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讯9月18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供销合作社专场上获悉,今年以来,市供销社围绕市委、市政府“113388”工作体系,按照“11233”工作思路,聚焦“供”“销”“服”主责主业,持续深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9月18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供销合作社专场上获悉,今年以来,市供销社围绕市委、市政府“113388”工作体系,按照“11233”工作思路,聚焦“供”“销”“服”主责主业,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销售总额、合作发展基金均列全省系统第一。
聚焦“三农一再”,服务“三农”大局。打造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围绕完善农资保供稳价机制,建成县域集配中心6个、乡镇农资服务站64个,改造村级农资服务社218个,农资仓储能力达到12万吨,1-8月,全资控股企业农资销售额实现11.4亿元,3家企业入选省农资保供重点单位。培育壮大山供农服滨州公司,在阳信县试点标准化网络建设,打造“供销直供”品牌专用肥。实施“绿色农资”提升行动,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亩均增产70-100公斤,综合效益提升160-240元/亩,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打造农业强市建设生力军。高标准提升5处为农服务中心,实施土地托管152万亩,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559万亩次,培育具有掌控力的农服企业19家。“三夏”期间投入农机具900台(套),为65万余亩耕地提供“一条龙”服务。“1+5”“五级联动”“支部联盟、社社联合”等服务模式,累计助农增收超7500万元,新华社《高管信息》专题报道。市及5个县区承接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任务13.3万亩、1261万元,有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打造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立足提升供销品牌影响力,开展农产品“进社区”活动11场次,销售额实现730万元。组织19家企业加入省社商贸流通联盟,建成95个标准型高质量流通网点,打造现代流通“一张网”,农产品、日用品销售额实现12亿元、13.5亿元、分别增长41%、13%。拓展“供销+能源”“供销+电商”路径,与中石油共建能源服务网络,联合一速传媒、滨滨友礼共建供销直播间,开发“滨贡农源”联名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1300万元,有效助力农产品上行。打造再生资源“全链条”体系。推进沾化、邹平省级重点推进县建设,利用现有经营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废旧纸箱、废旧家电回收等业务,已建成县域分拣中心2个,回收站点10个,销售额实现9654万元,全面完成省定任务。组织系统人员赴3地市参观学习,探索与社会专业公司合作,指导县区成立再生资源公司,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县域分拣中心为支撑、乡镇中转站为节点、村级网点为前端的“1+1+N+M”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强化项目建设,赋能产业发展。推进重点项目。山东供销农资智能仓配与应急保障(滨州)基地已启动EPC招标,立项2.483亿元,新吸收安琪酵母入股投资,建成后年产特种肥15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5.19亿元、利税4800万元。该项目作为全省农资仓配体系第4处重要枢纽,将填补我市高端特肥规模化生产空白,显著增强区域农资应急保障能力。积极招商引资。落实全市“三大战役”决策部署,主动对接全国总社农资与棉麻局、中国供销集团、安琪酵母集团等企业,争取其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合作项目落户。扎实推进三河湖“药光互补”等3个直引项目落地,服务保障3个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00万元。用好发展基金。修订《合作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制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规范收支管理、使用流程与决策程序。市财政累计支持1800万元,投入滨供农服公司、沙河为农服务中心等13个重点项目。全市合作发展基金累计到位10.6亿元,年内使用1223万元扶持18个基层项目,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壮大社有企业,夯实基层根基。做强社有企业。从顶层设计抓起,在全省系统率先制定《社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方案》,同步配套重大事项决策和社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薪酬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明确权责关系、规范企业运营,推动社有企业高质量发展。1-8月全市系统社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利润229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222%,获全省数字供销平台资产管理先行试点。加强基层建设。针对基层社基础薄弱现状,坚持以功能提升带动组织振兴,深入实施“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和“基层组织振兴三年行动”,累计重建、改造基层社42个,培育全国总社示范基层社20个,23家达到省级示范社创建标准,全市基层社实现营收8.6亿元,同比增长13.7%,有力重塑供销服务主阵地。创新金融服务。深化“供银担”服务,打造“滨州供销金融”品牌,加强与工行、农行等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创新服务模式,促进精准对接,系统融资总额达到3690万元。打造“保险+供销”模式,积极推广政策保险,补充投保商业保险,创新开展小麦天气指数投保,全系统农险投保面积达到11.7万亩,保额1.1亿元,构建起全链条风险保障体系。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