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6 年,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在东京品川的破旧食堂创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半个世纪以来,索尼以 "技术理想主义" 为旗帜,书写了一段持续突破边界的创新传奇。2000年,索尼市值高达1250亿美元,而同期的苹果仅值50亿美元。
1946 年,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在东京品川的破旧食堂创立「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半个世纪以来,索尼以 "技术理想主义" 为旗帜,书写了一段持续突破边界的创新传奇。2000年,索尼市值高达1250亿美元,而同期的苹果仅值50亿美元。
50年代,当时的日本制造业仍深陷 "劣质廉价" 的泥潭。当时的日本国内缺乏精密制造设备,电解技术落后,甚至连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基本工艺都不成熟。而盛田昭夫决定改变这一点,他先以 2.5 万美元从贝尔实验室购得晶体管专利,并带领团队从零开始钻研印刷电路技术,终于在1955年,推出仅重 56克的TR-55 晶体管收音机。
盛田昭夫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们赌上了公司的未来,相信小型化技术能创造全新的生活方式。"
TR-55的成功远超出商业范畴。首先是技术整合创新模式。与同时期美国厂商购买现成晶体管不同,索尼坚持自主研发制造关键元件。为解决晶体管性能参差不齐的问题,工程师们制作了 12 种不同的振荡用线圈以匹配不同特性的晶体管。这种近乎偏执的技术掌控欲,使得 TR-55 体积仅为传统真空管收音机的 1/10,仅用 4 颗 AA 电池就能驱动。其次,它证明了日本企业有能力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当 TR-55 远销全球时,"日本制造" 开始与 "精密可靠" 挂钩,为后续日本电子产业的崛起奠定了认知基础。
1968年,索尼秘密研发七年的显像管产品推出市场,这款采用革命性的单枪三束结构推出的特丽珑(Trinitron)显像管,彻底改变了彩色电视的成像原理,使画面亮度和色彩还原度实现质的飞跃。1973 年,特丽珑获得美国电视业最高荣誉艾美奖,标志着其技术成就得到全球认可。
很快,采用该技术的索尼彩电在全球热卖,截至 1994 年累计卖出超过 1 亿台电视机。特丽珑技术建立了索尼在显示领域的权威地位,苹果、戴尔等顶级电脑厂商都将索尼特丽珑显示器作为高端配置。从广播监视器到图形工作站,特丽珑成为行业标准,甚至一些设计工作室至今仍在使用特丽珑设备进行色彩校准。
一般人能做到以上成就就足以自豪终生了,然而,盛田昭夫不是一般人。他很快将目光投向新的创新疆域,再度缔造了一个商业神话。
1979 年,盛田昭夫以辞职相威胁,推动了一个新项目,将记者用录音机改造成无录音功能的 Walkman TPS-L2。当时市场部门调研显示消费者需要录音功能的录音机,而盛田昭夫却独断的认为用户有 "随时随地欣赏音乐" 的需求。
当然,结果我们都看到了,Walkman 上市两个月销量突破 3 万台,到 1992 年全球销量达到 1 亿台,1995 年增至 1.5 亿台,至今依然是消费电子行业最成功产品之一。
Walkman 的成功秘诀在于超越技术参数的人文思考,而盛田昭夫用自己的行动,将 "创造需求而非迎合需求" 的理念进行了完美诠释。
从晶体管技术的开拓者到移动娱乐的开创者,盛田昭夫抓住了几次关键技术创新,也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仅用20年,就带领索尼成长为全球顶尖的科技巨头。
索尼的成功告诉我们,技术创新既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在深刻理解人性需求的基础上,用技术可能性拓展生活边界,所以,我们管理者在做创新决策的时候,都要持续追问,技术如何才能真正服务于人。
下一期,我们将继续以索尼为切入点,探讨关键研发战略失误对企业的致命影响。
来源:数字化企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