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山茶业:十年茶韵酿甘醇 一片绿叶兴乡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20:23 2

摘要:在湘中腹地绵延的青灰褶皱里,甘泉山千亩茶园正披着晨雾织就的素纱苏醒。春日里新抽的茶芽顶着鹅黄的芽尖,在阳光下肆意生长,以绿浪翻涌的姿态奏响着新时代的乡村乐章。这片被北纬28°黄金产茶带亲吻的沃土,既承载着《茶经》“山南以峡州上”的千年基因,又涌动着数字农业时代

文/图 曾如蔓 徐远钢 何拥平 罗强

在湘中腹地绵延的青灰褶皱里,甘泉山千亩茶园正披着晨雾织就的素纱苏醒。春日里新抽的茶芽顶着鹅黄的芽尖,在阳光下肆意生长,以绿浪翻涌的姿态奏响着新时代的乡村乐章。这片被北纬28°黄金产茶带亲吻的沃土,既承载着《茶经》“山南以峡州上”的千年基因,又涌动着数字农业时代的新潮,将片片茶叶淬炼成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甘泉山茶园。

益阳市甘泉山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现拥有1380亩生态有机茶园,2016年获国家茶叶标准园,67公顷茶园被认定为湖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这里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珠凝露结,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甘泉山茶业。

为保证茶叶品质,从种植到加工,甘泉山茶业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种植环节秉持绿色可持续理念,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和有机肥。408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内,3条先进生产线从杀青到干燥,精准把控温湿度,老师傅们以丰富的经验调整着茶叶的发酵程度。“人机协作”模式让甘泉山茶叶既保留了传统手工茶的醇香,又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茶叶病虫害区域防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集成示范。

十年时光雕琢一杯茶的纯净。公司一直坚守只做高山有机茶的初心,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目前主要生产绿茶、红茶、黑茶,“甘泉玉绿”“桃江竹叶”“甘泉樱红”“甘泉红润”等系列茶品,凝聚匠心。其中“桃江竹叶”、“甘泉红润”荣获第十六届湖南茶博会金奖,以品质叩开市场大门。

茶叶生产车间。

“甘泉红润”产自海拔500米以上的福延峰,制作技艺可追溯至明朝。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雨前高山有机茶,按传统加现代优选工艺制成,外形组卷油润、汤色红橙明亮、花香浓郁、滋味甘鲜、叶底嫩柔匀整,实现了真正的“花蜜香甘鲜味”,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茶。

福延峰茶庐。

甘泉山茶业创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轮驱动模式,自2017年带动648人脱贫,户均资产增收900元;2019年参与益阳市产业扶贫项目,再助400人口脱贫。通过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实施扶贫项目,不仅创造就业岗位,更培养出大批掌握现代茶技的新型农民,实现“造血式”增收。

甘泉山茶园。

茶香引客来,茶旅绽新颜。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甘泉山茶叶基地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产业。今年春天,桃江县灰山港镇“第一届采茶文化节”启幕,精心打造“樱花茶旅”体验路线,开展采茶、揉茶、品茶等特色茶文化体验活动。在这里既可以欣赏精彩的茶艺表演,还有趣味的采茶制茶体验。

樱下采茶。

研学茶旅在清明前后启程,茶垄是黑板,山风作教鞭。茶园基地里,孩子们在家长陪同下采茶、揉茶、品茶,聆听茶文化学者的分享,品尝地道的茶乡美食。当非遗茶技遇上春日樱花,当研学实践碰撞传统手作,游客们带走的不仅是竹篓里的鲜叶、茶罐中的香茗,更是一段揉进指尖温度与文化记忆的茶乡时光。

甘泉山风光。

乡愁为引,新农人激活茶山经济。在甘泉山茶业的发展进程中,新农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红茶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罗强怀着浓浓乡愁回到故乡,十年拓荒路,他带领团队将茶园改造成生态示范基地,让厂房蝶变为茶旅融合体验馆,用“茶旅融合”的密钥唤醒沉睡山林。

观景台。

如今,越来越多像罗强这样的年轻人回到甘泉山,带着从城市积累的经验、资金、技术加入创业就业的行列。他们依托茶厂,新建了腊肉、竹笋精加工生产线,为当地产业多元化发展添砖加瓦。新农人们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让甘泉山的茶叶及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甘泉山腊味。

站在甘泉山顶俯瞰,层层叠叠的茶垄宛如大地的指纹,记录着新农人的奋斗与梦想。当传统茶业遇上科技创新,当文化浸润使茶香致远,当青春血液激活古老产业,当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这片承载着乡村振兴希望的茶叶,正在泡出一杯属于新时代的醇香。

来源:湖南日报一点号1

相关推荐