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派对|蒋胜男自述:我写大女主的故事并非要削弱男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6:50 1

摘要:08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之分并不是体裁决定的。的确,网络文学最初是传统文学之外的体裁,但是它同样承接了所谓中国传统文学。相对于官方出版物和所谓纯文学,网络文学早期是被抑制的,相当于民间文学在互联网上重生。互联网的文学不止于网络文学,也不止于通俗文学。最终,由于互

现在正值诸种语境、文学、事态转轨、变驳,“文学的专业性”正在文学内部悄然发生,并借助新的形式、策略、技术显化其自身。在流动的话题、成见、故事之外,世界如何发生、意义如何生产、经验如何形成,已变得更加迫切。基于此,“文学(露天)派对”(Literature Open-air Party)将邀请文学相关的编辑、学者、作家、出版人、译者、书店老板等,讲述他们的生命与经验,以血管之思、脏器之力,构建一个真与美的文学的“自述”档案。08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之分并不是体裁决定的。的确,网络文学最初是传统文学之外的体裁,但是它同样承接了所谓中国传统文学。相对于官方出版物和所谓纯文学,网络文学早期是被抑制的,相当于民间文学在互联网上重生。互联网的文学不止于网络文学,也不止于通俗文学。最终,由于互联网时代的特性,所有文学殊途同归都在网络上呈现,网络文学变成了所有文学的总的载体;就像打车软件、外卖软件,一开始大公司的车、大店的菜不上互联网,但最终他们也会上。网络不止影响文学,是影响生态。网络是载体,它不是分界线,把文学分成两半。对于早期的网络文学来说,网络的确是分界线,有编制的和没编制的。但现在,网络已存在于方方面面。网络文学的成长不完全依赖某一群体的努力,而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自然而然地推进。最早的网络文学,电脑还不普及,只有精英作家创作;后来网吧兴起,手机普及,很多普通人,包括工人、快递员、农民,都能通过网络创作并获得成功,而原来在穷乡僻壤的人,可能原来不看文字,也开始看网络小说。这几年,AI的自动翻译功能解决了海外传播问题,自动生成短剧、动画等,在不断发展。但不管怎么变化,文学最终还是以故事为主的,故事最重要的还是情绪价值,和对人类终极意义的思考。据说18世纪后,几乎所有故事类型都被写完了。但人物是永远无法写尽的,同一个故事,同一个情境,A和B的选择是不同的,因此,故事有无尽的变化。我认为,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服务于人物的塑造。作家首先得确定写什么样的人,立好人设,设计他在面临某件事时有什么反应,这样,观众才能和人物体验世界,体验七情六欲,和他共情。比如,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朱时茂和陈佩斯上了台,什么话还都没说,观众就笑了,这就是戏剧点,戏剧点是大家爱看的点。同一件事情,朱时茂什么反应,陈佩斯什么反应,他们完全不一样,这是戏剧点。作品必须要有戏剧点。如果是换其他人表演这个段子,不会有那么好玩。09我永远希望下一部更好。我在创作时会不停思考,直到作品完成,之后想下一部。我的理想的作品,永远是正在写的这部,它对我是最重要的,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我的每部作品,尤其是后来的历史作品,在着手创作时,都提前准备了资料,进行了深度思考,以期在创作时找到想要触摸的东西。在新作品中,我总希望带来新的思考,触达更多的东西。我的作品随着我的阅历的增长、思考的深入而变化。所以,整个创作,对我来说是一次自我修炼。我创作不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迎合读者需求,而是为了圆自己的梦,也就是说我想把这个故事以这种方式写出来。我不太关注我的作品要变得怎么样,变得更畅销或者更讨人喜欢,当然如果能够驾驭和协调,我很愿意这么做。我更关注每部作品的思考和设计,也就是说到底我能从这部作品中找到什么、得到什么,其实谁也不知道,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我在每部作品中都有找到、都有得到。我发现读者也在不断升级。免费阅读的时候,文化降维,一些类型奇特的小说曾广受欢迎,比如赘婿小说(大多讲上门女婿逆袭)、一胎多宝小说(大多讲单妈带娃复仇),作家们不解,认为是文学的倒退。但我相信,人们总是要进步的,看多了下沉文学,也需要更高层次的情绪共鸣。最终,读者会走到文学的终极命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我到哪里去?我也没想过要成为作家。最初是为了缓解生活的无解与无聊,我开始写作;互联网的传播让我的写作有了一些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后来我顺其自然地继续写,直到自己厌倦为止。很多时候,我的同行们的最大的焦虑是,点击率下降了,评分榜被人超过了,但即便按照读者的喜欢来写,可能也架不住读者的流失。所以我想,纵使没人看,我写给自己看,我在写的时候能找到愉悦感,在分享创作的时候能感受到共鸣,就够了。

来源:名家名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