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然了,很多股民最关心的可能还是,东风集团股份私有化退市,以及岚图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的事,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昨天受邀在上海,看2026款岚图梦想家的发布会。
9月15日26款正式上市,但8月29日已经在成都车展预售过了,获得了一小时订单破万的成绩,还是挺不错的。
岚图这个车企目前最火的车型就属梦想家,8月卖了6600辆,是新能源MPV的第一名。
这是我在场外拍的实车,还是挺漂亮的:
还有一个特殊的,定价70万的山河版本:
后排有两个巨大的,服务老板的零重力座椅。
当然了,很多股民最关心的可能还是,东风集团股份私有化退市,以及岚图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的事,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发布会前雪球组织了一个活动,和岚图CFO杨总深度交流了一下,不出意外,公司的回复是,现在是岚图的上市保密期,关于上市的敏感信息内容,都不能做过多交流。
我自己顺便提了个问题:岚图目前和华为车bu大概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合作的过程中是谁在主导?对岚图在智驾、车机等软件能力方面有什么样的帮助,和现在市场上鸿蒙智行的四界,差异化的点在哪里?
杨总回答还是要做“独立自主”,华为整体还是一个辅助的作用。鸿蒙和四界是深度合作,在营销上参与的也比较多,目前和岚图的合作主要在软件上,生产、营销、渠道等各方面还是岚图自己把握。
按另一位钟总的说法,岚图以后要构建的是,聪明大脑+强健体魄的组合,他认为自己央国企旗下中国造车新实力的身份,有扎实造车的传统和底蕴。
叠加华为在软件方面的实力后,最终可以打造出一个超强软件+豪华硬件+极致安全的组合,在市场上还是挺有辨识度的。
后面我们几个投资人讨论,这个定位有点儿像红旗,不过比红旗更年轻化。
可以看出,东风给岚图的优先级还是比较高的,从这次股权变动的安排上也看得出来,两个武汉造车工厂全部都是岚图自己在搞,自己独立造车,自己销售,不存在车设计出来了,要交给东风母公司去造的情况。
整个发布会看下来,至少对于我个人来说,还是最关心岚图与华为合作的问题。
新车也是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4,使用的是全新的叫WEWA的技术架构,可以做到用AI来教AI,用AI调试AI,对智驾的高难度场景做持续的优化,在云端训练疑难的驾乘场景数据。官方宣传是能大幅降低端到端延时,降低智驾过程中的“重刹率”,提高通勤效率。
首次搭载的鸿蒙座舱5的MPV模式,主打商务,和华为的商务人士倒是基因完美契合。
那这一套华为调教的智驾系统和智能座舱,加上不错的硬件,最后全车的素质也是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安全水准。
目前数据上体现出来的是,2000兆帕的超高强度笼式车身,是第一个获得了C-NCAP五星安全认证的新能源MPV。
一起同行的另一位,在汽车行业深耕,和很多零部件供应商关系很好的兄弟,也是经常发帖的投资人朋友,对这个车是赞誉有加。
按他的说法,用料非常扎实,机械素质远超那个D和9加起来的竞品。
上市交付以后看看媒体实测的数据吧。
这次上海之行收获很多,现在感觉汽车这个行业研究起来还是非常有意思的,真的投入很多时间精力进去,还是能获得比市场更深的理解,能找到预期差的。
现在很多人认为,这是个重资产的,低毛利的,竞争过于激烈的行业,不值得过多关注。
我不这么看,至少这个行业是个万亿级的市场,规模极其庞大,除了整车制造,还有上下游产业链这么多公司,要挖掘到几个三年一倍的机会不难。
行程有点匆忙,到虹桥的时候有另一位投资人专程过来交流,聊的也是我们持有的几个老股,最近表现稍微差点儿,大家就很焦虑。
其实完全没必要,无论熊牛,我们首先需要审视的就是自己的持仓是否坚实,估值是否足够低,公司的发展是否依然处在一个向上的曲线中,至于股价的短期波动,真的无法预测。
而且我不建议大家预测,我一直说,要和市场保持一个若即若离的状态,能理解市场,但不过分关注市场,不要让自己成为市场本身。
很多时候我们的投资收益就来自于“逆势而为”,拒绝从众这一点在我看来是自然而然的,而很多人的行为和思维,全部在导向从众,还怡然自得,这是我不能理解的。
来源:夏至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