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庆:扎根边境二十六载的“老榕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17:54 1

摘要:在勐腊县蜿蜒的边境线上,经常能看到龙安庆忙碌的身影。他手掌布满老茧,那是常年握枪查缉留下的烙印;眼神锐利如鹰,能在车流人海中识别最细微的异常。26载从警路,他历经无数考验,从直面手雷的生死瞬间,到千里追逃的不眠不休,再到边境的日夜坚守,龙安庆如一棵深深扎根边疆

在勐腊县蜿蜒的边境线上,经常能看到龙安庆忙碌的身影。他手掌布满老茧,那是常年握枪查缉留下的烙印;眼神锐利如鹰,能在车流人海中识别最细微的异常。26载从警路,他历经无数考验,从直面手雷的生死瞬间,到千里追逃的不眠不休,再到边境的日夜坚守,龙安庆如一棵深深扎根边疆的老榕树,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

龙安庆是一名哈尼族警官,1997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勐腊县公安局勐仑公安检查站副站长,二级警长,先后获个人先进荣誉称号1次、嘉奖1次及省公安厅通报表扬1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生死一瞬 空手夺雷

2001年4月27日,勐腊县一出租屋内,气氛凝固。龙安庆刚制服楼下的嫌疑人,就听见3楼传来异响。他冲到楼梯转角,看见队友正与全国红色通缉犯搏斗,嫌疑人手中紧攥一枚美式军用手雷!“他要引爆!”龙安庆猛扑上去,用肩膀将嫌疑人狠狠撞向墙壁。嫌疑人疯狂挣扎,右手死握手雷。龙安庆用左手死死钳住其手腕,右手拼命去掰那紧握的手指。眼角余光扫到墙角有液化气瓶,手雷一旦爆炸,整栋楼危在旦夕!

“快!”他和队友用膝盖顶住嫌疑人肘部发力,一根、两根、三根……终于掰开了手指!夺过手雷,两人连滚带爬冲下楼梯,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扔远点!”冲出房门,200米外是条小河。他们用尽全力将手雷甩向河面。“轰隆!”巨响震天,水花溅起3米多高,战友们耳鸣半晌,说不出话。晃过神,龙安庆才察觉手臂、膝盖多处擦伤。“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队友们相互调侃。“没事,抓到人就好,抓到人就好。”龙安庆喃喃自语,仿佛在安慰自己。审讯得知,那枚手雷是嫌疑人准备同归于尽的武器。多年后,龙安庆回忆这一场景时只是平静地说:“当时没想那么多,穿了这身警服,就不能让老百姓出事。”

清网追凶 14人尽落法网

2010年全国“清网行动”启动,时任城镇派出所副所长的龙安庆面前,摆着一份有14名在逃人员的名单,其中3人已潜逃5年以上,行踪成谜。“只要敢逃到勐腊来,我就一定把他们揪出来!”龙安庆在会上拍了桌子。他将14人的信息贴满办公室的白板,逐条梳理蛛丝马迹。在追捕消失5年、涉嫌诈骗的张某时,龙安庆带着队员泡在档案室,翻了3天3夜的户籍档案,终于发现张某有个表兄在勐腊建材市场打工。盛夏酷暑,勐腊气温高达36℃。龙安庆带队排查周边出租屋、小饭馆、网吧。白天怕惊动目标,就夜里蹲守;饭馆老板不配合,他就买瓶水坐下来,耐心讲法律、讲政策。第7天深夜,在一家通宵营业的小吃摊,队员突然拽了拽他衣角:“龙队,你看那个洗碗的,侧脸像不像张某?”龙安庆望去,那人佝偻着背,皮肤黝黑,但轮廓确有几分相似。他不动声色地走过去,假装点单:“老板,来碗面。”经过洗碗池时,故意轻撞那人胳膊。那人猛回头,眼神里满是惊慌。龙安庆确定此人就是张某!“张某,别跑了,跟我们回去吧。”龙安庆亮出证件。张某瞬间瘫坐在地,喃喃道:“5年了,还是躲不过……”押解路上,张某不解地问:“你们怎么找到这儿的?”龙安庆回答:“天网恢恢,只要犯了法,不管藏在哪,都会被找到。”

为了蹲守嫌疑人,在城外工棚喂了两天两夜蚊子,胳膊全是红包;为了一个模糊的监控画面,连续看48小时录像,双眼熬得通红;抓捕时遇嫌疑人持刀反抗,夺刀瞬间手指被划破,留下永久疤痕……这就是龙安庆的工作。

筑牢屏障 打击跨境违法犯罪

2023年,龙安庆调到日均车流超千辆、人流近8000的勐仑检查站主持工作。这里是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的“风口”。“检查站是‘防火墙’,一辆车、一个人都不能漏,一丝疑点都不能放!”他一上任便立下铁规。他带着队员踏遍检查站周边山林,摸清16条可以绕关的小路,在关键节点设伏,发动村寨民兵联防;创新“三班轮岗+错时查缉”模式,白班盯货车,夜班查轿车、摩托,同时在小道流动巡查。

2023年10月一个凌晨,龙安庆带队查缉一辆声称运输冷冻水果的货车。司机神色慌张,车厢缝隙飘出异味。“打开检查。”龙安庆语气不容置疑。司机推说锁坏了,龙安庆直接找来撬棍。一撬之下,露出的不是水果,而是整整21吨走私冻品,价值140余万元。

2024年3月,接网安线索,龙安庆带队在勐仑镇沿江小路拦截两辆可疑货车。盘问时司机连声否认。龙安庆敏锐地注意到其中一名司机手机不停震动,便立即拿过查看,屏幕上赫然是“上线”发来的消息:“搞定了吗?那边等着卸货。”铁证面前,最终查获偷越国(边)境人员11名。在检查站1年多,龙安庆带队查获的走私案中,一起野生动物案件令他格外痛心,查获活体珍稀动物种类达10类共计510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只,二级保护动物50只。

铁盒里 军功章与泛黄的照片

龙安庆的抽屉深处,锁着一个铁盒子。里面整齐码放着他的荣誉:个人先进1次、嘉奖1次、个人三等功2次、省公安厅通报表扬1次……而在盒子的最底层,静静压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他回家探望生病的母亲时拍的合影,照片上的母亲笑得一脸灿烂。“欠家人的太多了。”提及家人,这位在生死关头都未曾退缩的硬汉,眼眶瞬间红了。

2001年追捕持手雷凶犯时,父亲因病住院,他却一心扑在案件上,连给父亲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亲戚来探望时抱怨他不孝,躺在病床上的老父亲却吃力地摆摆手说:“儿子是警察,他很忙,我睡着了他才回家,我醒了他又走了。但我知道,他在保护很多人。”当龙安庆后来得知父亲这番话时,这个面对手雷都不曾颤抖的男人,躲在办公室里偷偷抹眼泪。

2022年边境管控最吃紧时,龙安庆整整两个月没踏进家门。与住在乡(镇)的母亲视频通话也总是在他换岗的短暂间隙。手机屏幕里,母亲的脸日渐消瘦,眼窝深陷,却总是抢在他开口前,絮叨着“菜园里的萝卜长实了”“邻居家的鸡又下了双黄蛋”,然后笑着说:“不要担心我。”

值班室的灯光常伴他迎来黎明,巡逻车的引擎声是他走过四季的背景音。当电话那头传来父母生病的消息时,他只能匆匆说一句“多喝热水,我忙完就回”,便又转身扎进突发的警情里。不是他不想在床前尽孝,只是身穿这一身警服,要先护住万家灯火。那些欠下的陪伴,都化作了深藏心底的愧疚,支撑着他的坚守。

老榕新枝 扎根边境的承诺

2024年7月,龙安庆年满51岁。同事们劝他“悠着点干”,他却摇摇头:“只要还穿着这身警服,就不能悠着。”每天清晨,他依然第一个出现在检查站,绕着查缉点仔细巡查设备,询问夜班情况;深夜,他办公室的灯依然亮着,他要么在梳理案件卷宗,要么在研究新的查缉战法。有人问他:“守了这么多年边境,累吗?”他笑了笑说:“我们警察站在哪儿,哪儿就安稳。”

从24岁穿上警服,龙安庆的足迹踏遍了勐腊的山山水水。他调处过邻里纠纷的鸡毛蒜皮,也直面过手雷引爆的生死考验。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26载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在漫长的边境线上,一笔一画写下了“忠诚”二字;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用破解案件诠释担当,让边疆各族群众感受那抹藏蓝带来的踏实与温暖。

如今,勐仑检查站的年轻队员们总爱在休息时围在龙安庆身边,听他讲述那些过往故事。明亮的阳光落在他胸前的警号,也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

来源:西双版纳政法
责任编辑:字亚雪

来源:云南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