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当养生群变成“屠宰场”“张阿姨,今天打卡了吗?记得领红包!”清晨五点,七十岁的张阿姨摸黑起床,准时在养生群里发了个“太阳”表情,接着点开群主发的链接听课。群里三百号人,清一色“玫瑰花开”“幸福安康”的昵称,每天跟着“教授”学养生。一个月后,张阿姨花三万块买
一、当养生群变成“屠宰场”
“张阿姨,今天打卡了吗?记得领红包!”清晨五点,七十岁的张阿姨摸黑起床,准时在养生群里发了个“太阳”表情,接着点开群主发的链接听课。群里三百号人,清一色“玫瑰花开”“幸福安康”的昵称,每天跟着“教授”学养生。一个月后,张阿姨花三万块买了“能治糖尿病”的蛇酒,结果喝到胃出血送医院——这瓶酒成本不到20块,售价却要798元。
这不是电视剧,而是2024年公安部通报的典型案例。
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有超百万老人掉进养生群陷阱,涉案金额动辄上亿。骗子们用“温水煮青蛙”的套路,把微信群变成收割机,而老年人却在信息轰炸中逐渐“认知瘫痪”——就像被暴雨淋湿的蚂蚁,明明浑身湿透,还拼命往水里钻。
二、骗子的“洗脑流水线”
撒网:免费鸡蛋钓大鱼
“扫码进群领鸡蛋”“公益养生课包治百病”,这些话术比广场舞音乐还洗脑。湖北陈大爷就是被两斤鸡蛋忽悠进群的,结果半年养老金全买了假酒。骗子深谙人性:贪小便宜是本能,而鸡蛋就像鱼钩上的蚯蚓,咬住了就难挣脱。
养猪:24小时信息轰炸
早晨5点:“健康知识早读”
上午10点:“专家直播答疑”
晚上8点:“粉丝感恩分享会”
群里永远有99+未读消息,不是“李阿姨喝了蛇酒血糖正常了”,就是“王大爷用了膏药腰不疼了”。上海服刑人员阿道曾坦白:“我们雇水军当托儿,一天发200条好评,老人看多了就信了”。这种密集轰炸就像给手机装了个木马,慢慢吞噬老人的判断力。
杀猪:情感+恐吓双刀流
“您这血管堵了70%,再不调理要中风啊!”——群里“专家”拿着PS的体检报告吓唬人。等老人慌了神,马上推出“限时特价神药”,还贴心说:“钱不够我帮您垫”。南京李奶奶被这套组合拳打蒙,连棺材本都掏出来买“细胞修复液”。
三、老人为啥总上当?
健康焦虑成突破口
“我糖尿病二十多年,医院治不好,就想试试偏方。”这是多数受害者的心声7。骗子把“养生”包装成救命稻草,而老人就像沙漠里渴极的人,看见海市蜃楼也拼命追。
信息茧房困死认知
养生群把老人关进“信息牢房”:只让看假专家讲课、只听“病友”吹疗效、只信群主推荐“神药”。广东甘某诈骗案中,骗子甚至篡改国家企业信用系统页面,老人查到的“认证信息”全是假的。当所有信息都指向同一个谎言,谎言就成了真理。
情感缺失被钻空子
“这群孩子比亲闺女还贴心!”北京王大爷口中的“孩子”,其实是每天嘘寒问暖的骗子。他们陪看病、帮打扫、甚至给独居老人过生日。等感情到位了,一句“叔叔帮我冲个业绩”就能骗走几十万。
四、拆穿“神药”画皮的四把刀
查资质:三无产品现原形
真药有“国药准字”,保健品认准“蓝帽子”714
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公司,骗子最爱冒充“**生物科技”“**医药集团”110
破话术:灵魂三问怼回去
问渠道:“这药药店为啥买不到?”
问原理:“啥高科技能治十几种病?”
问售后:“吃出问题找谁赔?”
真专家讲不出“量子纳米”“干细胞修复”这种鬼话。
防洗脑:给手机戴“头盔”
关掉微信“陌生人添加”
看到“免费”“特效”“祖传秘方”直接拉黑
断后路:子女做好三件事
每周陪父母查次微信群(重点看名字带“养生”“健康”的)
帮父母设置支付限额(单日转账别超5000)
定期带父母体检(医院报告比“专家诊断”靠谱)
五、血泪教训:这些坑千万别踩
直播间“养生酒”:成本20卖798,吹成能治糖尿病
AI换脸“老中医”:假专家直播带货,转头就拉黑
传销式“会员制”:发展下线享分红,实为杀熟
“免费旅游”陷阱:包车带你逛景区,路上狂卖保健品
六、给所有人的保命口诀
养生群里套路深,神药全是忽悠人;
免费鸡蛋毒馅饼,嘘寒问暖藏刀针;
要问防骗怎么破,记住四句救命真:
查资质、破话术、防洗脑、断后路!
最后的真心话
2024年广州从化法院判了个案子:骗子用18910条老人信息精准诈骗,900多人中招。这些数据哪来的?可能是老人领鸡蛋时填的表,也可能是点过养生广告的手机。当我们的父母在群里抢红包时,骗子正在后台数钱。
别怪老人“蠢”,他们只是太想要健康,太害怕成为子女的负担。与其骂他们“又上当”,不如常回家看看,用真关心打败假温情。记住:骗子能复制话术,但复制不了血缘。
来源:健康魔法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