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流量如潮涌的时代,“韦神” 韦东奕以一种近乎 “原始” 的姿态,闯入大众视野,在抖音掀起了一场现象级的流量风暴。6 月 5 日晚,那条仅有 4 秒的短视频 —— 韦东奕身着标志性的条纹衬衫,背着旧帆布包,面对镜头,略显局促却又无比真诚地说出 “大家好,我叫韦
在流量如潮涌的时代,“韦神” 韦东奕以一种近乎 “原始” 的姿态,闯入大众视野,在抖音掀起了一场现象级的流量风暴。6 月 5 日晚,那条仅有 4 秒的短视频 —— 韦东奕身着标志性的条纹衬衫,背着旧帆布包,面对镜头,略显局促却又无比真诚地说出 “大家好,我叫韦东奕,这是我的账号”,瞬间点燃网络,短短 72 小时内,粉丝突破 2000 万,打破知识类账号涨粉纪录,这一速度,即便放在整个抖音平台,也是令人咋舌的存在。
韦东奕的走红,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个人特质、社会心理与平台传播机制的多重共振。从个人层面看,他宛如现实版的 “扫地僧”,学术成就堪称 “顶配”,却有着质朴到极致的生活方式。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双满分金牌的辉煌,在偏微分方程领域对 “纳维 - 斯托克斯方程” 等难题的关键突破,足以让他在数学界光芒万丈;而日常里,褪色的衬衫、常年相伴的矿泉水瓶,月均消费不足 300 元的极简开销,又与大众印象中 “天才” 的光鲜形象大相径庭。这种强烈的反差,戳中了大众的好奇心,更满足了人们对纯粹学术精神的向往。在人心浮躁、追名逐利之风盛行的当下,韦东奕专注学术、不为外物所扰的纯粹,宛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干涸的精神世界,成为许多人心中理想主义的化身。
社会心理的助推,也是韦东奕爆火不可或缺的因素。账号开通恰逢高考前夕,评论区秒变 “高考许愿池”,数以万计的考生与家长涌入,留言 “接韦神智慧”“求数学高分”,背后折射出的是教育焦虑的集体投射。在高考这座独木桥前,家长和考生们承受着巨大压力,急需一个精神寄托,而韦东奕,这位数学天才,自然成为了他们眼中 “智慧” 与 “成功” 的象征。人们试图通过这种看似 “迷信” 的方式,为自己或孩子在高考这场大战中寻求心理慰藉,缓解内心的不安。此外,大众对知识和知识精英的尊崇,在娱乐至死的网络环境中被压抑已久,此时韦东奕的出现,无疑为大众提供了一个释放对知识渴望的窗口,他的爆火,彰显了知识的力量从未被遗忘,只是在等待一个爆发的契机。
平台传播机制则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将韦东奕推向流量巅峰。抖音基于大数据的算法推荐,敏锐捕捉到 “北大”“数学天才”“高考” 等极具话题性的标签,精准推送视频,让韦东奕迅速触达海量用户。而网友们自发的二次创作与分享,更是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将韦东奕的热度不断推高。一时间,网络上关于 “韦神” 的段子、表情包、解读文章铺天盖地,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影响力,让这场本就热烈的流量狂欢愈演愈烈。
然而,在这场流量盛宴背后,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一方面,韦东奕开通账号,本是为抵制侵权乱象,打破外界对他 “不问世事” 的片面认知,希望借此分享数学知识,传播学术理念。但当千万级流量汹涌而来,如何平衡学术研究与公众关注,如何避免被过度娱乐化、符号化,成为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难题。此前,他的北大课堂因教学风格过于专注学术本质,与学生互动较少,导致学生退课率较高,如今面对网络上的喧嚣,能否坚守学术纯粹,不被流量裹挟,无疑是一场严峻考验。另一方面,从社会层面看,这场流量狂欢,若仅仅停留在 “许愿”“膜拜” 的层面,那将是一种遗憾。我们应当思考,如何将大众对韦东奕的关注,转化为对知识、对学术的真正热爱与尊重。学校、教育机构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可以借此契机,开展更多科普活动,激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营造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良好氛围?
韦东奕的爆火,是一次偶然中的必然,它为我们展现了知识与纯粹精神的魅力,也为知识传播与学术生态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希望这场流量风暴过后,留下的不只是网络上的谈资,而是真正能让知识的价值深入人心,让更多像韦东奕一样的学者,在专注学术的道路上,得到应有的尊重与支持,让整个社会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