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古代器物体系中,"杯"虽为日用常器,却是融合工艺、文学与哲学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饮酒品茶的媒介,更是礼仪、情感与文人雅趣的寄托。从《诗经》"兕觥其觩"到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杯器始终贯穿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审美实践之中。纵观自明万历至清道光年间诸多杯器经典
观器见道,瓷中天地
Within Porcelain Lies the Cosmos
在中国古代器物体系中,"杯"虽为日用常器,却是融合工艺、文学与哲学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饮酒品茶的媒介,更是礼仪、情感与文人雅趣的寄托。从《诗经》"兕觥其觩"到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杯器始终贯穿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审美实践之中。纵观自明万历至清道光年间诸多杯器经典,可窥见中国陶瓷艺术的高度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杯器虽小,却是中国千年文化的精妙缩影。这些盈盈一握的器物,既承载着日常生活的温度,又凝聚着传统美学的精髓,更映射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与审美理念。
LOT115
清康熙
青花八月桂花诗文花神杯
款识:“大清康熙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直径6.5cm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页81-85,图71
2、《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54
在清康熙青花八月桂花诗文花神杯上,我们看到了诗书画印的完美融合。这款八月桂花杯,以青花绘就桂花满枝、玉兔回望的意境,配以唐代李峤"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的诗句,末钤"赏"字篆印,堪称一件微缩的文人画佳作。花神杯整套十二器,依月令配花题诗,其灵感源于传统"十二月令花神"传说,将时间物候、文学意象与瓷艺完美结合。康熙皇帝对唐诗情有独钟,常以唐人诗句题字赏赐,更下令编纂《全唐诗》。花神杯上所选诗句,除一月水仙和十一月月季外,余皆取自唐诗,其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
清康熙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诗句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拍品为十二月令花神杯之八月桂花,属康熙御窑花神杯中较为少见之品类。《陶雅》一书曾评论此类花神杯:“彩花以有黄色小兔者为最美......”。本品小巧玲珑,口沿微外撇,深腹,上腹斜直,下腹渐收,底承圈足,胎质轻薄,釉面洁白莹润。外壁以青花绘十二花神图之八月桂花图,一树桂花绽放枝头,树下小兔回首眺望,灵动可人,并题唐人佳句:“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末钤“赏”字篆文印。整器构图疏朗,用笔隽逸流畅,诗书画意兼备,青花发色清雅,颇为难得。
花神杯胎薄如蝉翼,烧制极其困难,成品率极低。《陶雅》有赞:“康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若欲凑合十二月之花,诚戛戛乎其难。青花价值,且亦不甚相悬也。”由于花神杯胎薄,十分容易破损,故历代收藏大家皆竭尽全力零星搜集,望之成套,风靡海外收藏界至今,堪称旷世奇珍。近年来,在艺术品市场中,花神杯偶尔出现在拍场,但难见完整成套器。
清康熙 娇黄釉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雅士更以杯为媒,曲水流觞、品茗斗诗。王羲之《兰亭集序》记载:"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这种雅集文化至明清更为盛行,花神杯中所题诗句与"赏"字印,正是文人品味的直接反映。杯上纹饰常含吉祥寓意,如八仙祝寿、雄鸡报喜("鸡"谐"吉")、皮球花寓团圆美满,皆以图像承载美好愿景。这些纹饰不仅美观,更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
LOT108
清雍正
粉彩大吉图马蹄杯
尺寸:直径7.2cm
清雍正粉彩大吉图马蹄杯以瓷代纸,绘雄鸡奇石,羽毛细节毕现,色彩明丽清新。粉彩工艺创于康熙晚期,雍正时期达到巅峰。其特点是在釉上彩绘中引入玻璃白打底,通过渲染手法使色彩产生浓淡渐变的效果,极具立体感。此杯所绘雄鸡寓意"大吉",融合视觉美感与吉祥寓意。
LO105
明万历
青花花卉纹双耳杯
款识:“大明宣德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长7.2cm
纵观中国杯器发展史,明清时期可谓达到巅峰。明万历青花花卉纹双耳杯以灵芝为耳,绘折枝花卉,青花发色沉艳,笔法稚拙天真,仍带晚明民间青花的率性之气。万历时期青花使用回青料,发色蓝中泛紫,特征鲜明。灵芝耳造型不仅美观,更寓意吉祥长寿,体现古人将实用与寓意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
万历款青花花卉纹双耳杯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存世数量稀少,尤其是保存完好的精品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是珍贵的艺术品和文化传承的象征。
明万历 青花兔纹双耳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LOT103
清雍正
霁红釉卧足杯一组六只
尺寸:直径6cm
氏小听风楼旧藏
杯器在中国文化中承载着多重的象征与功能。自商周以降,青铜觚爵为礼制重器。《礼记·礼器》有云:"宗庙之器,贵者用尊,贱者用卑。"明清瓷杯虽为日用之物,仍延续了礼器的某些特征。如霁红釉杯多用于宫廷节宴,其釉色纯正,造型规整,具礼仪性与等级象征。清蓝浦《景德镇陶录》中记载:“雍正年年窑,厂器也,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尧管镇厂窑务,选料奉造,极其精雅。”年希尧督理景德镇御窑厂务其间,颇多建树,尤以“年窑红”为世人津津乐道。
本品杯型敦雅,直口,直腹,近足略收,卧足,足内及内壁皆饰白釉。外壁通施霁红釉,釉色匀净深邃,釉面柔和光洁,晶莹凝润。霁红釉为著名的铜红釉品种,曾于明代中后期一度失传,后至清代康熙朝开始复烧,雍正朝烧制工艺渐趋成熟,并在皇帝的督促下达到顶峰。据《清档》记载,雍正帝曾多次谕旨提及烧造霁红釉器皿,如雍正七年“八月十七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的甚薄,不知是何原故,尔将此破磁发给年希尧去,着伊照此破磁釉水烧造,钦此。” 清雍正四年(1726年),年希尧以管理淮安关税务之职,兼管景德镇御广窑务,后人将其督窑时期所生产的官窑,称为“年窑”器。
胤禛行乐图册·围炉观书页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 《十二美人消夏图》其中之一
此杯即为年希尧督窑时期烧造的红釉瓷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雍正时期的《胤禛行乐图·围炉观书》及《雍亲王十二美人图》中都有此种直口红釉小杯的出现,由此可见雍正皇帝对此类品种的珍视喜爱。
潘祖尧(1942-2022年)
1961年摄于英国森马石州嘉兰士顿比利市
小听风楼为潘氏家族收藏核心,其藏品传承自清朝广东十三行商人家族,涵盖何绍基、李宗瀚、翁同龢等名家书法及程十发、关山月等现代书画作品,以及明清宫廷瓷器等。
LOT114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图杯
款识:“庆宜堂製”四字双行楷书款
尺寸:直径6.7cm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图杯工艺难度极高。青花需钴料在高温下呈色,而釉里红需铜料在特定窑焰中发色,两者烧成温度和要求不同,故成功之作极为难得。此杯以釉里红绘海涛,青花绘八仙,红蓝对比强烈,纹样寓意吉祥。
底书"庆宜堂制",应为王府定烧之物,可见其珍贵程度。查阅国内外公私藏品,只见雍正、乾隆、嘉庆三代官窑瓷器有书此堂名款,所书瓷器品种有雍正朝青花釉里红八仙盘,乾隆朝青花苜蓿花碗等名贵品种,可见此堂名款主人地位之不俗。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图杯
LOT110
清道光
粉彩皮球花纹杯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尺寸:直径8.8cm
清道光粉彩皮球花纹杯纹饰布局疏密有致,色彩绚烂而柔和。皮球花纹源自日本漆器纹样,雍正时期传入中国,经消化吸收后成为清代粉彩经典纹饰。此杯纹样虽繁复但有序,色彩虽丰富但和谐,体现清代工匠对异域文化的吸收与再创造能力。口沿描金,整体施白釉,釉面洁白,两者相映成趣。
清雍正 粉彩皮球花纹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十八世纪
胭脂红釉高足杯一对
尺寸:高7.7cm
胭脂红釉又称金红、洋红、玫瑰红等,为清宫色釉中最名贵的彩料之一,以金为着色剂,创烧于清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期盛行,此后相对少见。此对拍品呈色靓丽鲜妍,釉面光洁温润,施釉均匀,较为难得。 拍品撇口,深腹,高圈足,造型周正规整,胎体细腻。内壁及足内施白釉,外壁施胭脂红釉,发色饱满鲜艳,通体光素无纹,彰显精雅釉色,口沿描金,平添意趣。
胭脂红釉为清宫色釉中最名贵的彩料之一,康熙晚期由西洋传入,故又称"洋红"。其制备工艺复杂,需将纯金加入釉料中,再经低温烘烧而成。此对高足杯造型周正,口沿描金,尽显宫廷用器的华贵之气。
清雍正 金红釉高足酒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期待与您
奔赴一场美学之约
we sincerely hope you can attend
2025 GOLDEN AUTUMN AUCTIONS
来源:阿古说收藏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