痛斥的周天子=周厉王。
10、卒:最后。
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百姓最后不得不流亡,我的囚禁地最后也变得荒芜。
11、疾:快。指的是天威迅疾,上天惩罚来得快。诗经中多见,不赘述。
12、笃:深厚、深重。丧:丧乱、国破家亡。
诗经265-3栖虎上古音大概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bing ding di cu, ding du dong dong. ding co ci ding, bing dui do cong, co cu co dui cong.
2.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ding dong dui cu, bo dui do cong. cong do bi cong, cui cui cui ding, dui ding dui co bong.
3.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co co dui dui, dong bui di ci dong. ding ding dui dui, cong ding bui ding, co dui cong bong.
4.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虎,我相此邦,无不溃止。
co bui dui cong, do bui cui bo. cu bui di cu, co dong dui bong, bu bui cui dui.
5.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彼疏斯粺,胡不自憯?职兄斯引。
dui dui di bui, bui cu dui. dui cing di cui, bui cu di. bui du di bi, cu bui dui ding? di cong di cong.
6.池之竭矣,不云自频。泉之竭矣,不云自中。溥斯害矣,职兄斯弘,不怪我躬。
do di cui di, bui cong dui bing. dong di cui di, bui cong dui dog. bu di cui di, di cong di cong, bui cui co cong.
7.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於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
dui ding cong do bing, dui cu do cong, ci bi cui bui di, cing do ci du cui bui di. cu cu ci di! dui cing di cong, bui dong dui dui.
□□□□,□□□◆。□□□◆,□□□◆,□□□□◆。ng
□□□◙,□□□□◆。□□□◙,□□□◆,□□□◆。ng+i
□□□◆,□□□●。□□□●,□□□◆,□□◙□。ng+o
□□□◙,□□◙。□□□◙,□□■。□□□■,□□□◆?□□□◆。i
□□◙□,□□□◆。□□◙□,□□□◆。□□◙□,□□□◆,□□□◆。ng+i
□□□□◆,□□□◆,□□□□■,□□□□□■。□□■□!□◆□◆,□□□◙。i+ng
附注:已经修改了讹字:烖→恠(怪)、苴→虎(菟)、替→朁(憯-惨-惭)。
需要注意的是,烖-恠讹变应发生在唐朝,与楷化有关;替-朁讹变可能发生在汉代;苴-虎(菟)讹变可能发生在战国时,因为古代楚人称虎为“於菟”,而申国在西周时已经沦为楚地。
1、引-弘-躬,均从弓,古音cong。
躬今音gong,古今读音不变。
弘今音hong,发生了c→h辅音颚化、清化。
引今音yin,发生了c→辅音零化,i o二象性,也即,cong→cing→yin。
2、遹从寅,寅从箭矢,古音di、ding。今音jue,发生了d→j辅音颚化,鼻音脱落,i o二象性等。
3、兢从兄,古音cong。发生了c→j辅音颚化,元音二象性o→i。
也可能是竞(競)的讹字,竞从辛,古音ding。发生了d→j辅音颚化。
4、蹙从戚,戚从尗,尗从小,古音do。
5、憯从朁,朁从欠、从先,古音cing、ding。发生了i o二象性。
6、椓从豖,古音du、do。发生了d→zh辅音颚化。
7、怪有多个异体字:恠、(又+尤)、(忄+扗)、(忄+不+土),其中,在、才、不,均可能是其声符。
①如果怪从不,古音bui,则音变流程:bui→cui→guai。符合初音理论,c辅音来自b辅音。
②如果怪从才(在),才(在)从十,古音di,则音变流程难以解释。除非也套用初音理论:十更早的古音是:bi、bui、ci、cui。
相较而言,①更容易解释。
8、疚从久,存在i o二象性,古音cui。发生了c→j辅音颚化。
9、贼从则,则从匕-刀-勺,存在i o二象性,古音dui。发生了d→z辅音塞化,元音低化。
诗经265-4栖虎今韵
(备注:□ = 非韵、■= i韵、●=o/u韵、◆=ng韵、◙=i/o二象性)「」
1.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癫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圄卒荒。
2.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堵非恭,匮匮回谲,实靖夷我邦。
3.睚睚眦眦,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甚颠不宁,我位甚贬。
4.如彼岁旱,草不匮茂。如彼栖虎,我相此邦,无不匮之。
5.惟昔之富,不如时。惟今之疚,不如兹。彼疏此密,何不自惭?祗兄是引。
6.池之竭矣,不云自滨。泉之竭矣,不云自中。浦此害矣,祗兄是弘,不怪我躬。
7.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呜呼哀哉!惟今之人,不尚有旧。
□□□□,□□□◆。□□□◆,□□□◆,□□□□◆。ng
□□□◙,□□□□◆。□□□◙,□□□◆,□□□◆。ng+i
□□□◆,□□□●。□□□●,□□□◆,□□◙□。ng+o
□□□◙,□□◙。□□□◙,□□■。□□□■,□□□◆?□□□◆。i
□□◙□,□□□◆。□□◙□,□□□◆。□□◙□,□□□◆,□□□◆。ng+i
□□□□◆,□□□◆,□□□□■,□□□□□■。□□■□!□◆□◆,□□□◙。i+ng
附注:已经修改了讹字:烖→恠(怪)、苴→虎(菟)、替→朁(憯-惨-惭)。
1、憯→潜、惭。通假字。暗忖、心里暗自不高兴,惭愧。
2、瘨→癫。通假字。癫狂,使之癫狂。
3、圉→圄。通假字。监狱。
4、椓→堵。通假字。堵塞。特指塞住耳朵,当聋子。昏聩。
5、靡→非。通假字。
6、共→恭。通假字、古今字。恭敬。
7、溃→匮。通假字。匮乏。
8、遹→谲。通假字。诡谲、多变。
9、皋皋訿訿→睚睚眦眦。通假字。小矛盾,结怨。
10、孔→甚、很。通假字。
11、填→颠。通假字。颠乱。
12、斯→此、是。通假字。
13、粺→密。通假字。细密、精细。也可以不改,因为粺=精米、细米。但最好修改,因为冷僻。
14、职→祗、只。通假字。只有。
15、频→滨、濒、边(邊)。通假字。水边。
边的甲骨文金文从丙,古音bing,后来从方,古音bing、bong。
16、於乎→呜呼。通假字。
17、维→惟。通假字。惟一、只有、只是。
18、止→之。通假字,讹字。
19、胡→何。通假字。
以上只考虑了古今字、通假字、讹字,并未考虑古今音变,可视为版本一。
20、第二阕:遹古代有鼻音,现在鼻音脱落,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大幅修改。
①邦→封。近义。封国。讧-封,现代押韵eng。
②遹→谲→?找不到替换词。
③邦→国。近义。谲-国,现代押韵e,因为uo=ue。
④讧→聒。近义。聒-谲-国,现代押韵e,因为uo=ue。
这样修改虽然照顾了偶数句押韵,但破坏了讧-恭押韵。且,内讧是固定搭配。
⑤天降罪罟,蟊贼内讧。→ 蟊贼内讧,天降罪责。调换句序,并且罟→责。
这样,现代汉语中,责参与押韵e。讧-恭保持押韵。
21、第三阕: 甚颠不宁→ 不宁甚颠。调换词序,修改最少。颠-贬-玷,现代押韵an。
22、第四阕:
①溃→匮→枯、苦。近义。苦乏、枯萎、苦难。
②茂→郁。近义。郁郁葱葱、茂盛。虎-苦-郁,现代押韵u。
③邦→间。范围缩小。纯粹为了押韵。
④此邦→世间。范围大致相当。间-旱,现代押韵an。
23、第五阕:
①引→荐。近义。推荐。惭-荐,现代押韵an。
②疚→辱。近义。内疚、愧疚、羞耻。这样,富-辱,现代押韵u。
③疚→愧。富→贵。这样,愧-贵,现代押韵ui,也可以。但奇数句不必要押韵。
24、第六阕:频→滨→?很难找到替换词。考虑到陃bing=邊的异体字,但字典上没有证据。
①躬→身。近义。躬身。
②中→心。近义。中心。这样,身-心-滨,现代押韵en。因为in=yen。
③弘→晋。近义。晋升、提拔。现代,晋-身-心-滨,押韵en。同上。
④害→劣。近义。竭-劣,现代押韵ie。但奇数句可以不必押韵。
25、第七阕:旧-哀,现代不押韵。需要修改。
有旧→旧怀。怀-哀,现代押韵ai。
于是,出现版本二,20250411下午16:24
2.蟊贼内讧,天降罪责。昏堵非恭,匮匮回谲,实靖夷我国。
3.睚睚眦眦,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不宁甚颠,我位甚贬。
4.如彼岁旱,草不枯郁。如彼栖虎,我相世间,无不苦之。
5.惟昔之富,不如时。惟今之辱,不如兹。彼疏此密,何不自惭?祗兄是荐。
6.池之竭矣,不云自滨。泉之竭矣,不云自心。浦此劣矣,祗兄是晋,不怪我身。
7.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呜呼哀哉!惟今之人,不尚旧怀。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